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看312国道桥梁倾覆事件,成本应为生命让路

10月10日晚六点十分左右,312国道上海方向锡港路上跨桥路段出现桥面垮塌,3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消失。事故调查初步结论是严重超载所致,作为一个桥梁事业的从业者,职业习惯告诉我,在设计过程中对生命价值衡量的缺失带来的桥梁隐患,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上,最典型的对生命价值衡量缺失的事件应该是福特公司的平托车事件。

从技术角度看312国道桥梁倾覆事件,成本应为生命让路

1.福特平托车事件

1971年福特新推出一款平托车,其中有一项致命的设计缺陷:油箱放在后轴承的下面,一旦遇到追尾事故,可能导致油箱起火甚至爆炸,这个设计缺陷也导致随后多起惨痛的车祸,平托车在追尾类的车祸中有出奇高的死亡率。但由于该车符合当时的设计规范,并没有引起公众更广泛的重视。直到1994年,福特公司一份内部备忘录的流出,才让平托车事件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这份备忘录记录了福特管理层进行的一场生命价值与金钱的算计:

一方面,按车祸概率计算,设计缺陷可能会导致180人死亡和180人烧伤,外加2100辆车烧毁。公司需要平均赔付每个死亡者20万美元,每个烧伤者6.7万美元,再加上烧毁的平托车,预计需要付出4950万美元;另一方面,将1250万辆平托车全部召回增加安全装置(每个仅需11美元),将需要1.375亿美元。两者比较,增加安全装置的花费,严重超出维护汽车驾驶者生命安全的收益,因此福特公司决定放弃召回计划。

从技术角度看312国道桥梁倾覆事件,成本应为生命让路

在这场算计中,生命的价值成了一串是冰冷的数字。但生命的价值又何止于冰冷数字对应的金钱,每一个生命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都有难以用数字衡量的痛苦和价值。

2. 倾覆大桥的技术分析

作为一个桥梁从业者,从事故现场图片可以看出:无锡大桥垮塌事故中的高架桥,采用了连续独柱墩设计,也就是桥面采用钢混连续叠合梁的结构,桥面下方的中部使用一根柱墩做支撑。这样做的好处是造价便宜、抗压性能好且制作方便和施工易控制,而且独柱桥墩,外形美观,也节约桥下空间,方便桥下车辆通行。但这种桥梁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首先是桥面自身重量轻,其次桥墩采用独墩设计,导致支座间距过小,桥抗覆性能差。当汽车在道路一侧行驶时容易使桥梁支座产生上拔力,进而造成整体倾覆。

312国道桥梁倾覆事件在近些年国内也有类似案例,如2012年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坍塌事故和2016年上海中环高架大桥事故。它们事故原因基本相同,都是桥梁本身的设计隐患决定了抗覆性能差,一旦出现超载车辆单侧行使,桥梁就会倾覆。

从技术角度看312国道桥梁倾覆事件,成本应为生命让路

​从技术层面来说,解决这类桥梁隐患并非难事,在北京就有通过后增加调高支座,通过在桥梁中再增加一个支点的方法来消除隐患的案例。另外也可以采用造价相对较高的抗压或者拉索支座,来消除这种隐患。

3. 生命的价值

安全管理中的海因里希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一次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次累加的结果。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都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312国道桥梁倾覆的事故中,桥梁方案的设计选型和成本考量也应该是众多隐患中的一环。针对此次桥梁倾覆事件,我们还应该关注:还有多少桥梁有这样的隐患?如何消除这些隐患?毕竟福特平托车的事件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我们应该汲取教训,避免312国道桥梁倾覆的悲剧再上演。

从技术角度看312国道桥梁倾覆事件,成本应为生命让路

或许我们在成本核算时,可以抛开冰冷的造价预算数字,从设计之初就给生命价值应有的尊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