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父母的焦慮,在毀掉下一代

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父母的焦慮,在毀掉下一代

1、花費半年工資,給孩子報11個暑假班


近日,朋友媛媛媽在一次好友聚會聊天時感嘆道:“我大半年的工資,都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了。”

原來,她給今年下半年即將進入小學六年級的女兒媛媛,報了一大堆暑假班,包括11個培訓班和2個夏令營,共計花費5.7萬元,相當於她大半年的工資。

媛媛媽給女兒制定的暑期計劃表讓人瞠目結舌,歎為觀止。

11個培訓班,包括語文3個、數學3個、英語1個、科學1個、編程1個、書法1個,以及游泳1個。

2個夏令營,一個是國學夏令營,另一個是國際夏令營。

在時間安排上,從媛媛期末考試結束,一直持續到8月29日,全程無空當。


我問媛媛媽,“暑假班安排得這麼滿,孩子忙得過來嗎?”

“還好吧。我看周圍的孩子,個個都排得超級滿的。”媛媛媽說,“小孩子嘛,如果不給她安排好,她就會看電視、玩遊戲,還不如去培訓班學點東西。”

“語文、數學為什麼都要一口氣報3個培訓班?”

對於我們的疑惑,媛媛媽解釋說,“經過我反覆對比研究發現,幾個班的教學側重點不一樣,我全都報了,希望媛媛可以補得更全面些。”

媛媛媽還說,“我每年最怕過暑假了。哎,現在買東西都不敢買貴點的了,每次買東西時第一反應都是先換算成孩子的課時費,看看是不是划算。”

“給孩子報暑假班花費那麼多錢,自己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有必要嗎?”

對此,媛媛媽無奈地說,“現在沒有家長不給孩子報暑假班的吧。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補習班,你不上的話,差距就會越來越大。而且感覺周圍的學霸太多了,一比就覺得媛媛和他們的差距很大,所以暑假必須要報培訓班。”

聽到媛媛媽這麼說,我不知道該說點什麼才好,眼前浮現了她女兒媛媛的樣子:

一個文靜瘦弱的小姑娘,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每天忙不迭地輾轉於各個補習班。小姑娘我見過幾次,給我的印象是特別乖順,沉靜,完全沒有花季少女應有的活潑、朝氣。



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父母的焦慮,在毀掉下一代


2 、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父母害怕輸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雖然如此,但中國父母依然擔心自己做的不夠。

我們害怕孩子長得沒有別人家孩子高,成績沒有別人家孩子好,才藝沒有別人家孩子多……會輸,會落後。

於是把這種壓力強加到孩子身上,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也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能夠承受那份重量。


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父母的焦慮,在毀掉下一代



馬東曾說: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我們小時候沒考上好大學,想讓孩子幫我們圓夢;我們小時侯成績不如別人,想讓孩子一定要爭口氣,超過別人家的孩子;我們沒過上安穩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過上理想生活……

正是這種焦慮,讓無數家長和孩子都處於連軸轉的水深火熱之中。


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父母的焦慮,在毀掉下一代


3、中國式父母焦慮,正在毀掉下一代


前段時間,曾與鄧麗君齊名的香港女歌手陳美玲在網上又火了。現年61歲的她,在退隱歌壇30年後,又一次刷屏朋友圈。不過,她這次是以媽媽的身份。

她先後把3個兒子都送進了美國排名第一的斯坦福大學。

最近,陳美玲在接受採訪時談到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陳美玲在視頻中提到了很多關於教育的點,都讓很多父母瞠目結舌。


比如:不要制定每天的時間表、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這種教育理念和大多數中國父母完全背道而馳。我們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花費鉅額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拼盡全力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這足以體現中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視。

同時,這背後也暴露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中國式父母焦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種中國式父母焦慮,很有可能會毀掉我們的孩子。


有人說,當中國孩子太累了!


看看下面這幾張圖:



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父母的焦慮,在毀掉下一代


練舞時寫作業



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父母的焦慮,在毀掉下一代


上學路上寫作業



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父母的焦慮,在毀掉下一代


打點滴時寫作業



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父母的焦慮,在毀掉下一代


別人在衝刺,他們在寫“衝刺”


4、緩解焦慮,接受孩子成為普通人


在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下,父母要做到不焦慮,似乎真的很難。

學校和老師被“成績指標”壓迫著,家長被老師壓迫著,孩子被家長壓迫著,一環套一環,最終孩子在長期的學習壓力下不堪重負,出現厭學、抑鬱,甚至選擇死亡。

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受傷的孩子,最終三敗俱傷。但傷的最重的是孩子,也只會是孩子。

所以,在這樣的教育大環境下,父母如果不保持清醒、不自我覺醒,那麼最終受牽累的只會是孩子。

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而教育是引發焦慮最多的一個領域。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將來能有一份好的工作,過上理想的生活。這個願望是最普遍的,也是人之常情。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當然能夠理解,但現實是:

大多數孩子最終會成為一個普通人,過著平凡的一生。畢竟,在社會中,普通人還是佔絕大多數的,特別優秀的人只佔一小部分。


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父母的焦慮,在毀掉下一代



父母不可能把孩子永遠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我們應該做的:

就是拋掉無用的中國式焦慮,不去按照自己的期望給孩子規劃好人生之路,然後催促孩子不斷前進;而應該僅僅以陪伴的姿態,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支持,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活成他自己想要的樣子!

最後,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有一顆平常心,有勇氣對孩子說:

孩子,無論你是否優秀,我都會永遠愛你。希望你活成你自己,健康快樂,擁有平凡的人生和平淡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