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用火箭?專家:這是曹操高明之處

文:雉初

在著名的《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關於諸葛亮的非常著名的故事,那就是草船借箭。諸葛亮被譽為《三國演義》中智慧的化身,他對天文學瞭如指掌,對地理瞭如指掌。在中間,他可以安邦定國。

不少史學家認為,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諸葛亮舉起了“三足”中的一條,給了劉備最正確的決策。換言之,很多人認為諸葛亮造就了劉備,諸葛亮的智慧,不僅在於他豐富的知識,更在於他能量度人心。

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用火箭?專家:這是曹操高明之處

公元前202年,年過半百的劉邦在楚漢戰爭中獲勝,創建了了大漢帝國,從文景之治到武帝統治,西漢的許多皇帝都是英明的君主,國家在他們的統治下繁榮昌盛。

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西漢末年,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篡奪漢朝,建立了新王朝,最後,劉邦的第九個孫子劉秀結束了天下的混亂局面,建立了東漢王朝,歷史上被稱為光武帝。不幸的是,東漢也步了西漢的後塵。東漢末年,外戚及宦官亂政,導致黃巾起義爆發。

東漢末年,皇權衰落,群雄爭奪天下,然而,經過20多個割據一方的霸主,最終只有3個霸主問鼎中原。他們是魏國的創始人曹操、吳國的創始人孫權和蜀漢的創始人劉備。天下一分為三,中國歷史進入三國時代,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個人並不是出生在一個非常顯赫或權勢顯赫的家庭。

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用火箭?專家:這是曹操高明之處

他們能夠在眾多佼佼者脫穎而出,第一次是官渡戰役,它為曹操的霸權奠定了基礎,第二次是赤壁戰役,它形成了天下三分的狀態,第三次是夷陵戰役,奠定了三國的局勢。許多英雄都因這些著名的戰役而聞名,其中諸葛亮在赤壁戰役中是很有名的。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官渡戰役和烏桓遠征中取得絕對勝利,率領勝利的軍隊南下,征服了南方許多分裂勢力。當時,曹操已經消滅了軍中最有權勢的袁紹。

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用火箭?專家:這是曹操高明之處

南下不久,懦弱的荊州督撫直接開城門投降,荊州富國落入曹操手中。當時,屢戰屢敗的劉備正準備依靠荊州勢力集團,希望稍作休息,但是,他只能帶著成千上萬的人馬和大量的百姓逃到南方去。

曹操中計

南逃途中,仁義愛民的劉皇叔的名字再次傳遍全國,張飛驚嚇曹軍、趙雲七次進出的故事更是為後人所津津樂道。正是因為劉備的軍事顧問諸葛亮的計劃,張飛才得以在長坂坡的退敵。當曹操反應過來時,摸著額頭,嘆了口氣:“我又中了諸葛亮的計了!”一直撤退是沒有辦法的。

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用火箭?專家:這是曹操高明之處

畢竟,如果我們再後退,我們就沒有退路了。這時,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建議,給東吳休書,希望孫權能與自己結盟。諸葛亮親自到東吳去見吳王孫權。面對幾十萬曹操的軍隊,孫權也很著急,當時東吳的大臣分為兩派。一派建議孫權投降,另一派告誡孫權去戰鬥,孫權最終選擇了後者。

孫權十分重視諸葛亮的“聯劉抗曹”,因為諸葛亮太聰明瞭,東吳總督周瑜非常不安,他擔心自己將來會成為東吳的大威脅,因此,他一直想用適當的方法殺死諸葛亮,機會很快就會到來。在抵抗曹操軍隊的佈局中,周瑜要求諸葛亮在三天內為軍隊製造10萬支箭。

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用火箭?專家:這是曹操高明之處

你應該知道,這麼多的弓箭是不可能在三天內完成的,不僅沒有足夠的工匠,而且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準備材料。不料,諸葛亮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他的好朋友魯肅對此非常擔心,諸葛亮只是給了他一個微笑,讓他不要擔心。

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每艘船上都有上千個草人,周圍的人都很困惑。一個大霧濛濛的清晨,諸葛亮派部下乘滿了草人的船曹營駛去。由於能見度低,曹操立即下令射箭,眾所周知,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所有的箭都射向了草人,諸葛亮成功地完成了“造箭任務”。

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用火箭?專家:這是曹操高明之處

為什麼在大霧天的清晨曹操沒有發射火箭呢,這不僅能起到照明的作用,而且射程也比普通箭大,後世專家的研究表明,一旦曹操輕率地發射火箭,孫劉聯軍的艦艇很可能乘勢而上,給曹操軍隊造成巨大損失。曹操只有想到這一點,才能在渾濁不清的情況下射出普通的箭,這不能不算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