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这一经典战例,其战略目的是否达到?

围魏救赵这一经典战例,其战略目的是否达到?

公元前353年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领军队前去救援赵国,后来田忌采用孙膑的计策,假意进攻魏国国都大梁,然后引诱魏国上将军庞涓回军救援,从而在桂陵设伏,击败魏军,并擒获庞涓,好像这次围魏救赵已经完成,然而这次的战略目标是救援赵国,那么这次的目的是否实现了呢?

围魏救赵这一经典战例,其战略目的是否达到?

我们要知道这次的战略目标,就要了解这次战役的前因后果,公元前370年魏武侯病逝,魏国公子魏罃和公子缓争夺君位,掀起魏国内乱,而后韩赵两国进行干涉,但最终因为韩赵意见不统一而撤军,魏罃(后来的魏惠王)击败公子缓,取得了魏国国君之位,继承魏国君位的魏罃并不是一个好惹的人,继位的第二年,就对韩赵进行了反攻,先败韩于马陵,又败赵与怀,魏国摆脱了韩赵欲利用魏武侯病逝的时机来胁迫魏国的困境,但三晋的关系却进一步被破坏。

围魏救赵这一经典战例,其战略目的是否达到?

魏文侯和魏武侯时代,魏国国力强盛,一直处于三晋之中的领导地位,赵国想南下中原,就绕不开面前的卫国,然而这卫国一直是魏国的盟国,也是其他国家不得染指的国家,魏武侯时代就因为赵进攻卫,赵魏已经大干一场了,到了魏惠王时代,赵成侯对卫国之地仍然时时惦记在心,赵成侯也为自己进攻卫国做足了准备。

围魏救赵这一经典战例,其战略目的是否达到?

赵成侯是铁了心准备撇开三晋单干的,于是开始会盟齐、燕、宋等诸侯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魏国,这个联盟对魏国形成了北、东、东南方向的包围,并且赵国和楚国、秦国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魏国开始陷入被围攻的境地,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赵国的外交手段高明,只是因为那时候的魏国是一家独大,所以其他诸侯不得不开始联合抵御魏国。赵成侯做好了准备之后,认准魏国会为此来回奔波,顾不上卫国,于是在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并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

围魏救赵这一经典战例,其战略目的是否达到?

魏惠王发现这赵国又来捣乱了,于是决定这一次要狠狠的教训赵国,并且这魏惠王受其父亲魏武侯的影响,一心想以灭国大战来展示魏国的强大,于是这次就要拿赵国开刀,这次魏国的出动是要以灭亡赵国为目的的,从而实现统一三晋的第一步,然而赵国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

围魏救赵这一经典战例,其战略目的是否达到?

魏惠王此次命令庞涓为上将军,率军八万进攻赵国,庞涓不愧是一代名将,面临卫国被赵国进攻,庞涓先来了一招"围赵救卫",主力部队直接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面临危局,求救于齐国,于是田忌和孙膑登场了,然而事实上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般简单,齐军并没有直接进攻大梁,而是先进攻襄陵分散吸引魏军,再佯攻平陵迷惑魏军,接着再佯攻大梁诱魏军回援,这一步步都经过了精密的布局。

围魏救赵这一经典战例,其战略目的是否达到?

然而魏国的大将庞涓也并非是无能之辈,面对齐军的进攻,也是沉着应对,当庞涓知道齐国救援赵国的时候,他就意识到,无论齐军如何进攻,他只要能够攻下邯郸,那么此次战略目标就实现了一大半,其他的损失也都可以挽回,所以他加紧进攻邯郸。而魏惠王也在此时展现了其雄略的一面,令庞涓继续攻城,无需回援。要知道此时魏国居然同时与天下诸侯开战了,西方与秦战于河西,南方楚、齐、宋联军进攻,东方齐国进攻魏国,北方魏国正在围攻邯郸,这里真正成为了四战之地。

围魏救赵这一经典战例,其战略目的是否达到?

庞涓在攻陷邯郸之后,率领部分军队回援大梁,注意此时并非是带领军队回援,主要是庞涓作为将军要回援大梁而已,在桂陵被伏击,然而我们再将目光投放在战场上的时候,却发现接下来魏军占领邯郸,此后回击秦国,夺回河西,又击败了包围襄陵的楚、齐、宋联军,齐国这次围魏救赵的战略目的其实并没有实现,赵国被攻陷了。

围魏救赵这一经典战例,其战略目的是否达到?

如果说之后,魏国撤出邯郸,那还是得益于之后各国的外交,魏惠王也意识到魏国不能独抗天下诸侯,于是开始与诸侯修好,专心对付秦国(此时秦国占领了少梁和安邑),至此战国开始呈现了多极发展,为之后的变法图强合纵连横打开了新的局面。

围魏救赵这一经典战例,其战略目的是否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