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樹林與蔣潔敏爭權 因與周永康缺少交情出局

蘇樹林與蔣潔敏爭權 因與周永康缺少交情出局

蘇樹林與蔣潔敏

落馬高官中的“跨界腐敗”群體

在十八大後的落馬高官中,有一個“跨界腐敗”群體——他們長期任職於大型國企,併成長為企業的重要領導,而後完成跨界,躋身黨政高級領導幹部之列。還有一些人,原本是活躍在講臺上的高校教師,後來卻走上“學而優則仕”的道路,直至最終墜落。

國務院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原福建省長蘇樹林,進入政界之前分別是中國最大的兩家石化企業——中石油與中石化的掌門人;原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陳川平與原山西省副省長任潤厚,均在該省大型國企深耕多年;最近落馬的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艾寶俊,更是橫跨學界、商界與政界。

因為長期在企業或高校工作,能力也為外界稱道,他們的到來,一度被視為政壇的一股清風。可惜,他們最終辜負了外界的期待,跌落進貪腐的深淵。

崛起原因:提拔得早,“貴人”少不了

盤點這些“跨界腐敗者”的履歷,可以發現許多相似之處。比如,他們都從基層幹起,憑藉出眾的能力及貴人提攜,年紀輕輕便走上領導崗位。

上世紀70年代,蔣潔敏參加工作,在勝利油田孤島採油廠井下作業隊當修井工。勝利油田的老工人向廉政瞭望記者介紹,油田所有工作中,修井幾乎是最髒最苦最累的,整天在野外作業,如果遇上井噴和衝砂,內衣都會被油浸透。除了高強度的勞動,還有許多無法預知的風險。蔣潔敏的一名工友,不小心被洗井的化學藥劑濺到眼睛,從此一隻眼睛失明。

蘇樹林大學畢業後,也放棄了在研究所的工作機會,主動申請到條件艱苦的大慶油田外圍區參加石油會戰。一篇描述蘇樹林早年事蹟的文章曾寫道:“蘇樹林工作的地方,到處是水塘、沼澤、沙丘、荒漠。喝的是用罐車拉來的貯存在鐵罐中的、充滿沙土和鐵鏽的淺井水,大而肥的蚊子晝夜不斷,隨便拍一下臉,手上就會沾上一層鮮血……”

原山西省副省長任潤厚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煤礦工人。當年的工友介紹說,任潤厚每天都得下井挖煤。在此期間,礦井發生過事故,任潤厚當天正好輪休。因為表現突出,任潤厚24歲時獲得了去西山礦務局職工大學學習的機會,命運從此改變。

陳川平與毛小兵大學畢業後,分別來到太原鋼鐵公司與青海省錫鐵山礦務局,從生產一線的技術員幹起,最終成長為企業的一把手。

一名受訪人士表示,從企業一線幹到高管的當事人,要跨界到官場,大致有兩個條件,一是在企業取得過不俗的成績,二是進入政壇時依舊具有年齡優勢。

當然,要獲得非同尋常的升遷速度,除了個人努力,更少不了貴人提攜。

上世紀80年代末,蔣潔敏攀附上時任勝利油田管理局局長的周永康後,立刻步入仕途快車道。

蘇樹林37歲就當上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也是得益於一名重要領導的賞識。這名領導先後擔任大慶石油管理局與中石油的一把手,不僅對蘇樹林一路提攜,甚至在國家領導人視察大慶時,還把彙報的機會特意給了當時僅是局長助理的蘇樹林。

廉政瞭望記者在青海採訪時瞭解到,毛小兵29歲出任副廳級的錫鐵山礦務局副局長,已屬破格提拔。34歲出任礦務局一把手時,更是遭到“年紀太輕”的質疑。此時,一名青海省主要領導拍板定調,認為礦務局即將改製為股份制企業,提拔一名學歷高、年輕的一把手,有利於工作開展。

艾寶俊是高校教師出身。1994年,在一場冶金工作會議上,時任高校財務處長艾寶俊的發言,令出席會議的寶鋼集團董事長大加讚賞。他認為這種既懂工業又熟悉財經的人才,正是寶鋼需要的。同一年,艾寶俊被調入寶鋼,一路扶搖直上。

一邊注重工作績效,一邊搞權權交易

這些“跨界腐敗者”,都曾締造過屬於各自的輝煌,身上有鮮明的強人烙印。蔣潔敏因操刀中石油上市,成為風光無限的國企改革者。蘇樹林在大慶石油管理局時,面對喊了幾十年的增產口號,率先提出當國際油價過低時,企業應當主動減產,這一決定至今看來無疑具有超前眼光。成為中石化的掌門人後,蘇樹林又大力推動“走出去”戰略,讓中石化的觸角伸向全球。

在曾經執掌過的企業中,這些人一度擁有相當不錯的口碑。陳川平落馬之後,一名太鋼集團的工程師還告訴廉政瞭望記者,如果沒有陳川平,太鋼的發展或許就沒有這麼快。

即便轉入政府工作,他們依舊延續了在企業時大刀闊斧的工作作風。不過,這些“跨界腐敗者”同時也是“帶病提拔者”,當他們在企業取得不俗經營業績時,自身已經跌入腐敗的泥淖。從目前公佈的案情及調查情況來看,這些人的貪腐行為早在企業時便已開始。甚至在各自引以為傲的工作業績中,腐敗的暗流已經湧動。

西部礦業的成功上市,既為毛小兵贏得無數讚譽,更引來不少質疑。股票公開發行後,一直有員工上訪,認為毛小兵夥同特定企業在股市攫取利益,普通職工的權益遭到侵犯。

因為執掌大型國企所握有的巨大資源,除了常見的權錢交易,“跨界腐敗者”還會成為權權交易中的一方。

蔣潔敏在中石油任職期間,受周永康之託,利用職權為他人在獲得油氣田區塊合作開採權、燃氣輪機發電機組項目招標、天然氣供應指標等事項上提供幫助,其行為嚴重擾亂了國家油氣資源管理秩序,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人民日報曾發文評論,權權交易是一種比較隱蔽的違紀違法手段。以蔣潔敏案為例,從表面上看,蔣潔敏受周永康之託,利用職權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沒有直接從中獲利。但他憑此獲得了周永康的信任,在仕途晉升等方面對蔣潔敏予以“回報”。在這個過程中,二人利用手中的公權力互相示好,真正蒙受損失的卻是國家利益。

大搞權權交易的還有陳川平。據知情人士介紹,陳川平與令計劃家族私交甚好,陳川平能從太鋼董事長晉升副省長,數年後又躋身省委常委,與令計劃的提攜密不可分。同時,陳川平也對令家的商業活動大開方便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