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電影?踩準這幾點就對了!

搞電影的人,尤其是創作生產和理論批評界,關於電影本身的知識學習不能少,必須全面掌握,對電影尤其是中國電影的理解要做到全面、深入……那麼,理解電影尤其是理解中國電影應該怎麼做呢?

深入系統全面地認識、分析和把握中國電影的歷史和傳統。

有理論家認為,中國電影其實只有一種主類型,那就是倫理片。其實,倫理片可以說是中國電影的“原型類型”,在其發展過程中與其他類型有彙集、交集、滲透,用今天的話說,即雜糅、混搭。而事實是,有“原型類型”基因的影片總是可以引發觀眾的熱烈追捧並且獲得超乎尋常的高票房:從《孤兒救祖記》、《姊妹花》、《一江春水向東流》,到謝晉電影(謝晉1923年11月21日-2008年10月18日),國家一級導演,中國第三代導演代表之一。),再到近期獲得高票房乃至“爆款”的現象級電影,概莫能外。

看懂電影?踩準這幾點就對了!
看懂電影?踩準這幾點就對了!

全面認識、分析和把握中國電影與當下中國社會環境、社會體制的複雜交織關係。

毫無疑問,中國電影絕對不能關起門來搞“罐頭電影”(文藝評論家鍾惦棐先生語),那樣一定會失去必要的營養而迅速走向死亡。電影是舶來品,中國電影一直是在一點一滴、老老實實地學習借鑑外國電影。從歷史上看,當中國電影充分借鑑、吸收、消化外國電影的先進和優秀的成分與經驗,並且與本國電影傳統、文化傳統有效對接和融通,中國電影就會欣欣向榮繁榮興盛;反之,中國電影如果一味地模仿、照搬,或者一味地排斥、對抗、顛覆,中國電影就會出現發展的障礙。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借鑑、吸收和消化都必須是全方位的、系統性的,與中國電影發展的所有基礎性條件和元素相銜接相適應,而不能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單兵突進單兵冒進,否則就有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乃至全軍覆滅。可以說,《阿修羅》就給我們及時地敲響了警鐘,而我們或許需要警鐘長鳴。

全面認識、分析和把握中國電影與當下中國社會環境、社會體制的複雜交織關係。

現實主義電影對於當下中國電影觀眾來說就是一種“剛需”。對於現實主義電影,現在大家的理解不僅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且存在著巨大的甚至是難以調和的分歧。不管怎麼說,中國現實主義電影一方面必須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便無縫對接當下觀眾群體尤其是年輕觀眾群體的新的欣賞需求;另一方面,中國現實主義電影只能是溫暖現實主義、積極的現實主義、建設性的現實主義,而不可能是所謂的批判現實主義,這是由中國電影所面臨的社會環境、社會體制所決定的,不以某些人的主觀意志所決定。而離開社會環境、社會體制一味地要求“深刻”“本質”“高度”,只能導致現實主義電影的徹底消失乃至徹底死亡。

看懂電影?踩準這幾點就對了!

全面認識、分析和把握中國電影與互聯網社會環境、社會語境以及文化語境的關係。

其一

眾所周知,中國電影發展仍然處於初級階段或者成長階段,遠遠沒有成形或者定型,創作和生產都處於極度分散乃至小作坊狀態;整合過程正在發生,並且互聯網元素尤其是互聯網大企業的多重介入呈現出了多重面相,增加了更多的可變性。

其二

現在中國電影的主流觀眾群體“90後”“95後”,加上迅速崛起的“00後”,是伴隨著互聯網迅猛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天生自帶“網感”,被稱為是具有互聯網“基因”的一代觀眾——他們對電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越來越清晰、強烈地意識到。電影創作和生產必須前瞻性地研究和把握這種現象,方能更加主動並且最終立於不敗之地。

其三

互聯網背景下網絡影視批評已經成為新的電影輿論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對電影的創作還是電影的消費都有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乃至殺傷力。網絡暴力似乎不可避免,而且花樣和形式越來越多,讓人無從捉摸、無從防範、無從躲避。一些網絡暴力、網絡暴力語言可以說是斷章取義,憑空嫁接,惡語相加,躲在陰暗的角落突放冷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當然,所有這些背後其實也都是利益。在利益及其利益關係的推動下,道德底線、價值底線、人生底線經常性被突破,很大程度上或許已經不是道德問題而是法律問題了。

中國電影要想實現健康繁榮發展,如何處理好與傳統、世界、體制、互聯網的多重互動關係,對電影管理部門、管理者是巨大的考驗,對每一個電影從業者也是巨大的考驗。

看懂電影?踩準這幾點就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