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曾借箭?關羽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小說和歷史傻傻分不清

近年來,不少優秀影視作品對中華經典文化的再詮釋,深得人心,有對歷史、小說、戲劇等的優秀改編。有好的一面,用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小一輩的孩子接觸到中華經典,可有讓人意想不到的一面,竟有人把文學延伸出來的故事,當作歷史。今天,小城便和大家來扒下"草船借箭"和"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原委。

諸葛亮不曾借箭?關羽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小說和歷史傻傻分不清

諸葛亮不曾草船借箭

這可能是被誤導得最厲害的一個故事,原因是故事本身直接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里。那時的我們,徑直忽略了底下的註釋:本文改編自小說《三國演義》。要知道的是,《三國演義》是小說,並不是史書!

《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原文

諸葛亮不曾借箭?關羽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小說和歷史傻傻分不清

西晉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中是這麼描述的:

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度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知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道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權為箋與曹公,說:"內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加粗部分譯文:建安十八年,孫權坐大船來觀軍,。曹操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後安然回去。

諸葛亮不曾借箭?關羽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小說和歷史傻傻分不清

這是草船借箭的原形,歷史明確記載借箭人是孫權,並不是諸葛亮。而孫權也不是去借箭的,而是趁著大霧去挑戰。曹操不敢出戰,只能用弓箭亂射,結果孫權的軍艦上到處都是箭,就這樣回去。

諸葛亮不曾借箭?關羽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小說和歷史傻傻分不清

關羽也沒有五關斬六將

"過五關,斬六將",同樣是出自《三國演義》杜撰的情節,後比喻英勇無比或下決心克服重重困難,含褒義。

"過五關,斬六將":劉備軍被曹操擊敗,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失散。其中關羽被曹操軍包圍。曹操非常欣賞關羽才華英武,曹操希望招降關羽,遂派張遼遊說關羽。關羽出於對兄長劉備的結拜誓言,以及保護兄嫂不被侵犯,關羽得知劉備到了汝南,執意回去尋找劉備。關羽連過曹操五個關卡,斬了六員大將才擺脫曹操、投奔劉備。

五關:東嶺關,洛陽,汜水關,滎陽,滑州黃河渡口。

六將:洛陽太守韓福,牙將孟坦;東嶺關孔秀;汜水關卞喜;滎陽王植和滑州秦琪。

實際上,關羽南下沒有遇到阻攔,他斬的幾個將領都是杜撰的。甚至蔡陽也不是關羽殺的。當時蔡陽奉命攻打汝南的劉闢、龔都、劉備,而後被劉備所殺。

諸葛亮不曾借箭?關羽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小說和歷史傻傻分不清

打開地圖,大家就會發現汝南就是今天的駐馬店下屬縣城,就在許昌南面不遠。而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是繞著許昌兜了個大圈,先去西面,再去北面,然後從東面南下。此時的關羽歸蜀心切,怎麼可能會這麼繞圈呢?

諸葛亮不曾借箭?關羽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小說和歷史傻傻分不清

中國各朝各代的文學家們,欣賞和仰望了中華文化的璀璨,用自己獨特的想象力和令人佩服的手筆,寫下了令人讚歎不已的作品。但是作為後生的我們,切勿囫圇吞棗的瞎理解,得出哭笑不得的結果。我是小城,想看更多歷史冷知識、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小城敘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