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四)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四)

清乾隆 粉彩軋道纏枝蓮紋開光人物雙螭耳大瓶

本件大瓶是一件融中西為一體的粉彩陳設器。通體以以胭脂紫釉為地,色澤深沉濃豔,借用琺琅彩的軋道工藝,滿鋪“錦上添花”圖案,紋樣多取自西洋花卉,特別是肩部洛可可風格的花卉開光內以黃色為地繪寶相花,與外部的胭脂紫地,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同時又大量運用了蔓草紋借鑑西洋繪畫技法等元素,使整件器物呈現出無限典雅雍容的氣質。在近年來的學術中,此類瓷器亦可稱之為洋彩器。同時,中國傳統元素的香山九老、福祿壽三星又在開光內以傳統的粉彩技法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可謂中西合璧。特別是頸部的雙螭耳,以官窯粉彩中常用的珊瑚紅描金方式裝飾,突顯了本器威嚴雄偉之感,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正如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評價乾隆瓷器有“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的感嘆。與本品構圖、造型相仿者可見美國大都會收藏一件開光內為嬰戲紋樣的胭脂紫地雙螭耳大瓶,可同稱為乾隆粉彩的製作的奢華代表。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四)

清雍正 仿哥釉鋪首瓶

哥窯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來以古樸典雅之氣質折服無數欽慕者,備受文人雅士推崇。宋代哥窯在後世備受人們青睞,元明清仿製者頗多,且各有風格,被稱為仿哥窯或哥釉,明代永樂、宣德、成化時仿製已具有一定水平;清代雍正燒製的則尤為神似,釉質厚潤,釉面不僅有宋哥釉那種油膩酥光似的皺紋,而且滿布片紋,粗紋色黑,細紋色黃,猶如“金絲鐵線”。釉色分為灰、灰褐、灰白、灰黃、黃色、粉青等。明清景德鎮窯場出現較多的仿傳世哥釉瓷,以清代雍正朝最好。唐英《陶成紀事碑》有“仿鐵骨哥釉,為模仿宋哥釉之特色”,《景德鎮陶錄》也有:“哥窯,鎮無專念者,惟碎器戶兼造,遂充稱哥窯戶”的記載。 本品正是此番摹古熱潮下的傑出代表,成功地以後仿之器詮釋宋人崇尚一色純淨之美學理念。其造型仿西周青銅器之壺,製作規範,古樸凝重,肩部兩側有鋪首一對,古風蕩蕩,器身凸起弦紋,平添動感。通體施青灰仿哥釉,釉水凝潤,開片疏朗有致,遍佈器身,氣勢非凡,雖曰人工,宛若天成,宋人意趣,盡在其中,與清代古瓷鑑定家藍浦所云“古哥窯器好者類官,亦號百圾碎”(載《景德鎮陶錄》)正相符。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四)

清雍正 粉青釉模印折枝花卉紋大碗

此式粉青大碗為雍正一朝首創,此碗撇口斂腹,造型巨碩恢弘,瓷器尺寸大者燒造中極易變形,而這件大碗器型端莊,線條優美自然,內壁光素無紋,釉面系仿龍泉窯之粉青,肥厚滋潤,青嫩欲滴,宛如美玉琢成,又似碧水凝冰。外壁凸刻折枝花果,有蓮花、佛手、牡丹、石榴、梅花、仙桃等,間綴祥雲,皆寓意吉祥,形態清麗。圖案佈局得當,繁而不亂,疏密有節,獨見匠心。剔刻精湛細緻,富具立體感刻工乾脆利落,若隱若現的花紋與溫潤如玉的釉面真乃天作之合。《匋雅》(捲上之二十九)對此讚譽:“內平外凸之雕花豆青海盌。雍乾皆有之。式樣絕巨,而甚為精緻。” 龍泉窯是宋代興起的南方名窯,窯址在今浙江龍泉縣,承唐代“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之餘緒,將中國古代青瓷工藝推至巔峰。南宋莊季裕的《雞肋篇》記載:“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王所供蓋取於此。宣和中,禁庭制樣須索,益加工巧”,可知早在五代龍泉青瓷已被列為貢品,杭州南宋皇城遺址也考古發現了大量龍泉窯青瓷。龍泉窯元代仍有發展,明初一度還供奉內廷,但很快衰落,但因其溫潤如玉的獨特美感,一直備受追捧。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四)

清雍正 仿官釉六方大瓶

瓶呈六方形,平口,長直頸,豐肩,肩部凸起一道稜線將器物分上下兩部分,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稜線帶來的單調感,交錯縱橫,富有變化。釉汁滋潤厚腴,古雅靜穆,紋理疏朗自然,自有一份不可言喻之古典美;器型挺拔俊朗,硬朗而凸起的稜線,彰顯出雍正御瓷清秀優雅中少有的剛陽之氣。六方瓶是唐英任督陶官時所創造出來的新品種,由於六方瓶不能上圓拉坯,必須分塊連接,成型困難,成品量極少,屬於雍正早期宮中高檔式樣陳設器之一,品種所見有青花、粉彩鏤空、單色釉等品種,均為御窯珍品。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四)

清嘉慶 粉彩纏枝蓮託八寶紋朝冠耳爐

此爐取商周青銅器鼎之樣式,胎質堅實厚重,盤口束頸,鼓腹圓底,下承三蹄足,肩部對稱飾沖天朝冠耳。爐內施松石綠釉,外壁以綠地粉彩描金裝飾。口沿外、足沿、沖天雙耳側面均繪回紋,頸部繪纏枝花卉紋一週,肩部繪如意頭紋,外壁腹部繪折枝蓮託八吉祥紋,兩耳及三足繪纏枝花卉紋。觀整器裝飾,黃地嬌麗,粉彩色彩華美,漸變自然,線條流暢,構圖繁密,層次分明為典型的乾隆時期鼎式爐。佛教八寶為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腸八種吉祥物,常與蓮花合用於瓷器裝飾上,象徵吉祥如意。此類爐常作佛前五供,置於最中間,體量巨大,端莊雄壯,製作考究。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四)

清道光 青花礬紅彩海八怪大碗一對

敞口微侈,深弧腹,圈足。周身以青花礬紅彩為飾,口沿內繪兩週弦紋,口沿外飾回紋,足牆繪幾何紋帶,外腹和碗心以礬紅彩繪海水,以青花繪海八怪,海馬、獅、羊、象、翼龍、龜、魚等異獸魚類奔逐於洶湧的波濤間,動感而神秘。底以青花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碗型規整,繪工細膩,青花純正明快,紅彩豔若晚霞,輝映成趣。 “海八怪”亦稱“海獸魚濤”,始於明宣德朝,多以青花與紅彩互為襯托,明代後期採用青花一色繪畫,延續至清代仍有仿品。縱觀整器,數只海中瑞獸或飛騰於空中,或穿浪而出,姿態各異,形態萬千,氣勢逼人。此器造型碩大,佈局繁雜,張弛有度,富有韻律感,應為道光官窯之佳作。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四)

清道光 粉彩冰梅紋碗一對

碗成對,造型敦厚古雅。通體以粉彩裝飾,巧用色如寶石藍的藍料彩繪開片錦地,上以粉色、白色、黃色繪就朵朵盛開的梅花,梅花飄逸生姿,風韻盡顯,整體紋樣呈現出盛行於康熙一朝的冰梅紋。冰梅紋是一種以仿宋官窯冰裂片紋為地,於其上畫朵梅或枝梅的裝飾紋樣呈現的吉祥紋飾,是康熙時期青花瓷中廣為運用的紋樣。本品整體以粉彩代替青花,構思巧妙,且工藝精湛,滿施藍料彩,以白色彩料繪幾何紋樣,以達錦地之效果,密而有序,極為考驗工匠之高超的畫工。粉彩繪梅花較之青花品種,更為雅緻鮮活。底部落“嶰竹主人造”堂名款。雖未清代中期燒造,但此施彩繪制者並不多見,成對釋出,極為不易。


圖片來源於網絡、嘉德拍賣行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