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文|酒館說書大爺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話說支付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POS機後‘支付碼’分爭,併入於‘聚合碼’。及‘聚合碼’殘喘之際,‘蜻蜓’、‘青蛙’分爭,難分勝負。5G時代刷臉聚合‘藍鯨’躍起而起義,後來群雄輩出,遂分為三國。”

——謬談,改自《三國演義》卷首語

一、刷臉支付野蠻生長,赤壁之戰一觸即發

繼POS機、掃碼付等數據支付手段趨於穩定之後,刷臉支付成為支付產業的“兵家必爭”賽道。商戶、支付機構、聚合服務商等圍繞著移動支付大變革,支撐起中國刷臉支付生態,且已成涇渭分明的三派。

1.“池塘派”聚合碼商:手握商戶,有守有逃

這一派主要由“億店碼”等不願改變自己順應時代潮流的保守聚合碼商組成。

掃碼支付誕生初,聚合碼商曾抓住商戶痛點,利用技術手段整合各雜亂的支付碼於“聚合碼”池塘內,使得消費數據對賬一目瞭然,且可以通過聚合碼打開流量入口做到聚合營銷。據業內人士透露,做聚合碼商及其代理只要捨得跑業務,其實投入非常小,就能坐享商戶流水分潤,上游碼商還可單獨享下面的代理費和提現手續費。

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某聚合碼商網頁介紹

如今刷臉支付逐成主流,由於刷臉機器投入昂貴,且部分碼商並不看好目前的刷臉支付行情,因此這部分碼商仍手握商戶資源不甘放棄之前經營好的“城池”去轉投刷臉支付。例如以聚合碼及智慧門店方案起家的“億店碼”,目前自詡為智能的硬件設施就仍停留在大屏收銀機。

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億店碼官網產品介紹

可惜,聚合碼的“池塘”內雖前期消耗較小可自給自足,但完全封閉的池塘只會變成一潭“死水”,後續若再想入局刷臉支付恐怕“池水”已經乾涸,難以衝出“支流河道”的刷臉業務入海,為時晚矣,不再贅述。

2. “湖泊派”刷臉支付:絕代雙驕,借勢下沉

這一派的領域裡只有支付寶與微信爭鋒。橫空而出的刷臉支付“湖泊”雖大,但依賴於移動支付打下的基礎,資源有限只容得下這兩大巨頭。

2018年12月支付寶在移動支付領域開墾新疆土,宣佈推出的一款全新刷臉支付產品“蜻蜓”,將刷臉支付接入成本降低80%。

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蜻蜓最初的推廣補貼政策

在線支付“絕代雙驕”從不獨行。2019年3月19日微信支付火藥味十足,對標發佈“青蛙”刷臉支付機,並表示將向刷臉支付方面提供約百億補貼。自此,支付寶、微信兩大在線支付巨頭在刷臉支付領域再次以“蜻蜓”、“青蛙”形態形成對壘,難容“第三者”插足,”刷臉支付“湖泊派”封閉空間鬥爭趨勢正式成型。

2019年8月26日微信再次推出進階版青蛙Pro,強勢回應此前多年對下沉市場“支付+會員”的佈局,打通線上線下,打響了“刷臉即會員”的金字招牌。

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2019年9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博弈中,支付寶智能設備事業部方面也再次宣佈,支付寶將對刷臉支付從原來的30億元補貼改為不設上限,併發布了兩款針對商家推出的刷臉設備——蜻蜓Plus一體機與蜻蜓Extension分體機。

為借勢下沉,支付寶還於同年12月推出了“雲支付”功能。可提供移動收單SaaS服務,支持多支付渠道等功能。想借此機會,掙脫“湖泊”鬥爭空間拘束,成為可納百川的“海洋”。可惜雲支付功能開通流程過於繁瑣,店主和服務商買不買賬還得靜待後話再敘。

3. “海洋派”藍鯨們:海聚百川,鼎立將成

這一派也是我們真正要聚焦的,以銀聯“藍鯨”為首的聚合刷臉支付機構們。在移動支付上無法正面與“湖泊派”交鋒,他們就將自己變成“海洋”,海納百川包容所有移動支付對手們,成為集大成者。

藍鯨:銀聯出品根正苗紅,官方能否打過“同人”。

經掃碼支付一役後,銀聯便傳承了其總結的“聚合”思想,在刷臉支付戰役上迅速與微信支付的終端完成聚合,由銀聯商務發佈了旗下刷臉支付設備“全民付藍鯨”。

與繁瑣的SaaS服務不同,“藍鯨”開始便內嵌兩個系統,打開了刷臉支付的“聚合”大門,此次銀聯與微信的“聯合對壘”堪稱刷臉支付聚合商們的赤壁之戰,自此開啟了刷臉聚合界的三國鼎立局面。

京東:司徒獻貂蟬,我只是終端機的搬運工。

如果說“藍鯨”還捨得去“三顧茅廬”請來了微信支付,京東聚合支付則直接奉行“拿來主義”,用京東閃付的支付通道與支付寶與微信的“蜻蜓”“青蛙”開始捆綁售賣,並開始大面積招聘服務商、代理,將此方式推廣到下沉市場開始應用。

在就刷臉支付終端上,諮詢到不願透露姓名的京東支付某相關業務人員,對方就直言:“機器你選青蛙、青蛙pro、蜻蜓馬里奧(蜻蜓的不同製作廠家)都行,我們都有。和微信支付寶刷臉設備都一樣,但是最後支付通道是走我們(京東聚合支付)的。”

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來源:某京東聚合支付相關業務人員朋友圈

不敢斷言京東支付這一波算不算“司徒獻貂蟬”,站在兩大刷臉支付後吃瓜“湖泊之戰”,順便夾帶私貨。但截至發稿,在搜索引擎上,除代理商招募外並未有“蜻蜓”、“青蛙”與京東支付聯手的消息。顯然,比起“藍鯨”而言,它不生產機器,只是刷臉支付終端的聚合搬運工。

商米:打鐵就需自身硬,挾“天子”以令諸侯。

以商米為首的終端製作商則反其道而行之,“做成一個框,什麼都能裝”。本次為支付寶搭建的蜻蜓支付終端機便是商米智慧支付的冰山一角。

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商米官網產品列表

顯然,商米一邊背靠支付寶,享受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公關效應,一邊卻並不滿足僅僅做“支付寶”背後的“男人”。2019年11月商米便首次對外發布了嚴選數字化門店解決方案,在智能數據舞臺上粉墨登場。

不僅如此,4月22日商米再次發佈兩款自助收銀設備K2和K2 MINI(ReX飛鼠),在刷臉支付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助買單的元素,以硬軟件服務商的角色強勢搭建“全民自助”的時代舞臺。另一方面,線下“商米之家”的開啟,也體現了商米進軍智慧新零售的野心。商米依賴於其小米供應鏈優勢和產品生態鏈,企圖從刷臉支付起步,以裝載“萬物”的聚合格局,在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分“支付大頭們”一杯羹。

二、“草船借箭”,聚合刷臉支付商們各有盤算

“用起來其實蜻蜓和青蛙主要就是人臉識別庫不一樣。”京東聚合支付工作人員表示。隨著市場不斷下沉,作為商家數據和流量入口,藍鯨們在借用“湖泊派”人臉識別庫的同時,也給了“湖泊派”大數據積累、更小成本地推鋪設和更多流量入口等機會。那麼當“湖泊派”已經走上略顯佛系的錦上添花之路時,進入鼎立之勢“打架”很兇的藍鯨們“草船借箭”,“智能相對論”想討論的是借的到底是什麼呢?

第一,借的是入口和場景。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全國6.6億城市小區人口,蘊藏穩定而巨大的消費能力。其中新事物接受力更強大的一二線城市以25.5%的人口創造了46.5%的GDP,一線城市人均儲蓄存款、可支配收入分別高達11.5萬元、6.6萬元,人口集聚潛力非常大。

而在互聯網+、大數據等大趨勢下,移動支付成為切入商戶下沉市場消費的一把利劍。有入口便意味著有流量,流量就能促進留存和轉化。曾經投資電子稱賺流量的於總就表示:“之前投資電子秤賣粉(被引導關注的粉絲),一個普通粉賣到1-1.5元,純有效粉絲能賣到每個10-15元。至於廣告,就根據在你多少塊屏幕上的曝光度來選擇價位,從幾千到幾十萬都有,只要曝光足夠,不怕沒錢賺。”

電商大佬們或許不需要賣粉求生,但入口能帶來的流量價值和移動支付交易額依舊可觀。一方面是大屏廣告曝光,另一方面是對自身其他產品與整個生態鏈的移動支付導流。例如據某自助售貨商戶介紹:“京東支付以前給商戶的拉新補貼是15元每人,我一般請個兼職站在自助機旁做推廣,我也能拿他們的錢做點促銷。但現在鋪設京東聚合支付的刷臉機器,還要花錢跟京東買,京東支付的推廣能省不少錢吧。”

不僅是京東對移動支付推廣急切,由於移動支付交易額連年遞增,早已是“兵家必爭之地”。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就達277.4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136.7%,2019年僅第一季度交易規模就達83.9萬億元。僅此看來,由於在掃碼支付時沒有及早搶佔高地而錯失良機,在此次的刷臉支付的機遇下,聚合商們更會藉此時機改變策略搶灘登陸,搶回掃碼支付時代錯失的移動支付交易份額。

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曾在2012年時,我國線下銀行卡收單市場有8.9萬億元規模,銀聯還佔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到2016年支付寶就以52.3%佔據支付市場首位,財付通以33.7%位列第二,兩家支付巨頭佔據近90%的份額,而包括銀聯在內的250多家支付機構市場交易份額佔比僅1.4%,被列入其他。

因此以銀聯這類先前被移動支付搶走交易份額,如今醒過神來的傳統金融從業商本次發力最甚。奪回失地的信念也將使得“藍鯨”比其他聚合商們更捨得投入研發、拉攏對手,能屈能伸者出招更狠。或許能重演Z時代的“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也未可知。

第二,借的還有轉化。刷臉支付依賴其龐大人臉數據庫和數據分析能力,在消費行為數據分析時還將形成更大的價值。在什麼場景完成了什麼樣的消費,最後都將成為大數據消費分析的一部分。而這些數據都將促進場景營銷,搶先開始未來智慧新零售的佈局,實現轉化。

京東便利店,便是京東企圖從電商服務商到整體零售解決方案服務商的大膽嘗試。而整個零售環節中,金融板塊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而京東支付有這個責任將此板塊補上。但據艾瑞調查發佈的2019年Q4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報告,京東支付只佔到0.9%,支付寶和微信的財付通則達55.1%和38.9%。

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而利用刷臉支付聚合佔領移動支付又一個高地後,能夠彌補京東作為電商平臺,線下覆蓋能力弱的缺陷。移動支付網分析師慕楚針對京東的聚合支付佈局就表示:“京東通過覆蓋大量線下實體商戶的聚合支付平臺,可以幫助其觸及到更多線下的增值服務應用場景。”

例如,京東金融以往入口以APP為主,用戶需要打開“京東金融”APP才能夠與平臺發生交互。但如果通過聚合刷臉支付,就可以滲透到用戶的日常生活中來。當消費者去買個菜逛個街,通過京東的渠道付款後,可能就會彈出其嵌入的某項京東金融的服務。

商米則延續小米作風,利用硬軟件設備,打上了物聯網轉化的主意。利用大眾市場大消費升級的背景,以聚合支付的硬件來連接起更多的用戶和合作商,提早佈局物聯網,跨越數字化全渠道體驗和數字化供應鏈網絡,開始進行零售分析。從一個硬軟件製造商,華麗轉身為整體零售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2020年2月的第20屆國際零售業展覽會上,商米就展示了一個基於全門店物聯網的全智能化的數字店鋪。這不是商米第一次試探在智慧新零售方面的佈局,自2019年起,商米方案專家就曾多次在各類科技展覽上,為商家提供從硬件到軟件的一體化服務,暗戳戳開始進行智慧新零售佈局宣傳。

大佬打架火熱,消費者們卻似乎只是在吃瓜。對刷臉支付的個人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大多數人並不信任。

電子秤的於總也自嘲:“就我們一個電子稱的掃碼,就促成了一個產業鏈。首先不同場景的粉絲價格就會不一樣,其次只要給這些流量打上了標籤,例如地區、性別、年齡、消費習慣等,標籤越多就越值錢。在‘灰色’產業市場上,只要有錢賺,信息就總會被人賣,我也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在資本下裸奔。”

從事新零售場景營銷的某品牌產品經理並不認可“裸奔”說法,他表示:“場景營銷的時代早就到了,‘女神節’、‘雙11’等同樣是根據‘場景’進行營銷的一種,但這並不代表資本監視著每個女性。投放場景是多樣的,有地區也有興趣群體,但都只是為了更好確定產品和用戶定位促進轉化和曝光。就像CBD電梯裡總是放著更高端的廣告一樣,大數據也並不知道確切某位白領的信息,安全焦慮屬於無稽之談。”

儘管如此,安全焦慮依舊是困擾刷臉支付下沉的重要阻礙。在已經鋪設終端的商戶中,大部分消費者仍選擇掃碼支付。在新鋪設刷臉支付的超市收銀臺,剛剛完成一單掃碼支付的沈小姐就告訴“智能相對論”:“怕刷臉把臉部信息記住了,以後信息洩漏被盜用信息,所以依舊會選擇掃碼支付,反正已經夠便捷了。”

總結

能否解決安全焦慮,以單點突破帶動多點爆發——甩開下游服務商亂象帶來的信譽問題,贏取民眾信任,藉此開展多維智慧終端和物聯網的聯動,或許才是藍鯨們在此鼎立階段制勝關鍵。同時,也將是邁向5G時代下一個次元競爭開始的“赤壁之戰”,畢竟風雲變換無常,藍鯨們又何止“三國”呢?

至於戰役結果,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