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历|刚正不阿方为本色

清风典历|刚正不阿方为本色
清风典历|刚正不阿方为本色

杂诗

傅玄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摄衣步前庭,仰观南雁翔。

玄景随形运,流响归空房。

清风何飘飖,微月出西方。

繁星依青天,列宿自成行。

蝉鸣高树间,野鸟号东箱。

纤云时仿佛,渥露沾我裳。

良时无停景,北斗忽低昂。

常恐寒节至,凝气结为霜。

落叶随风摧,一绝如流光。

——《文选》卷二九

清风典历|刚正不阿方为本色

志士叹息光阴的短暂,愁人深知秋夜的漫长。撩起衣襟散步于庭院,抬头仰望那南归的大雁。黑色的雁影逐渐前移,声声哀鸣却留在了空房。清风飘荡在夜空,隐约的残月挂在西方,满天的星斗排布在天幕上。秋蝉在高树间低吟,野鸟在东墙边鸣叫。浮云轻盈,若隐若现;露气浓重,沾我裳衣。这美好的时光啊,一刻都不停留;那璀璨的星光啊,低昂之中已斗转星移。我常怕寒气到来,严霜降下,到那时,木叶随风凋落,青春的生命便会像流光般一去不回。

清风典历|刚正不阿方为本色

本诗作者傅玄出身于北地傅氏。自汉至唐,北地傅氏从来都是名门望族,他们坚持以儒学传家,立身持正,冠冕蝉联,形成了崇重儒学、兼及名法的家学和刚直、耿介的家风,成为陇右历史上最典型的世家大族。傅玄既是思想家,也是文学家,还是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政治家。其《傅子》为中古时期的重要子书,最能代表傅氏家学风貌;其诗歌今存100首左右、赋60篇左右(均多有残篇),是整个六朝存赋最多的作家,也是西晋作家存诗最多者之一。作为积极有为的政治家,傅玄任散骑常侍、司隶校尉等官,职司风宪,他执法严谨,不避权贵,台阁之间一时风清气廉。所以,傅玄是一位有品节、有作为、有学养、有文才的士大夫,尤其是放在西晋倾轧、谄媚的政坛来看,傅玄的所作所为更为可贵。

傅玄存诗虽多,但以乐府为主,创新不够,所以他不以诗名。本次选录傅玄的诗歌,主要是立足于地域文化,想推介这位杰出的陇右士大夫。就诗论诗,傅玄的这首诗铺陈有序,但略欠情韵。作者在景物转换中,将诗歌的背景铺叙得很充分:秋夜漫长,秋雁行空,那黑黑的雁影和清亮的雁鸣,将秋夜的孤寂烘托得鲜明而强烈。萧瑟的回风中,残月依稀,星斗横天,寒蝉吟于高树,野鸟鸣于东壁。面对这样的秋景,诗人不禁想到,已经到霜降露落的时分了,绿叶即将凋零,斗转星移中的岁月也必然会像凋零的落叶一般消逝得无影无踪。于是,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志士惜日短”“常恐寒节至”,语句间渗透着对生命的深沉忧虑。

傅玄生活于魏晋两朝,在魏近40年,西晋23年,其人生,恰好以司马氏篡魏为分界。现一般认为,作为文学家的傅玄主要是在曹魏时期,作为思想家、政治家的傅玄则主要在西晋时期。按照这个理解,则这首诗很可能写于曹魏后期。那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时代,是阮籍、嵇康动辄招祸的时代,士人的苦闷、焦虑成为时代的普遍现象,所以,曹魏后期的诗歌是普遍凸显、放大士大夫的生存忧虑。然则傅玄本诗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忧虑和志士苦心,正在情理之中。进而可以推理,本诗长于铺陈、欠于情韵的艺术特点,既有别于潘、陆之繁缛,也有别于嵇、阮之清峻或隐晦,而是近于曹魏前期的诗歌风貌,或许,这正是傅玄诗歌创作略显保守、不趋新尚变的反映。

(萧寒)

清风典历|刚正不阿方为本色清风典历|刚正不阿方为本色

西洋参:

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厘米,直径0.8~2厘米。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西洋参有抗疲劳、抗氧化、抗应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还有调节血糖的作用。主产加拿大、美国等地。

编校:席娟娟 审核:王彬

【来源:啄木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