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一路辛苦,一路歌《原創》

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遺傳和環境。遺傳與環境,這兩個對孩子健康成長都不可缺少的因素。環境包括物理環 境、文化環境和精神環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家顏之推,在其所著《顏氏家訓》一書中特別強調了環境習染對子女的影響。他說:“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

  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更是提出要很好地設計家庭環境,使孩子“耳目遊處,所見皆善”。

  大量事實證明,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漸進的、無形的、非常有效的。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無不是受良好的家庭環境影響所致,而也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失足青少年卻能從他們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找到其所以失足的蛛絲馬跡。所以,父母應該重視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家庭環境。

為什麼兒童保健專家把注意力差、容易分心列為兒童十大問題行為之首?孩子在玩的時候很用心,可一到學習就不能用心投入,東拉西扯靜不下心來學習,您是否懷疑孩子有多動症?孩子在課堂上常常好像很認真地聽講,可老師提問到他時,他卻如大夢初醒,不知所問,為什麼會這樣?孩子努力學習的願望很強,但是課堂上常常不能集中精力聽講,並經常抱怨周圍的同學影響了他的學習,在家裡學習時更不能容忍有任何的聲響,這又如何辦?孩子對新鮮事物都感興趣,可是對任何東西都是淺嘗輒止,不能深入堅持,從來不會從鑽研一件事情中得到快樂的體驗,為什麼會這樣?

教育孩子,一路辛苦,一路歌《原創》


因此,父母們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讓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學習和思考。

培養孩子養成在各式各樣的環境條件下都能專心學習的習慣。幫助孩子養成一種主動鍛鍊自己集中注意力的下意識習慣:一旦確定了要乾的事,就有計劃有目的集中注意力,去幹好要乾的事,克服其它刺激的影響和干擾。毛澤東青少年時為了鍛鍊自己的注意力,就常到繁華鬧市去讀書,而且能不受周圍的影響。堅持無論讀書學習還是幹事情,都把它們當作鍛鍊注意力的機會和場合,經常訓練就會逐步形成良好注意的習慣。

家長要為孩子積極構造良好的物理環境。孩子的注意力與環境有密切關係。如果聲音嘈雜,人來人往,孩子注意力就難以集中。有些家庭住房條件差,一家共居一室,媽媽看著電視,爸爸抽著香菸,卻讓孩子專心做作業,這種環境下,孩子怎麼能專心?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明亮、空氣清新的物理環境,才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在一個具有良好精神文化環境的家庭中成長會更易於提高注意力。比如父母有讀書習慣的家庭中的孩子會在父母的影響下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長期的閱讀在無意中鍛鍊了孩子優秀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具體做法如下:

1、給孩子開闢一個相對獨立的、沒有干擾的空間。

2、儘量讓孩子獨立做完一件事情,家長不要中途去打斷他——這一點非常重要。

3、在孩子做一件事情時,把桌上的其他物品收起,以免那對他造成干擾。

4、儘量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去做事並養成習慣。

5、家長講故事要專心,儘量做到吸引孩子注意力時間長一點,不要中途中斷。

6、家長要了解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的時間,不能過高要求孩子,並在有效時間內做事。

7、孩子入學後,培養他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固定桌椅,搬掉無關的擺設(畫片、玩具等),在孩子學習之前,把其他事情都處理好,如:準備物品、喝水、上廁所等。

  

文化環境

 今天我想說的是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

教育孩子,一路辛苦,一路歌《原創》


  首先是家庭藏書。要有專門製作兩個以上的書架,有父母用的專以擺放父母用的學習及生活類書籍;有孩子用的,無論是科普讀物、故事書、小人書,還是課本教材,都可集中分類擺放,以便於孩子翻閱。同時,要注意妥善保管舊書,並不斷地購置新書。既然一同買回,也便於督促孩子多讀些課外書籍。

  我們家有兩個書蟲,兩個書蟲愛看書,也愛去書店。雖然不是經常去書店,但只要去,就一定會買回書的。有時會在書店裡泡大半晌,呵呵,不買也是有收穫的。帶孩子去書店,好處多多,不僅大開眼界,增長見識,還可以鍛鍊孩子自己學會選書,家長在一旁可以適當提些建議。

   其次是家庭讀書氛圍。有了藏書,不能當作擺設,要充分利用業餘時間翻翻看看,讀到精彩之處,不妨給孩子講講,使孩子從父母的言行中能夠悟出讀書的好處,從而變得喜歡讀書,也會讀書。

   再就是家庭文化裝飾。如書房除了書架外,牆壁上可掛上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或是名人字畫條幅。書桌上可擺放幾部學習、生活工具書,以及典雅的筆筒、精緻的鬧鐘和檯燈等。有條件的話,還可配上一臺配置適中的電腦。使人置身其內,情感便油然昇華,同時還會產生一種讀書求知的慾望。

    此外,在與孩子相處時,可談一些內容高雅、生動有趣的話題,或就報紙所論及的現實問題展開討論,或一起收看社會百科電視節目。還可利用節假日、雙休日,與孩子一起參與一些社會文化活動,如圖書展、書畫展、知識競賽、辯論會、讀書競賽及參觀人文、自然景觀等,並注意引導孩子去認識和體驗社會生活的多姿多彩。

  這些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定,小時可以談些簡單通俗易懂的話題,大點兒後再加些難度。你還別說,小孩子記憶不可低估。

  總之,要在家庭中創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孩子處處都能感受到“知識就是力量”。

 文化環境是家庭成員共同營造的一種氛圍。只有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孩子才能自然而然地喜歡學習,養成主動型的學習習慣。

具體的,家長應該做到:

1、家長喜歡讀書,優化飯桌文化

2、家長崇敬有文化修養的人和事

3、不要在家裡狂歡

4、不要讓低俗的人進家門

教育孩子,一路辛苦,一路歌《原創》


精神環境

我在孩子6個月的時候就買了看圖識字,2歲時,我給他講了《365個故事》,他雖然不認識裡面的字,可他會內容,慢慢地,有點印象了。小學一、二年級時,我給他買了智力拼圖,兒童故事,唐詩(帶拼音的),三四年級,買了四大名著(帶拼音的)、《好詞好句》、《新概念》、《全國優秀作文》等等。讓他把優美詞句抄下來,背誦會,初中,我讓我兒子背誦《增廣賢文》、《朱子治家格言》,讓他感受聖賢文化的魅力,感受孝、悌、忠、信、禮、儀、廉、恥八德教育。從而提高修養,學會做人。我讓他背誦了68首毛澤東詩詞,以激發他的鬥志,培養他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壯志豪情和不怕困難的勇氣。兒子背誦後精神振發,激情滿懷。能領會到毛澤東那九天攬月的精神,從而走出輝煌的人生之路。又讀了很多中外國名著,還有《小書蟲》,《新概念英語》等等。大學了,他讀的書更多更多。這些文化,時時刻刻都在震撼著他的心靈,調動了他的積極性,鼓舞了士氣,激發了動力,它能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效果。初中時,就在《商丘日報》上發表了好幾篇作文,大學後,又發表了好幾篇文章。雅斯貝爾斯說過:“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全國勞動模範李素麗說:“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因此,家長只有用情用心才能換來孩子的美好前程。才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催生他們無窮無盡的內力。

現在,我們一說起話來兒子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出口成章,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分析問題,偏僻如理,十分有見地。

教育孩子,一路辛苦,一路歌《原創》


家長的精神面貌:修養

家庭成員的目標:積極、樂觀、向上、豁達、寬鬆的精神環境有益於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

總之,家長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慢慢地孩子就養成良好的習慣了,就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舉例:陶行知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到某大學作演講。他走上講臺,不慌不忙地從手提箱裡拿出一隻大公雞。臺下的人都愣住了,不知道陶先生要做什麼。陶先生又從箱子裡掏出一把米放在講臺上,然後按住大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隻叫不吃。陶先生又扳開大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裡塞,大公雞拼命地掙扎,還是不肯吃。過了一會兒,陶先生輕輕地鬆開手,把雞放在講臺上,自己向後退了幾步。大公雞漸漸安靜下來,然後旁若無人地吃起米來。

這時,陶先生開始了他的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地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臺下掌聲雷動,為陶先生精彩形象的演講叫好。

大道理:心裡沒有的,得到也會失去;心裡已有的,失去也是擁有。讓孩子成為自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父母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撬開了孩子的腦門,關閉了孩子的心門

教育孩子時,父母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逼迫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殊不知孩子要麼反抗,要麼就置之不理。其實只有孩子真心喜歡的東西,他才會去追求,下半輩子也才能用得出來!

教育孩子,一路辛苦,一路歌《原創》


朋友們,家庭教育不容失敗,家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他不容失敗。有不可預見性和不可重複性!只要我們家長改變觀念,觀念一變天地寬!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美好的未來打造一個光輝燦爛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