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睡眠训练”致三个月女儿身亡:育儿路上,没有捷径

今天早上,打开电脑就看到了这样一个悲剧:

三个月大的婴儿,因为“睡眠训练法”,所谓的解锁趴睡,窒息而亡。而这个孩子的妈妈,就在门外,迷信着微信群里的专家,不理会孩子的哭声,只相信专家的训练。

一个小生命,就这么没了。

虽然很心痛,但是依然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件事,因为这是用生命敲响的警钟。

(一)事件回顾

4月16日下午,一名新手妈妈在“某付费睡眠引导群”提问,称小孩翻身趴着睡觉一直哭,想向群内的老师寻求帮助。

当天下午一点左右,开始对宝宝进行睡眠训练,当时,宝宝正在侧着身子睡。下午2点钟,宝宝翻了个身,成了趴睡的姿势,然后就开始大哭不止。宝宝的哭声持续了十几分钟,在下午两点十分的时候,宝宝的哭声减弱,直至没有了任何声音。

而这整个过程中,她的妈妈就在门外,拿着手机,在微信群里和各个学员妈妈以及所谓的专家老师请教做法。

到底要不要进去看看?

要不要帮她翻回来?

直到孩子没了声音,妈妈还以为孩子成功“解锁趴睡”(原谅我学识差,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词,无法解释,也不想寻找解释)。

迷信“睡眠训练”致三个月女儿身亡:育儿路上,没有捷径

迷信“睡眠训练”致三个月女儿身亡:育儿路上,没有捷径

迷信“睡眠训练”致三个月女儿身亡:育儿路上,没有捷径

3月份,这位母亲曾购买过一家叫“芝士小馄饨”的付费课程并加入该群。据了解,这家机构提出了一套宝宝睡眠理论,有训练婴儿独立睡觉的“指导”。
4月19日,芝士小馄饨团队发表声明,称网传信息不实,孩子直接死因并非趴睡,早先购买的育儿咨询服务已于3月31日停止,且与当事母亲沟通过。
无论这个孩子直接死因到底是什么,这个“睡眠训练法”确实值得大家深思和辨别。

(二)睡眠训练法

前几年在我国传播的“魔鬼式哭声免疫法”,现在披上“睡眠训练”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了所谓训练孩子独立入睡的“科学方法”。这是一种使孩子入睡的方法,做法是:如果孩子一放下就醒的话,就让他醒,甚至让他哭,结果他就学会了自我平静的方法,并且不会认为睡觉总需要他人照顾。

迷信“睡眠训练”致三个月女儿身亡:育儿路上,没有捷径

十年前我看到了“哭声免疫法”,看到很多妈妈尝试并且分享到网上,有些羡慕,于是深入了解了一下,最终放弃了。一想到孩子在孤单和哭泣中自行入睡,心里就揪得发疼。

这个方法最大的益处就是:解放妈妈

而我愿意花时间陪伴他,我不需要如此获得自由的方法,于心不忍。

网上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参与过“睡眠训练”,最终退出的心得。

迷信“睡眠训练”致三个月女儿身亡:育儿路上,没有捷径

我在搜索的时候,还发现了另外一种睡眠训练法,叫“法伯法睡眠训练法”。这种方法可以称作是“哭声免疫法”的柔和版。因为他们会进去拍一拍看一看,只是不断拉长看望的时间间隔,以此循序渐进地达到让孩子独立睡觉的目的。

迷信“睡眠训练”致三个月女儿身亡:育儿路上,没有捷径

我想问:我们都没有经过这些训练,有谁不会独立睡觉吗?

一件水到渠成的事,非要这么焦虑、这么心急地去提前锻炼他们,就为了多两年的自由时间,便如此对待一个活生生的渴望关注和陪伴的小生命吗?

(三)睡眠训练法,国外早已淘汰!

无论是“哭声免疫法”还是披着各种外衣的“睡眠训练法”,这些方法早已被国外育儿界淘汰。因为心理学已经有实验证实,这些方法对孩子非常有害。而且,这些危害不是短暂的影响几个月,而是危害孩子的一生。

无论是哭声免疫法,还是睡眠训练法,它们的核心都是“行为主义”。它的创始人是约翰·华生(1878-1958)。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他的:

约翰·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情绪条件作用和动物心理学。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他还把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动物研究、儿童教养和广告方面。他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行为主义的核心就是:父母对孩子要抛弃的情感因素,像训练宠物一样机械、模式化的用技巧来养育孩子。

他认为:“孩子对爱的需求,源自于他对食物的需求,满足了他对食物的需求,就满足了他对爱的需求,所以母亲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食物就可以了。母亲不能和孩子过度亲密,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使孩子在成人后非常依赖母亲,从而难以独立难以成才。”

他还说过:“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有这样一个方法,能让妈妈从哄孩子、抱孩子中解脱出来,而且还是一位特别有名的专家讲的,拥有科学依据,所以,这样的方法迅速风靡美国,并影响了很多美国孩子,同时还衍生出各种训练方法。就连他自己的孩子也是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被训练着成长。

迷信“睡眠训练”致三个月女儿身亡:育儿路上,没有捷径

四)行为主义专家鼻祖华生,没养好自己的孩子!

那么著名的学者,研发出那么高深的育儿理论。我这个普通妈妈,没有太深的学术基础,更没有水平去评判这些方法到底好或不好。

但是,当我看到华生的几个孩子发展的状态之后,我瞬间对这些方法敬而远之。

约翰·华生的孩子是用这样的养育方式养大的,他的三个孩子都有一个悲惨的人生:

  1. 他的大儿子雷纳曾多次自杀,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
  2. 他的女儿也曾多次自杀,在他外孙女Mariette记忆中,妈妈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这样的妈妈把悲剧带给了更下一代,Mariette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
  3. 而他的另一个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

美国的教育走到今天,出现了很多更为人性化的育儿理论,比如“正面管教”,提倡的是和善而坚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感情链接。

可是,由华生这套行为主义衍生出的已被美国摒弃的育儿理论,却在中国找到了新的市场,可悲可叹。

迷信“睡眠训练”致三个月女儿身亡:育儿路上,没有捷径

(五)养育孩子,没有捷径!唯有“用心去爱”。

心理学上有个常识,那就是:婴儿6个月前,是跟妈妈的共生期。

这个时候,没有“婴儿”一说,只有“母婴”,婴儿分不清妈妈和自己,在婴儿心中,他/她和妈妈是一体的。在这个时期,强行把婴儿跟母亲分开,进行睡眠训练,是非常残酷的。

这种行为就相当于你把他独自一个人扔在了一个无人世界,让他自生自灭。他的内心是恐惧而孤独的,他会承受着巨大的煎熬。大哭大闹,就是他在向我们呼唤爱,呼唤陪伴。

如果我们不去回应,放任他持续哭闹,那么婴儿最终只能进入一种绝望的、麻木的、无力的低能量状态。这种状态下入睡,对孩子的身心伤害都非常大。虽然孩子最终真的实现了独立入睡,给了妈妈们大把的自由时间,但是他心灵深处的伤害,只有长大以后才能越来越显现。

到那时,什么都晚了。

如果孩子的一生毁了,那么,让孩子独自入睡换来的那两年自由时间,还能算得了什么呢?

迷信“睡眠训练”致三个月女儿身亡:育儿路上,没有捷径

无论是专家,还是“砖家”,都不要去迷信,不要去神化。没人任何人能代替你做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真实感受面前,没有什么理论比孩子更重要。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连流传多年的书籍,都不要尽信。何况一个来路不明的“砖家”?

我理解新手妈妈的辛苦,也理解她们想轻松一些的想法,更理解她们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期盼。因为,这些想法,我也都有过。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辛苦,就去毁掉孩子对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信任。

一个孩子,只有小的时候,被父母关爱着,陪伴着,遇到问题能感受到有份支持的力量在他身后,他才能拥有充分的安全感,也正是这最初的安全感,才能形成后来的自信、勇气、阳光、感恩等品质。

安全感,是孩子力量的来源,也是幸福的源泉。

养育孩子,不是生产工具,任何“标准化”的育儿方法(不是学习具体知识),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孩子时刻都在变化,都在成长。孩子今天和昨天的想法可能不同,去年好用的沟通方式,今年也许就没效果了……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我们可以在此前提下引导孩子,给出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但绝不可过分地揠苗助长,小心拔的力气大了,连根拔出,生命力就没了。

真心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认清“睡眠训练”的真面目,不要再想着偷奸取巧,不要妄想走捷径。育儿路上,唯有“用心去爱”,保持与孩子的情感链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温暖,才能培养出阳光自信的孩子,才有可能拥有幸福精彩的人生。

希望这个悲剧不再重现,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爱中快乐成长。

迷信“睡眠训练”致三个月女儿身亡:育儿路上,没有捷径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教育讲师。我的文字皆来源于我的学习、实践和感悟,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地参考。希望我们都能有终身学习的心态,成为更好的父母,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