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報裡的紅河變遷 | “幹壩子”變富饒地,一波碧水映襯綠色發展之路

紅報裡的紅河變遷 | “幹壩子”變富饒地,一波碧水映襯綠色發展之路

五里沖水庫作為蒙自市最大的水庫、重要的飲用和灌溉水源地之一,在20多年的光陰裡,默默哺育著紅河人民,把蒙自“幹壩子”變成了沃野千里的富饒之地。


紅報裡的紅河變遷 | “幹壩子”變富饒地,一波碧水映襯綠色發展之路

如今的五里沖水庫山青水美(胡彥輝 攝)


蒙自市歷史上曾是我省最為缺水的地區之一,為解決蒙自壩的乾旱困境,早在1969年,蒙開個地區工農業供水工程就已開工建設,但其中的南溪河提引水工程因蒙自五里沖水庫岩溶漏水問題,缺乏調蓄庫容,加之提水耗電大、費用高,導致1972年建成後一直未能投入使用。


紅報裡的紅河變遷 | “幹壩子”變富饒地,一波碧水映襯綠色發展之路

施工現場南溪河提引水工程渡槽(來源:紅河歷史網)


這一情況在1991年發生了改變。當年6月25日,《紅河報》(《紅河日報》舊稱)在一版中央位置刊登了當時雲南省“八五”44項重點工程之一的五里沖水庫建設項目初步設計評審通過的消息,同年10月23日,五里沖水庫破土動工,《紅河報》在10月26日頭版頭條刊發了這件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紅報裡的紅河變遷 | “幹壩子”變富饒地,一波碧水映襯綠色發展之路

五里沖水庫舊貌(來源:紅河歷史網)


五里沖水庫總庫容7949萬立方米,設計年供水量8161萬立方米,設計水深106米,建成後將徹底改變蒙自壩常年乾旱的狀況。但是,五里沖水庫末端屬強岩溶漏區,複雜的地質狀況成為水庫建設的最大壁壘。當時,省內外水利專家組成專家組,共同研究制定了“防滲帷幕高壓灌漿”施工方案,在充滿溶洞的山體中修建了3條長逾百米的廊道,通過廊道高壓灌漿形成了一道高260米、長1330米的懸掛式防滲帷幕,解決了山體的漏水問題,築起了蒙自壩抵禦乾旱的堅強防線。


紅報裡的紅河變遷 | “幹壩子”變富饒地,一波碧水映襯綠色發展之路

工作人員巡查廊道(圖片由五里沖水庫管理所提供)


經過5年建設,1995年7月1日,五里沖水庫正式關閘蓄水,《紅河報》在7月12日頭版右上角刊出消息。又經過3年蓄水檢驗後,這個在省內水利建設史上有著諸多突破和創新的天然盲谷無壩中型水庫一期工程在1999年3月8日正式竣工,《紅河報》在3月11日頭版頭條刊發了這條激動人心的消息。


紅報裡的紅河變遷 | “幹壩子”變富饒地,一波碧水映襯綠色發展之路

檢查廊道內各監測儀器讀數(圖片由五里沖水庫管理所提供)


水庫建成後,水庫配套的輸水渠與引水渠工程仍在加緊建設中。2000年,五里沖水庫二期工程——低溝引水渠全線貫通;2014年10月27日,楊柳河引水工程輸水隧洞全線貫通,《紅河日報》在10月30日一版中間位置刊出消息。在山間逶迤延伸的輸水渠為五里沖水庫帶來了來自南溪河、楊柳河的水源,再通過響水河水庫,經由“潤蒙”工程和長橋海、大屯海,流入田間地頭,托起了蒙自壩數十萬畝良田豐收的希望。


紅報裡的紅河變遷 | “幹壩子”變富饒地,一波碧水映襯綠色發展之路

巡查庫區(圖片由五里沖水庫管理所提供)


除了為蒙自壩區提供灌溉水源外,五里沖水庫還承擔著蒙自城區居民的飲用和生活用水,水源地及周邊生態環境保護逐漸提上日程。2007年2月12日,《紅河日報》二版刊登了紅河州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決議,審議通過了《五里沖水庫保護管理條例》的消息,水源地保護插上了法制的翅膀,一系列保護措施接踵而至:設置各類宣傳警示牌、開展生態修復工程、沿庫蒙屏公路修建防護欄、取締水庫管理區採礦點、設置專門管理人員……水庫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水源地保護意識也逐漸增強,五里沖水庫逐漸擦亮生態底色,向著沿岸生態保護、庫區水質提升邁出了綠色發展的步伐。


紅報裡的紅河變遷 | “幹壩子”變富饒地,一波碧水映襯綠色發展之路

工作人員每天寫五里沖水庫管理日誌(寸琦 攝)


紅報裡的紅河變遷 | “幹壩子”變富饒地,一波碧水映襯綠色發展之路

五里沖水庫系統監控(寸琦 攝)


2018年3月3日,概算總投資3.5億元的五里沖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項目工程開工,不僅為五里沖水庫周邊的期路白鄉突吐白村委會和白猛孔村委會10個村民小組365戶近2000人找到了移民脫貧致富的新路子,也從根本上解決了五里沖水庫沿岸因生產生活而汙染水源的問題。《紅河日報》以消息、通訊、圖片新聞、專版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現了五里沖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項目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理念的建設歷程和喜人成績。


紅報裡的紅河變遷 | “幹壩子”變富饒地,一波碧水映襯綠色發展之路

如今的五里沖水庫(納建忠 攝)


如今,莊寨至五里沖水庫引水低溝改造項目進入收尾階段,五里沖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茭瓜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也將竣工,庫區無死角遠程監控系統也已正式運行……在五里沖水庫安靜溫潤的水面上,持續講述著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綠色發展故事。


記者:寸琦

責編:張哲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