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慶維 | 不被理解的中醫藥:迷茫的病患(文字版)

要想治好病,有三個要素:好醫、好藥、好病人。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莫不是一個好病人。

關慶維 | 不被理解的中醫藥:迷茫的病患(文字版)

關慶維

北京同仁堂名醫館館長

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同仁堂中醫藥文化”代表性傳承人

同仁堂集團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委員

中國人體全息醫學會會員

孔子學院特聘中醫藥文化主講嘉賓

因為現代患者的主體文化跟中醫文化是背離的,所以中醫在完成中醫的價值取向時,他是不理解的,在他的心裡有另一個既定的價值取向,他會一直期盼。其實就是西醫的價值取向,讓你去殺、去殲滅,然後實現西醫的價值角度。

所以以前有一個肝癌患者,西醫通過打麻藥給他做了手術了,在腫瘤割除了一兩週以後他來找中醫看病,說希望幫他恢復健康。他做完手術後,其實有很多瘀血,很多不通的地方,中醫給他通這些氣血的時候,肝區會有一點微微的疼,他就說怎麼吃你的藥有點疼,你給他治錯了。

關慶維 | 不被理解的中醫藥:迷茫的病患(文字版)

其實那個氣血通了以後就不疼了,但是他不理解,他一疼就不找你吃藥了,甚至是來投訴你。而西醫在給他治病的時候都給他打了麻藥了,你說得多疼?但是這些他都認可,中醫在恢復他的身體機能的時候,讓他產生一點疼痛他就不能認可,這就是價值取向和文化角度上他不理解你,所以你就給他治療會很困難。

關慶維 | 不被理解的中醫藥:迷茫的病患(文字版)

還有一個患者他跟我講,他對川芎和羌活過敏。但我看他的病,氣血虛,引不上來,我需要用川芎去把血氣往上引,但是我用別的藥來佐川芎,川芎的用量也比較小,這樣他吃了兩週藥以後病就好了,川芎也沒有引起他過敏。

但是後來他在報紙上讀了一條新聞,跟中醫打官司的賠了三四百萬,他過了半年把這個方子翻了出來,他對川芎過敏,但是我這個處方里還用了川芎,所以他就到法院去告我了。法院說你這個病好了嗎?他說好了。法院問他引起什麼過敏了嗎?他說也沒有引起什麼過敏。但是我就是對川芎過敏,醫生還給我用川芎。

關慶維 | 不被理解的中醫藥:迷茫的病患(文字版)

因為他不懂我在用別的藥佐著川芎的這個狀態,而且川芎用量很低,只是把血氣往上引的這麼一個作用。這就是文化上的不對等狀態,使得你給病人施治的時候,你不敢特別大膽的嘗試,患者不理解你這種治療操作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多不理性的狀態。

所以導致中醫在給人看病的時候,到底給他治?還是不治?是開和平方還是大刀闊斧的去給他治病?有的時候遇到不同的人是會猶豫的。如果文化背景要一樣,他理解你在做什麼,病人給你極大信任的時候,你能特別大膽地去給他進行施治,那個療效都特別突出,特別好。

關慶維 | 不被理解的中醫藥:迷茫的病患(文字版)

但是現在不理解中醫中藥文化的人太多了。這一百年來中國文化的背景的丟失,所有的孩子都是受西方教育出來的,所以他在對你進行這種平衡、和諧地疏導的時候,對於性氣功能、活血化淤等等這些思想,還有辯證體系不理解的時候,他就會對你的醫學模式產生很蔑視的感覺,甚至我們對很多病的療效都非常突出,他都理解不到。

比如說一個甲狀腺功能很低的患者,他腰痠腿軟,渾身乏力,情緒不穩定,睡眠很不好。在給他治療兩三週以後,他的這些症狀都消失了,但是他一化驗指標,他說他促甲狀腺激素還是高。他就用那麼一個指標衡量你所有的療效。

關慶維 | 不被理解的中醫藥:迷茫的病患(文字版)

用西醫的文化價值角度衡量中醫,導致中醫很無語,無話可說。你看西醫讓他終身服用優甲樂之類的他都服,但中醫給他改善生命狀態的時候,他理解不了,他感受不到。只是用西醫的生化指標去衡量醫療價值,導致中醫的很多療效觀不被患者認可,這是現在醫學面臨的很大的麻煩。(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