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譜時如何做到版面嚴謹規範?

江淮家譜

修家譜時如何做到版面嚴謹規範?

宗譜是嚴謹、規範的紙質載體,目前續修新譜均採用宣紙印刷和線裝右翻,基本與古譜無大的差別,保留了古家譜的傳統格局和莊重、質樸、典雅的外觀象,對譜牒文化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

目前在譜牒印前設計過程中,問題嚴重(設計和譜文),新譜質量和文化內涵被某些人糟蹋了。

印前設計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需引起各續修新譜宗族的充分關注和重視,這對提高本宗族新譜質量有百利而無一弊。

一、譜籍尺寸的確定

宗譜是嚴肅、規範的宗族史典籍,因此在其尺寸的確定上應遵循嚴肅、莊重的原則,把握好書高和書寬的最佳比例,即所謂的“黃金分割線”,達到最為適宜、舒服的視覺效果。

但是,目前有一部分宗譜在書高和書寬的比例上隨意性較大,造成書寬尺寸過窄和書寬太闊,近似於正方形。這兩種情形只適宜於休閒讀物,其隨意無妨,但對宗譜來說是不嚴肅、不莊重的外觀表現。

二、譜牒牌記的印刷

古籍古譜一般在封面以下第一頁(即扉頁)正面印書名,反面印牌記,牌記內容為本書的出書地點,印刷單位,印製時間等,看過牌記即對本書除內容以外的情況一目瞭然,有利於以後對該版本的鑑別,並有利於該書收藏傳世的登記。

目前江淮地區的續修新譜中大部分沒有扉頁牌記的印刷安排。甚至全譜中找不到該譜的成譜日期,只能以“序文”的落款日期來推算,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

三、版口、版心的設計和運用

版口、版心、魚尾、四周單邊、雙邊等是古籍印前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籍的主要特徵之一。

專業的設計人員,對此設計較為規範和統一,但也有為數不多的現有續修新譜在這方面設計的似像非像,有的甚至圖省事而不印製版口或版心,造成內容有找的困難和混亂,有的錯碼亂頁,很不嚴肅。

四、字體的應用和排版

一部宗譜一般要運用到四到五種字體和六種左右字號,用於區別、分隔從譜名到內容、譜序到譜文、標題到落款等,從而達到大小有別、前後有隔,虛實有分,起止有序的、使人觀之有賞心悅目的整體效果。但現有大部分續修宗譜在這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1.是字體的運用:一部宗譜一般要運用到四到五種字體和六種左右字號,用於區別、分隔從譜名到內容、譜序到譜文、標題到落款等,從而達到大小有別、前後有隔,虛實有分,起止有序的、使人觀之有賞心悅目的整體效果。但現有大部分續修宗譜在這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主要表現在譜序文字的應用上。譜序是譜之精髓和靈魂,最好採用毛筆手寫行楷、行草。正楷字體,通過影印版的形式印刷,如沒有這方面條件而採用電腦字庫,則用大標宋、正楷、隸書為標題,以仿宋、行楷。行草、正楷為序文較妥。而目前有的譜序通篇用魏碑、新魏。隸體作為全文字體,有的甚至使用大黑體為序文全文的字體,黑壓壓、沉甸甸的一大片,蠻重壓抑之感頓負雙肩,完全失去使用宣紙的意義,失去了譜牒古籍的傳統文化內涵。

2.是排版的不規範。出現天齊地不整,標點在額首,字距不統一,疏密無定律的凌亂幅面,有的甚至出現半句話後,下半行空格另起行和中間開天窗的嚴重失誤,

3.是在字號大小的安排上,出現字體的題小文大,承小繼大、上款小下款大的無序無規現象。

五、裝訂排序的建議

目前各宗族在續修的新譜中,均將資助修譜全無較大者的個人和其家屬、企業等照片印製成彩頁,並裝訂在譜首,照片的形式有個人照、辦公照、全家福、生活照、休閒照、企業照、產品照等。筆者認為,資助修譜功德無量,當予表彰並存照傳後,但男女老少、壓在歷屆修譜譜序和先祖像贊前,似乎不妥。

資助者照和其家屬照、企業照、編修委成員照,修譜過程中各次活動場景照(籌備會、彙報會等)、頒譜儀式、祭祖儀式等重大活動照,配上適當文字後,單獨裝訂成一冊。同時還可將本宗族文人的書法、畫、篆刻、詩文、楹聯等作品照片印製在內,圖文並茂,一定能起到為正譜增色之效果,同時避免了照片壓主、壓祖之現象。

以上這些問題在宗譜中出現,降低了整部譜的質量、品位和文化內涵。當然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宗譜印刷單位在印前設計上的錯誤,而作為續修編委會,未能在樣譜中發現問題,或者未曾認真審校、討論,並提出修改意見,也是造成這些問題在譜中產生的原因之一。

一部新續修的家譜,承載著這本宗族全體族人對祖先的敬仰與緬懷,承載著對後人的希冀與期望。其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全體續修委成員幾年的心血和努力,大量的經費,少則幾萬,多則十餘萬,甚至幾十萬。努力和投入終於修成正果,而僅在印前設計的要求上,在對樣譜的核審過程中未能嚴格把關、造成無法彌補之瑕疵,真可謂是永久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