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朝是最適合人類生活的朝代,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英國史學家)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目前正在熱播的古裝電視劇《清平樂》,又讓“大宋王朝”成為網友們熱議的話題,微博超話#電視劇清平樂#閱讀已突破34億,討論超197萬。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不過,如果你是奔著看愛情、宮鬥、權謀等爽劇套路而去的,會對它的慢節奏和平緩的劇情產生強烈的不適感。然而,是這部劇情“平淡無奇”的作品依然有很多觀眾沉迷於它,紛紛誇讚值得反覆品賞。因為,它的目標不是讓你爽一把就算,而是要打造一幅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同時高度還原了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清平樂》劇中宋代君臣公服形象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畫《孝經圖卷》之一(局部)

這裡就不得不提《清平樂》服道化的精良用心程度,無不展現出古樸簡約、雍容脫俗的宋韻之美。劇中的建築、傢俱、服飾、日常用品……隨便暫停一幕,都能讓歷史老師講一節課。首先,我們從片頭片尾及宣傳海報中就可以看到宋畫的影子。比如《清平樂》的海報設計,演員王凱身後的古畫是北宋李成的《晴巒蕭寺圖》;演員江疏影背後的則是李成《寒鴉圖》。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演員王凱背後的繪畫作品是北宋李成的《晴巒蕭寺圖》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 李成《晴巒蕭寺圖》

絹本設色,縱111.4釐米,橫56釐米

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演員江疏影背後的古畫是宋代李成的《寒鴉圖》

(橫持手機觀看)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 李成《寒鴉圖》

紙本,縱21.7釐米,橫117.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劇中,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的裝扮也可以從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仁宗皇后像》中看出淵源。曹皇后頭戴九龍紋釵冠,面貼珠鈿,翟衣綬帶用環佩,人物神態莊重肅穆,服飾華美而光鮮。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 佚名《宋仁宗皇后像》

絹本設色,縱172釐米,橫165.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再比如,片頭的設計與配色,顯然借鑑了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而片頭的動畫則充滿了北宋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的影子。《清明上河圖》與《千里江山圖》現藏故宮博物院,均被列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國寶級文物,它們每次展出都會引發“故宮跑”,只為在有生之年能見到這兩幅國寶的真容。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圖》卷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此卷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鉅製傑構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北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縱24.8釐米,橫528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描繪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背景圖為南宋顧德謙的《蓮池水禽圖》,屬南宋末期著色畫的代表性作品。畫作中可見蓮花自蓓蕾到開花再到落花的時間的推移。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傳)南宋 顧德謙《蓮池水禽圖》

絹本著色,縱150.3釐米,橫90.9釐米

東京國立博物館


掛畫

宋代是中國古代繪畫的黃金時代,劇中也時常能在廳堂房閣中看到展掛的宋代名畫,這也是宋代文人雅緻生活“四藝”中的“掛畫”。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中曾對“四藝”有過介紹:“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即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劇中多次出現的掛畫場景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劇中多次出現的掛畫場景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劇中多次出現的掛畫場景

“掛畫”最早是指掛於茶會座位旁的關於茶的相關畫作,演變至宋代,掛畫改以詩、詞、字、畫的卷軸為主。文人雅士講究掛畫的內容和展示的形式,作為平時家居鑑賞或雅集活動共賞的重要活動。宋人趙希鵠著《洞天清錄·古畫辨》,有一節專門介紹了掛畫的學問:“擇畫之名筆,一屋止可三四軸,觀玩三五日,別易名筆,則諸軸皆見風日,決不蒸溼,又輪次掛之,則不惹塵埃。時易一二家,則看之不厭。”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南宋 林椿《果熟來禽圖》頁

絹本設色,縱26.9釐米,橫27.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畫家選取果木的一枝寫秋景,在飽滿豐碩的果實和小鳥怡然自得的鳴唱中,畫外的情趣、詩意與畫意相結合,加強了花鳥畫借物抒情的目的,令人賞心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傳)南宋 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除“掛畫”之外,宋代“文人四藝”中的 “焚香”“插花”“點茶”也都有在劇中體現。


焚香

劇中,不管是在皇帝的案頭,還是在官宦居室廳堂中都有煙霧燎燒的香爐,甚至各式宴會慶典場合也要焚香,這便是對宋代“焚香”的表現。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劇中的焚香場景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劇中的焚香場景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劇中的焚香場景

宋人閒居時有焚香的習慣,叫“燕居焚香”。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讀書,一邊享受氤氳香氣,一邊讀經談畫論道,許多宋詩都寫到燕居焚香的生活趣味,如楊萬里的《二月十三日謁西廟早起》:“起來洗面更焚香,粥罷東窗未肯光。”蘇軾的《三月二十九日》詩:“酒醒夢迴春盡日,閉門隱几坐燒香。”陸游的《初夏》:“床有蒲團坐負牆,室無童子自燒香。”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南宋 馬遠《竹澗焚香圖》

紈扇頁,絹本設色,縱25.5釐米,橫20.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馬遠這一幅《竹澗焚香圖》,畫的正是文人雅士閒居獨處時的焚香;宋徽宗趙佶所繪《聽琴圖》中,就畫出了一張香幾,香几上放著一隻香爐,顯示宋人在欣賞音樂時,也會焚香渲染氣氛,正所謂“約客有時同把酒,橫琴無事自燒香”。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徽宗趙佶 《聽琴圖》

絹本設色,縱147.2釐米,橫51.3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徽宗趙佶《聽琴圖》(局部)


插花

宋代經濟繁榮,文化藝術迅速發展,插花也成為士大夫的時尚,舉國上下插花之風亦然盛行。《洛陽牡丹記》有載:“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每到春天都要舉行盛大的花會和插花比賽,熱鬧非凡。許多首宋詩都寫到插花,如高翥的《春日雜興》:“多插瓶花供宴坐,為渠消受一春閒。”蘇轍的《戲題菊花》:“春初種菊助盤蔬,秋晚開花插酒壺。”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劇中的插花場景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劇中裝飾有瓶花的場景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劇中裝飾有瓶花的場景

插花,瓶花也成為宋代畫家表現的對象。南宋宮廷畫師李嵩,繪有一套《花籃圖》,有人說,李嵩這套《花籃圖》系列是世界上最早的靜物畫,我們可以透過這一套寫實性很高的作品,觀察宋朝人是如何以竹籃為器皿、四季花草為配材來完成一件插花作品的。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南宋 李嵩《夏花籃》頁,故宮博物院藏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南宋 李嵩《春花籃》 頁,岡崎桃乞舊藏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南宋 李嵩《冬花籃》頁,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 佚名《膽瓶秋卉圖》

紈扇頁,絹本設色,縱26.5釐米,橫27.5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點茶

宋代文人很熱愛飲茶,劇中也曾多次提到茶。不過宋人的飲茶方式叫點茶,就是先將茶餅碾成細末,置於茶碗中,倒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再注入沸水,適當攪動,使茶末與水相融。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仁宗特意為晏殊安排張茂則前來點茶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仁宗特意為晏殊安排張茂則前來點茶

點茶在宋代茶文化中的地位很高,最早是作為“朝廷官場待下之禮”存在的,它的這種“自上而下”的傳播特性使它註定會從皇室上流階層逐漸下移,向著更廣泛的市民大眾圈層蔓延。北宋著名的大文豪歐陽修就曾以“停匙側盞試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記載了製作點茶時的一些情形。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徽宗趙佶 《文會圖》

縱 184.4釐米,寬 123.9釐米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宋徽宗的《文會圖》描繪了北宋時期文人雅士品茗雅集的一個場景,其中就對點茶進行了描繪。茶床上陳列茶盞、盞託、茶甌等物,一童子手提湯瓶,意在點茶;另一童子手持長柄茶杓,正在將點好的茶湯從茶甌中盛入茶盞。床旁設有茶爐、茶箱等物,爐上放置茶瓶,爐火正熾,顯然正在煎水。

從《清平樂》看宋人雅緻的生活方式

宋徽宗《文會圖》中的點茶

宋代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的高峰,更是通過“四藝”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同時“四藝”也是“格物致知”,自我沉潛、自我反省,從而達到內心的淨化和超脫。然而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該如何提升生活品質呢?

如果讓您選擇,您會願意生活在宋朝嗎? 單選

0

0%

願意

0

0%

不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