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典歷|剛正不阿方為本色

清風典歷|剛正不阿方為本色
清風典歷|剛正不阿方為本色

雜詩

傅玄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攝衣步前庭,仰觀南雁翔。

玄景隨形運,流響歸空房。

清風何飄颻,微月出西方。

繁星依青天,列宿自成行。

蟬鳴高樹間,野鳥號東箱。

纖雲時彷彿,渥露沾我裳。

良時無停景,北斗忽低昂。

常恐寒節至,凝氣結為霜。

落葉隨風摧,一絕如流光。

——《文選》卷二九

清風典歷|剛正不阿方為本色

志士嘆息光陰的短暫,愁人深知秋夜的漫長。撩起衣襟散步於庭院,抬頭仰望那南歸的大雁。黑色的雁影逐漸前移,聲聲哀鳴卻留在了空房。清風飄蕩在夜空,隱約的殘月掛在西方,滿天的星斗排布在天幕上。秋蟬在高樹間低吟,野鳥在東牆邊鳴叫。浮雲輕盈,若隱若現;露氣濃重,沾我裳衣。這美好的時光啊,一刻都不停留;那璀璨的星光啊,低昂之中已斗轉星移。我常怕寒氣到來,嚴霜降下,到那時,木葉隨風凋落,青春的生命便會像流光般一去不回。

清風典歷|剛正不阿方為本色

本詩作者傅玄出身於北地傅氏。自漢至唐,北地傅氏從來都是名門望族,他們堅持以儒學傳家,立身持正,冠冕蟬聯,形成了崇重儒學、兼及名法的家學和剛直、耿介的家風,成為隴右歷史上最典型的世家大族。傅玄既是思想家,也是文學家,還是剛正不阿、直言敢諫的政治家。其《傅子》為中古時期的重要子書,最能代表傅氏家學風貌;其詩歌今存100首左右、賦60篇左右(均多有殘篇),是整個六朝存賦最多的作家,也是西晉作家存詩最多者之一。作為積極有為的政治家,傅玄任散騎常侍、司隸校尉等官,職司風憲,他執法嚴謹,不避權貴,臺閣之間一時風清氣廉。所以,傅玄是一位有品節、有作為、有學養、有文才的士大夫,尤其是放在西晉傾軋、諂媚的政壇來看,傅玄的所作所為更為可貴。

傅玄存詩雖多,但以樂府為主,創新不夠,所以他不以詩名。本次選錄傅玄的詩歌,主要是立足於地域文化,想推介這位傑出的隴右士大夫。就詩論詩,傅玄的這首詩鋪陳有序,但略欠情韻。作者在景物轉換中,將詩歌的背景鋪敘得很充分:秋夜漫長,秋雁行空,那黑黑的雁影和清亮的雁鳴,將秋夜的孤寂烘托得鮮明而強烈。蕭瑟的迴風中,殘月依稀,星斗橫天,寒蟬吟於高樹,野鳥鳴於東壁。面對這樣的秋景,詩人不禁想到,已經到霜降露落的時分了,綠葉即將凋零,斗轉星移中的歲月也必然會像凋零的落葉一般消逝得無影無蹤。於是,惆悵之情便油然而生,“志士惜日短”“常恐寒節至”,語句間滲透著對生命的深沉憂慮。

傅玄生活於魏晉兩朝,在魏近40年,西晉23年,其人生,恰好以司馬氏篡魏為分界。現一般認為,作為文學家的傅玄主要是在曹魏時期,作為思想家、政治家的傅玄則主要在西晉時期。按照這個理解,則這首詩很可能寫於曹魏後期。那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時代,是阮籍、嵇康動輒招禍的時代,士人的苦悶、焦慮成為時代的普遍現象,所以,曹魏後期的詩歌是普遍凸顯、放大士大夫的生存憂慮。然則傅玄本詩所呈現出來的生命憂慮和志士苦心,正在情理之中。進而可以推理,本詩長於鋪陳、欠於情韻的藝術特點,既有別於潘、陸之繁縟,也有別於嵇、阮之清峻或隱晦,而是近於曹魏前期的詩歌風貌,或許,這正是傅玄詩歌創作略顯保守、不趨新尚變的反映。

(蕭寒)

清風典歷|剛正不阿方為本色清風典歷|剛正不阿方為本色

西洋參:

本品呈紡錘形、圓柱形或圓錐形,長3~12釐米,直徑0.8~2釐米。表面淺黃褐色或黃白色,氣微而特異,味微苦、甘。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乾。西洋參有抗疲勞、抗氧化、抗應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對糖尿病患者還有調節血糖的作用。主產加拿大、美國等地。

編校:席娟娟 審核:王彬

【來源:啄木鳥】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