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個商品坑了中國7000億!不滿足 割地、賠款的要求都來了

新聞看久了,你就會發現01 互相甩鍋是目前的常態。

最近一個月,對新冠不夠重視的地方都被狠狠打了臉。意大利、西班牙告急,緊接著英倫陷落,最後是美國後來居上:一個月內確診了70多萬,成了世界上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

眼看著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這些損失慘重的國家打算找冤大頭為自己的失誤買單。

反應最迅速的美國,很早就動起了索賠的念頭。有律所發起了對中國的訴訟,有議員提出了奇葩倡議,“總統該迫使中國減免一大部分美國債務”,把主意打到美國國債頭上了。

印度的胃口也不小,張口就要中國賠償20萬億美元,真不知道是怎麼算的;

靠一個商品坑了中國7000億!不滿足 割地、賠款的要求都來了

思路最清奇的是近幾年沒啥存在感的澳大利亞,不僅當地媒體揚言要向中國索賠,還真有議員打算讓中國公司“割地”:

3月底的時候,澳洲的《每日電訊報》算了筆賬,說疫情導致澳大利亞人均損失5000澳元,這筆錢應當由中國作出賠償;

有國會議員受到啟發,於是搞出了一個提案,不光要中國對澳大利亞進行“戰爭賠款”,還給出了“割地”的備用選項——考慮收回達爾文港和中國公司租用的土地作為補償;

除了甩鍋和索賠,就連城市間的友好交流也割斷了。澳大利亞的沃加沃加市,就在投票後決定斷絕與昆明市的友好城市關係。雖然市長隨後道了歉,但這種神奇的操作還是挺招黑的。

最近這幾年,澳大利亞的日子過得沒以前順當了,先是燒了場撲不滅的世紀大火,緊接著又碰上了疫情,在接連不斷的降息嘗試後,早就疲軟的經濟連續被按在地上暴打、再也看不到昔日的繁榮景象。

對視選票如命的政客來說,與其承認自己應對不力,遠不如找個靶子把責任推出去輕鬆。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此類操作層出不窮,他們早就稱得上是輕車熟路了。

02

作為一個在戰後崛起的發達國家,澳大利亞的發展離不開英國和美國的支持。

在18世紀末期,澳洲本土只有寥寥31萬左右的原住民,直到1788年,英國在澳大利亞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這片土地才開始真正有了現代歷史。量大質優的澳洲羊毛擠佔了歐洲本土羊毛的市場空間,靠著繁榮的出口貿易,日後方興未艾的澳大利亞經濟開始初露端倪。

1851年,墨爾本發現了儲量豐富的金礦,這掀起了一波狂熱的淘金潮。

在暴富的誘惑下,大量淘金者湧入澳大利亞,包括不少懷揣異國夢的華人和黑人,清一色的壯年勞動力。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全國人口從四十萬猛增到了三百萬,翻了近八倍。

除了數量眾多的礦業人才,澳大利亞也搭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順風車。1863年有了硝酸甘油炸藥、1876年又有了有線電話,坐在礦山上的澳大利亞成了名副其實的“暴發戶”。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日本經濟開始逐步恢復,澳洲的豐富礦產和農產品出口進入了長達20年的黃金年代。

那些年裡,當局深感人丁稀落的不足,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計劃。只要你是歐洲血統、身體健康無犯罪記錄,就可以成為澳大利亞的移民,上百萬人湧入。

靠一個商品坑了中國7000億!不滿足 割地、賠款的要求都來了

1950年,以英國為首的幾個英聯邦國家還出臺了英版的馬歇爾計劃——“科倫坡計劃”。在美蘇爭霸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亞開始接納來自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學生和移民,人口接連上了好幾個臺階。

人口流入、貿易繁榮,最終促使了澳洲躍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03

在澳大利亞的出口貿易中,礦石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資源豐富的鐵礦石。

當今世上三家鐵礦石巨頭中的兩個都得靠澳洲的礦山吃飯。在戰後美國建立起的貿易框架中,擔任原料供應商的澳大利亞賺了不少錢。等到了二十世紀末,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開足了經濟發展的馬力。從房改到基建,鋼產量一日千里,不斷增長的鐵礦石需求又給澳洲的鐵礦石貿易添了把火。

靠一個商品坑了中國7000億!不滿足 割地、賠款的要求都來了

本來,國際鐵礦石貿易體系裡有一個長期的定價協議,牌桌上的供需雙方勢均力敵,所以十幾年來價格能維持基本穩定。但看到中國加入進來後,澳洲又動起了小心思。

怎麼才能多賺中國人的錢呢?他們想到的辦法是漲價

打從中國加入定價談判後,鐵礦石的價格就開始瘋漲,短短几年的時間裡累計上漲了337%。眼看著鐵礦石瘋漲,中信泰富在06年從澳洲人手裡收購了名為SINO的中澳鐵礦項目,結果卻被坑得很慘,不僅上百億的投資血本無歸,十年後還被當地法院判賠了近300億人民幣的損失。

從2004年到2010年,中國鋼企因鐵礦石價格上漲多支出了7000多億元,差不多是同期中國鋼鐵企業利潤總和的2倍,約等於當時澳大利亞GDP的10%。

不過隨著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提升,以人民幣計價的鐵礦石現貨和衍生品交易比重不斷增加,再也不用做過去那個唯唯諾諾的冤大頭了。

04

如果只靠賣鐵礦維持生計,澳大利亞早就跌進資源詛咒的大坑裡了。中東、南美、俄羅斯,不少後起之秀都倒在了這裡,反倒是澳洲經濟在長達27年的時間裡從未有過衰退,堪稱奇蹟。

原因很簡單,除了賣礦之外,他們還有個躺著賺錢的妙招——移民。

作為有著悠久移民傳統的國家,澳大利亞有著一整套的吸收移民的優惠政策。除了受過高等教育的留學生和稀缺的技術移民外,錢包鼓鼓的商業移民也很受歡迎。

從2004年開始,每年平均有35萬移民前往澳大利亞。旺盛的移民生意不僅催生了不少中介機構和就業崗位,還帶來了數量眾多的“新鮮韭菜”,無論是消費還是地產都獲益匪淺。

在海外熱錢的驅動下,澳洲房價持續上漲了55年,漲幅高達66倍,成為全球炒房客最愛之一。房地產佔了澳洲GDP近9%,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是無需多言——

靠一個商品坑了中國7000億!不滿足 割地、賠款的要求都來了

即使是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2008年,澳洲依然保持著2.69%的增速。低廉的原材料和移民支撐的內需,托住了澳大利亞的“經濟底”。

但在享受發展紅利的同時,房地產帶來的負面效果也同樣顯著。瘋狂的樓市透支了當地人的購買力,不僅年輕人買不起房,不少工薪階層也開始付不起高昂的房租。

以至於很多無家可歸者在澳大利亞央行門外搭起帳篷,有人在帳篷上這樣寫道:“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才是他們在悉尼買得起的房子真正的樣子。”

為了平息年輕人對房價飆漲的怒火,澳洲習慣性的把矛頭對準了中國炒家。一邊大幅增加房屋供應,一邊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打擊炒房客,諸如收緊移民政策、增加海外印花稅、房屋空置稅……

但如此一來,外資投資暴跌了6成,中國買家對澳大利亞房產投資更是驟降至13億美元,讓出了第一寶座。沒了出手闊綽的接盤資金,早就空心化的澳洲經濟不可避免的開始動盪。

2018年,這個“只漲不跌”的樓市神話崩盤了。

在那一年裡,澳大利亞的整體房價下跌了5.1%,跌幅甚至超過十年前的金融危機。早期在澳洲投資的富豪也開始有了撤離的打算,比如15年在悉尼購入豪宅的奶茶妹妹。

因為樓市下跌,2018年四季度三個月裡,澳大利亞家庭財富蒸發掉1700億美元,在房價暴跌的大背景下,這個號稱人類史上最扛衰退的國家也要撐不住了。

2019年6日,澳大利亞降息25個基點至1.25%,這是澳大利亞近三年來的首次降息,一降就降至歷史低位。

但在經濟熄火的衰退裡,降息是輛一開始就停不下來的過山車。等到2020年3月,澳大利亞的基準利率已經降到了0.5%,可經濟依然沒什麼起色。

05

最近幾年,經濟難見起色、出口貿易也風光不再。

面對龐大的外債和疲軟的內需,澳大利亞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路,幸運的是,與其發達國家身份匹配的教育資源成了救命稻草。

以2019年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為例,前100名大學分佈中,澳大利亞佔7%,僅次於美國、英國,高居全球第三;而在2019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也有5所澳大利亞大學擠進了前50強。

在政府有意識的推動下,澳大利亞的教育出口產業越做越大。根據公開數據,整個2018年裡,國際學生為澳大利亞創造了320億澳元的收入,其中三分之一來自中國留學生。

靠一個商品坑了中國7000億!不滿足 割地、賠款的要求都來了

考慮到留學家庭優渥的經濟條件,留學生們不僅能直接帶來教育收入,還能通過第三產業服務刺激當地產業發展。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澳洲很可能在2025年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留學目的地,相應的,每年進賬的幾百億外匯也能緩解日益嚴峻的財政壓力。

可在今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下,澳洲過去二十多年的努力可能要化為泡影了。

2月1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即日起禁止所有在2月1日以後從中國飛抵澳洲的民眾入境。禁令宣佈後第二天,就有74名中國學生在澳大利亞機場被扣留。

靠一個商品坑了中國7000億!不滿足 割地、賠款的要求都來了

為了能順利返校復課,有人提了一個曲線救國的妙招:由學校提供7000塊的補助,讓中國留學生從第三方國家“偷渡”入境,這就避免了被禁入的尷尬處境。

然而14天的時間還沒過完,莫里森在2月13日再次官宣:原定為期14天旅行禁令延長一週,2月22日之後是否繼續,則要根據每週疫情評估而定。

雖然在不斷的抗議和交涉後,一刀切的粗暴禁令鬆了口子。

但在漫長的拉鋸過程中,本土的留學產業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雖然政府也給了高校不少補貼和優惠措施,但仍然會減少將近兩萬多個工作崗位;

靠一個商品坑了中國7000億!不滿足 割地、賠款的要求都來了

如果疫情持續下去的話,在未來的三年時間裡,澳洲經濟可能面臨著高達600億澳元的損失。

真到了那個地步,得跟咱們訛多少錢啊?

本文源自大貓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