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东亚杯首场80分:选人见思路,战术有想法(中日之战分析)

昨天,东亚杯首场,中国1比2不敌日本。

比赛虽输了,可喜地是看到了李铁在人员选择和战术布置上,有所尝试和改变,这是为未来国家队建设发展做的铺垫。

选人思路明确

思路之一:大名单选择兼顾了各方利益

28人大名单,除韦世豪和买提江(韦在一队基本是替补,买则很少上场),都是国家一队挑剩的,这样不会影响国家队征战世预赛。

同时国奥也有预选赛,张玉宁,杨立瑜,段刘愚等年轻好手也没进入大名单。

对于初次掌帅国足的铁子,能看淡自己成绩而避免发生内部抢人,可见其拥有良好的大局意识。

李铁东亚杯首场80分:选人见思路,战术有想法(中日之战分析)
思路之二:缩减人员体现战术需要

最后出征,28人要缩减到23人,放弃谁都舍不得,都有苦衷。最后郑凯木,赵宏略,吕文君,刘彬彬,刘云5将忍痛割爱。

郑凯木,后腰人员配置较多(蔡慧康,李行,金敬道,买提江),自身实力不占优,所以放弃。

赵宏略,与姜志鹏相比,在支持中场,边路突破和传中方面不存在优势被放弃。

吕文君,优势在抢点和后插上,这方面不如韦世豪,而组织进攻与串联上又不如曹赟定,被放弃也在情理之中。

李铁东亚杯首场80分:选人见思路,战术有想法(中日之战分析)

刘彬彬,边路快马,单干能力较强,与铁子依靠整体思路相违背,未进入最后名单。

刘云是笔者最看好的,也是最没想到的。他的离开可能缘于组织和控制力不如张稀哲,铁子希望中场三将都拥有良好的节奏把控和传接能力,他在这方面还差一些。

李铁东亚杯首场80分:选人见思路,战术有想法(中日之战分析)思路之三:核心确定准确实用

后防核心梅方。二队队长,恒大主力,具备国家对主力实力。

中场核心张稀哲。蒿俊闵年龄越来越大,国内有能力接替他的也就是张稀哲了。

李铁东亚杯首场80分:选人见思路,战术有想法(中日之战分析)

进攻核心曹赟定。曹的定位很尴尬,擅长位置与武磊重叠,而武的进球能力又是国内最强的,所以曹在国家队总是不受作用,而这次东亚杯将是他有所表现的最好机会。

战术有新的想法

想法之一:中场设置三后腰

与日本一战,李铁排出王上源、金敬道、张稀哲三后腰。

三人共同点是年能跑,能抢,也能传,可以说是攻守兼备。相比于里皮三中场的分工明确(池只管守,吴曦和蒿则主攻),铁子的选择更为均衡,更侧重防守。

李铁东亚杯首场80分:选人见思路,战术有想法(中日之战分析)

进攻时,张突前,王断后,金左右策应;防守时,王拖后,金和张各一边做好保护。对于实力占优的对手,如此布置很有针对性。

想法之二:考察三个新人

冯劲。目前国足右路差一个能突击的,杨立瑜过于年轻,想起了重庆快马冯劲。昨天冯的表现只算中规中矩,冲劲和斗志可以,但是缺少变化和配合,表现虽不亮眼,但也算一个合格的补充。

明天。身体硬朗,上下往返能力强,特别是一脚劲射横梁,差点出彩。但是对比张琳芃,王桀超等老将在位置选择,出球意识,对抗经验上,还有一些差距,加以培养可堪任用。

李铁东亚杯首场80分:选人见思路,战术有想法(中日之战分析)

王上源。总的来说表现算是可以,站的住,敢贴抢,出球能力也行。他打后腰更代表了铁子一种新思路,后腰选人不在拘泥于能拼抢的(蔡慧康),能扫荡的(池忠国),而是站位和出球为第一关键(布斯克茨),说明国产教练思维在进步。

想法之三,换人不光为了比赛,更为了将来

以李铁的思想,东亚杯不为成绩,就是练兵,找到比较适合的人,以及适合国足的一种打法。

于大宝换李昂,体现的是中卫一种搭配的尝试。李昂与梅方都属于硬朗上抢类型,搭配心理冷静的大宝,或许能优势互补,后防更稳一些。

李行换王上源,体现的是铁子坚定后腰第一任务站住位置,控好节奏,分配球路,改变以往单纯扫荡的简单思维。

曹赟定换冯劲,体现了边前腰充当进攻核心的思路。

这一点曹上场后,就有了积极反映,连续几次与队友的撞墙配合,稳住了节奏,创造了空间,也丰富了套路。

李铁东亚杯首场80分:选人见思路,战术有想法(中日之战分析)

所以说,1比2输日本,没有什么可吐槽的,更不应讽刺和挖苦主教练。在人员水平着实有限情况下,李铁选人思路,战术设计,换人想法都算可圈可点,只是实力相差过大,输球再所难免,给他的首场执教打80分,绝不算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