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傳承人範永紅: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中醫

中醫文化傳承人範永紅: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中醫

中國經濟新聞聯播6月18日北京電(記者王海珠)由中華中醫藥文化傳承工程委員會、全民健康促進工程辦公室主辦,中城環球(北京)經濟文化發展中心、北京星禾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聚成銘(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弘揚中華國粹 、傳承中醫文化——《中醫文化傳承》人物系列報道”活動。聚焦中醫藥領域的優秀人才,聽他們講述增強中醫藥行業文化自信的故事,發展中醫藥產業的經營策略,傳承中醫藥成果的寶貴經驗。

本期人物:範永紅,秉承“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範氏家族的經典古訓。范仲淹文正公第三十一代孫,中醫世家,祖父範文章,叔父範振義,皆為地方名中醫。範永紅自幼在中醫家庭薰陶,潛移默化地有一定中醫基礎,專於學習祖傳秘方調理疑難雜症。業餘時間,他喜歡做兩件事情,一為拜訪名醫,互相探討、交流問題;二為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有“範詩人”之稱。為不斷提升自己,先後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進修學習,圓滿完成學業。

中醫文化傳承人範永紅: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中醫

圖為被邀請參加當代名醫疑難雜症救治學術研討會(中間位置:範永紅)

範永紅熱衷於中醫藥事業,專注於中醫藥健康養生和中醫藥文化傳承。他擔任國家衛健委主管的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健康養生分會的專家委員,也是中華中醫藥文化傳承工程委員會聘請為專家顧問,中國慢性疾病服務聯盟籌備會發起人。

中醫文化傳承人範永紅: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中醫

中醫文化傳承人範永紅: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中醫

對待中醫,範永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悟性是學好中醫的關鍵。悟性體現在既要博覽群書,又要融入自己的思考。比如,中醫方子浩如煙海,涉及加減化裁,就得悟出其中道理,生搬硬抄的套用,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學習中醫,得多跟師、多讀醫書、多實踐,在此過程中,一定要留出時間多悟。這就是所謂的“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除了悟很關鍵外,範永紅還認為,必須學習好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好的中醫,一定是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根基的。因為,中醫藥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諸如易經、陰陽理論、五行學說等,只有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中醫,更好的應用臨床。結合高悟性和中國傳統文化基礎,定會產生很好的臨床療效。

中醫文化傳承人範永紅: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中醫

圖為範永紅被邀請參加藥食同源康復技術論壇會議

眾所周知,中醫藥在疑難雜症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很多人也認為此過程是一個慢性過程。範永紅不以為然,他認為,中醫藥在疑難雜症方面也能產生很快、很好的療效,這和中醫的醫德醫術有關。如附子,有毒,一般醫家不敢用或最多用10g,然李可老中醫以重用大劑量附子著稱,治癒了很多垂危病人,並且療效很快。他很贊同在疑難雜症方面一個老中醫應該有“慈悲的心、英雄的膽、善用虎狼之藥”的情懷,因為只有這樣,對於疑難雜症才會產生好的療效。

中醫文化傳承人範永紅: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中醫

圖為參加民間中醫推動全民健康研討會(圖右三:範永紅)

中醫文化傳承人範永紅: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中醫

圖為中國慢性疾病服務聯盟籌備會(前排圖右二:範永紅)

對於人們日益關注的健康問題,範永紅表示,想要有健康身體,主要需要注意兩點,一為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心態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關鍵因素,積極的、陽光的心態,人體的正氣就足,邪氣就不容易侵犯,正如《黃帝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二為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飲食、起居等等,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範永紅最後呼籲中醫傳承需要更多人參與和推廣,人人都是自己的保健醫,學習和感悟中醫文化最終應用到自己和家人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