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 从自己做起

大家去吃自助餐时,有没有竭尽所能多盛多拿而忽略了自己究竟能吃多少?大家在食堂用餐时,有没有注意到周围人究竟将餐盘中多少食物剩下倒入垃圾桶?大家在餐厅用餐时,有没有按照人数去点餐而是一味讲求排面排场?大家在家里吃饭时,有没有每次做好多饭菜吃不了就直接倒掉的现象出现?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对于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人口大国至关重要。理性消费,按需用餐,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应当培养的重要习惯。

珍惜粮食,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人种粮,粮养人。一粒种子,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最终变成口粮。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让中国人“粮满仓”;节俭,让中国人“食有余”。今天,我们虽然告别了粮食短缺的历史,但即便粮食连年丰收,也不能随意糟蹋粮食。珍惜粮食,就是体恤人力、尊重劳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朴素的古训,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珍惜粮食,是良好家风的体现。勤俭持家,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惜粮就是惜福。一个家庭,无论多么富裕,都不能糟蹋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常常把餐桌当成教化子女、传承家风的课堂,一粥一饭就是最生动的教材。当家长常常把掉在桌上的米粒捡起放进碗里时,孩子的心里慢慢会升起对食物的敬畏之心,从而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良好家风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只有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带头厉行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科学饮食,文明用餐,践行光盘行动,从娃娃抓起,从家庭做起,做节俭用餐的好榜样,影响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等一起营造文明用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