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作者:東莞整理師 呂文婷

我是在2017年接觸整理的,最開始接觸的概念是斷舍離,也閱讀了《斷舍離》這本書。因為喜歡上整理,家裡也變得井然有序,心情變得愉悅,人也積極向上了,最後還下決心從全職媽媽“轉行”做了一名職業整理師。

熟悉我的小夥伴都知道,我最開始是用斷舍離的理念給客戶做服務的。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用斷舍離服務用戶時的案例圖片

但做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了一些斷舍離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斷舍離要求客戶捨棄掉不心動、不合適、不舒服的物品,很多客戶當時做到了,但過後還會再買回去。

第二個問題是,很多客戶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疊衣服。

比如,一位客戶,在我還沒進她家之前,就說“扔我也經常扔,但是扔了還再繼續買。我每天在這個空間裡疊衣服,有時疊的我都惱火了,我根本沒時間,孩子有3個,真的讓我不得閒。”

是的,中國的女人真的很忙!要工作、要照顧孩子、要做家務,你還讓我疊疊疊,這不是要我的命嗎?


斷舍離為什麼進行不下去?


於是作為一個打算以整理為終身職業的整理師,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斷舍離會持續不下去。

斷舍離是從人的角度出發,首先考慮的是,人與物品的關係,然後才是物品與空間的關係。

斷舍離要求人淘汰掉過去不能穿的衣服,未來可能會用到的衣服,只留下現在需要的衣服,讓人活在當下。

人,是個變量。

人的喜好和感情是有變化的,在當時不喜歡的東西,可能過後就喜歡了;人的狀況也是會變化的,可能當時的生活狀態不需要的衣物,換了個工作就需要了。

即使作為一個整理師的我,也有過強迫自己扔掉某個東西,最後不得不買回來的情況。

第二,人類大多數時候處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所以囤積其實是人的本能人需要囤積物品來獲得安全感。

這一點在咱們中國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特別是咱們的長輩。我們扔東西時,長輩們經常會說,“過兩天好日子就敗家,什麼都扔,說不定以後就會用上”。

我們自己在扔東西的時候也會多有猶豫,扔得很心疼。

為什麼日本人能夠做到斷舍離?

因為日本人已經是發達國家,已經體驗過物質豐富的年代,正在逐漸迴歸簡單。

還有,我們也要考慮到日本的國情,地震頻發、島國、垃圾分類極為嚴格,買來的物品需要包裝費,扔掉的垃圾需要垃圾費。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斷舍離的作者山下英子女士,她本人是獨居的,既不跟孩子在一起,也不跟老人一起住。這跟中國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國情是完全不一樣的。

幾代人在一起生活,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對物品的留戀程度不一樣。

長輩們小時候連溫飽都解決不了,自然會非常珍惜自己的一切物品,什麼東西都捨不得丟,你叫他斷舍離,是不可能的。

年輕人生活在物質橫溢的年代,對自己對人生還處在探索的階段,各種買買買也是少不了的。

在人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瘋狂地做斷舍離,這是在跟人的本性做鬥爭,是很痛苦的,即使堅持了一段時間,過後也很容易就會補償性的買買買。

後期維護成本高,容易復亂

斷舍離持續不下去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復原的方法太過於繁瑣、費時,難以維持下去,所以容易復亂。

立式疊衣法確實方便拿取,但說實話,疊衣服也確實是一件體力活。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我現在回頭想,為什麼我當初可以做到把一件件衣服疊成一個個小豆腐塊,因為——閒~~,我當時還是一個全職媽媽。

現在已經是職業整理師的我,每天忙忙碌碌,確實沒有時間和耐心再把衣服疊成一個個賞心悅目的小豆腐塊了,也就難怪為什麼開頭提到的那位客戶一提到疊衣服就火大。

斷舍離解決不了的狀況,怎麼辦?就在我為這個而困惑的時候,我接觸到了留存道。


為什麼留存道更適合中國人?


留—慎舍慎扔慎丟(不逼人扔扔扔)

存—買來入室即為所需,存儲得當即為所用,(只要你想要留下的我們都可以留下)

道—空間整理術的方法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還是從人、物品、空間三者的關係來考慮,在這三者中,人是有情感有變化的,空間是無情感無變化的,物品是無情感有變化的,它會隨著人的想法而改變。

首先留存道尊重人的情感和變化,留存即為合理。

在我這麼多的上門整理案例中,我體會到:留存不是囤積,而是珍惜和接納,接納人生的種種不如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因為流經我們人生歲月的種種,都是修行。

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並非一味地扔扔扔就可以改善的,我們改變得了表象,卻改不了根。給自己留一些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否則你丟得了物品,卻丟不掉心中那團慾望之火。

第二,留存道是從無情感無變化的空間入手。

我們從最不容易變化的空間著手,先看物品數量與儲物空間的容納比來重新規劃空間,根據一家人的習慣、喜好、動線劃分區域,將不合理的空間變得合理。

拿家裡的空間來說,衣櫥空間、兒童空間、玄關空間、餐廳空間、廚房空間、冰箱、儲物空間、衛生間、書房空間。每個空間各司其職,不混放。

我們會看物品的數量與空間的容納比,如果空間放不下,我們改造空間讓他變得合理後, 再把物品細分類,再分別收進對的收納容器,再收納進我們的空間(櫃體)。

然後將物品物歸其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繼而改變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最後影響我們的內心。

用空間控制物品的數量,用物品數量控制人的慾望。

斷舍離並不是不好,而是在大多數人還處在階段1的時候,斷舍離是哪個3,要達到3,必須要先通過2,2就是留存道,3是內心的昇華。

第三,留存道最重要的一點,復原方便。

留存道空間管理術的理念是能掛的堅決不疊。

下面的案例是用留存道的整理收納後,使用了半年的衣櫃。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這張圖拍攝於今年3月。我們拆除掉了衣櫃中的褲架、多寶格、增加了懸掛去,衣服能掛的堅決不疊,這就是不復亂的秘密,簡單,快速復位,一目瞭然。

小孩的衣服也掛了起來,設置了與她身高匹配的衣杆自行拿取衣物,管理自己的衣服。

從前疊衣服是媽媽的事情,現在不用疊啦~~掛衣服小朋友自己就能做到,也不再會為找不到衣服而相互埋怨了。

下面這個是開頭那位有3個寶寶的媽媽家的整理前&整理後對比圖。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還記得4個月前我寫過的一篇案例嗎?《 衣櫥管理|整理師妙手改造凌亂衣櫥變身明星衣帽間

「整理前」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整理後」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在整理後的4個月,我進行了回訪。

女主人H看到我,笑哈哈地過來迎接我,留存道真正地解決了她原有狀況的痛點,重新規劃改造了她的衣櫃,就如重生了一般。

問到孩子們的使用情況,她說現在孩子們真的能做到,從哪裡來的放回哪裡去了,我們不用再管他們了。

這讓我想到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我們整理的不是衣櫥,是你的生活方式,我們整理的不是衣服,而是你的內心。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4個月後回放的照片


以上就是我對斷舍離為什麼持續不下去這個問題的思考,歡迎留言探討。


我們不隨波主流,不盲目跟風斷舍離,找到真正適合我們的整理方法,才能高效生活,快樂生活。

家的樣子就是我們自己的樣子,把房子住成家,有家有溫度,空間規劃師為你圓夢,我是文婷,愛笑的整理師。


作者簡介:

為什麼你的斷舍離最後總是進行不下去?

呂文婷

留存道東莞分院唯一授權地區合夥人

國際整理師協會東莞分會理事

新浪家居認證講師

資深衣櫥管理師

高級衣櫥管理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