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讀書:抓馬歷史丨“雨過天晴雲破處”是什麼顏色?

(本期主播:陳喆)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為你讀書》。傳說宋徽宗對夢中見到的雨後天空的顏色非常喜歡,就給燒瓷工匠傳下旨意:“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這道聖旨不知難倒了多少工匠,最後由汝州的工匠燒製出來。那麼“雨過天晴”到底是什麼顏色?讓我們聽聽《講給孩子的故宮》裡是怎麼說的。

為你讀書:抓馬歷史丨“雨過天晴雲破處”是什麼顏色?

宋徽宗趙佶《瑞鶴圖》裡的天空,並不能稱作天青色。那是一種幽藍,深邃、迷離,具有夢幻特質的色彩。他對色彩有非凡的感受力,使用起來也格外大膽。

我以為,宋徽宗是以“塊”來映現內心世界的畫家,他的許多作品,都突出著大面積的色體。如《雪江歸棹圖》裡的皚皚雪峰、《祥龍石圖》裡的扭曲石面,那種面積感與立體感,平衡有度,好像是在畫油畫。《瑞鶴圖》裡,他居然以一種特立獨行的藍,為天空做大面積的平塗。那種藍,不似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那樣明媚和跳躍,讓古老的群山煥然一新,而是一種更穩定、含蓄的藍,一如他喜愛的汝窯天青。

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樽,終於讓我們在千年之後,看得見宋徽宗最愛的顏色,而不至於像當年的瓷工,對著“雨過天晴雲破處”的御批,不知所云。汝窯天青釉,與《瑞鶴圖》裡的幽藍天空雖然不是同一個顏色,但它們代表宋徽宗趙佶對天空的某種依戀,因此,它們是自由的顏色,代表著宋徽宗對飛翔、速度、無限的渴望。

如果說,唐的氣質是向外的、張揚的,那麼宋的氣質則是向內的、收斂的。沒有什麼器物比唐三彩更能代表大唐盛世熱烈、奔放的性格,也沒有什麼器物比汝窯瓷器更能代表北宋文人清麗、深邃的氣質。

一如天青釉弦紋樽,色澤清淡含蓄,胎質細膩,造型簡潔脫俗;釉面上分佈著細密的裂紋,術語叫“開片”,俗稱“蟹爪紋”或“冰裂紋”。那是由於胎、釉膨脹係數不同而在焙燒後冷卻時形成的裂紋,汝窯瓷器在燒成後,這樣的開裂還會繼續,這使汝窯瓷器一直處於細小的變化中,似乎器物也有生命,可以老出皺紋。宋代的氣質,不張揚,卻高貴,在汝窯瓷器上得到了最切實的表達。

在宋代,藝術向生活領域大幅度推進,與每個人的生命密切相融。以汝窯瓷器為例,它的器型還有盤、碗、瓶、盆、碟等,大多應用於日常生活。每一種器型,都會呈現出多元的變化。或作酒具,或作插花具,點映著宋人“瓶梅如畫”的優雅趣味。

朱淑真寫道:獨倚欄杆黃昏後,月籠疏影橫斜照。更莫待,笛聲吹老。便須折取歸來,膽瓶插了。

它們是日常生活的道具,是生活中最親切的那一部分,只不過在今天,我們無法想象用一件汝窯天青釉蓮花式溫碗,來盛飯喝粥。

在宋代,一個人精神上的自我完成,不是在內心深處隱秘進行,而是與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無縫銜接。外在的一切,不過是內在的可視部分而已。

我們今天的許多生活品位,雖不是宋人的創造,卻是在宋代定型的,比如花、香、茶、瓷。在這些物質中,宋人寄寓了靜觀沉思的精神理念,而汝窯各種器型的發展,正是依託於花道、香道、茶道,向生活的深處挺進。除此,宋人在衣飾、傢俱、房屋、庭園、金石收藏與研究等方面,也都達到極高的高度。那是中華文明中至為絢爛的一頁。

為你讀書:抓馬歷史丨“雨過天晴雲破處”是什麼顏色?

《講給孩子的故宮》

祝勇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內容簡介】

《講給孩子的故宮·尋找寶藏》選取祝勇《故宮的古物之美》中與故宮裡的珍稀古物相關、青少年讀者感興趣的10個主題,每個主題下設置3個與國家寶藏有關、青少年熟悉且有趣的小問題。

作品以優美、凝練、專業的散文化語言,為青少年讀者講述一件件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連綴起一部故宮裡的藝術史,再現中華文明的營造之美。從而引領青少年更清晰地瞭解歷史,掌握文博知識,更深入地體會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

為你讀書:抓馬歷史丨“雨過天晴雲破處”是什麼顏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