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一視同仁?男孩女孩學習方式大不同,要“因性而異”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這不,一百多年前我們還重男輕女,現如今不僅主張男女平等,還有"女權主義"思想的萌芽。這些思想體現在教育上則是淋漓盡致——舊社會里,男性受教育博取功名天經地義,女性不但沒有受教育權,還被教唆"女子無才便是德";現如今,男性和女性都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且在一些領域裡,女性的表現絲毫不遜色於男性。於是,如今的教育也漸漸有了一種強烈的呼聲,那就是"一視同仁"。

有些家長可能比較簡單地認為,"一視同仁"的教育,不就是主張男孩和女孩要接受一樣的教育,不能對任何一方有所偏袒嗎?而事實上,不偏袒是正確的態度,但男生女生的教育要一樣,我不敢苟同。要知道,男性和女性之間不管是從生理構造上還是認知結構上來說,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而這一系列的差異,決定了我們對待男生和女生的教育上不能"一刀切",相反還要"因性而異"。

那麼,有些家長就會問了:"到底男孩和女孩之間有哪些不一樣呢?這些不一樣又體現在哪兒呢?"接下來,我們將會深入分析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異。

教育孩子一視同仁?男孩女孩學習方式大不同,要“因性而異”

一、 男生女生有何不同?

1、不同的大腦發育進程及結構

一般來說,在大多數腦部功能的發育進程上,女孩比男孩快一些,因此我們常說"女孩比男孩更早熟"。

我們知道,大腦的左側掌管邏輯計算與學習,右側主管動作、藝術和語言,而且右側大腦的發育要先於左側大腦。而左側大腦更早一點發育的,通常是女孩而不是男孩。那麼,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幼兒園裡,同齡的小女孩比小男孩認字更多更快,而且擁有更大的詞彙量。

2、身體結構的差異

在我們的思維定勢裡,男性代表的是剛健有力,而女性代表的是溫柔婉約。而事實上,這種思維起源於男女生理構造上的差異,因為總體來說男性的體力要優於女性,而且更具攻擊性。其實我們在幼兒園和小學裡可以很容易看到兩種情況:男孩通常到處奔跑跳躍,一旦玩開很難停下來;女孩一般都三兩成群地聊天拉手,走路速度會比較慢,遊戲動作也小很多。這些就是男女二性生理特徵的最初具體表現。然而,正因如此,若論專注力,女孩優於男孩,原因不言自明——男孩子的體力讓他們總能發現不一樣的事物,一旦發現"新大陸",就會馬上忘掉手中正在做的事了。

教育孩子一視同仁?男孩女孩學習方式大不同,要“因性而異”

3、思維方式的差異

很多人都說女孩更適合學文科,男孩更適合學理科,這是由於男孩和女孩的思維方式存在差異——男孩更擅長抽象思維,而女孩更擅長具象思維。理科裡面包含了很多需要推理演算的抽象知識,比如公式、定理等等,這些就需要抽象思維,具體來說就是不需要藉助具體的事物來進行思考。而文科的知識更偏向於各種現象的歸納總結,需要較大的知識儲備和較強的表達能力,這些能力恰好是大多數女孩所具備的。

從為人處事的角度看,女孩似乎比男孩更安分守己,不會像男孩一樣動輒用武力解決問題,但她們似乎更容易鬧彆扭以及表達不滿。那是因為男孩更看重事情的結果,而女孩更看重過程。再加上女孩獨特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女孩的心思較男孩更多、更細膩。

當然,這些並不是絕對的,但這些現象正是男孩女孩在思維差異上的典型表現。

為什麼我們要尊重男生和女生之間的種種差異,對孩子進行"差異化教育"呢?

如今,社會上有很多"娘娘腔"和"假小子",他們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童年時代的他們並沒有接受"因性而異"的教育,從而導致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要想孩子今後能夠正常地融入社會,實現個人價值,"因性而異"的教育必不可少。既然我們已經清楚男孩和女孩的差異,那麼我們作為父母,又應該如何做,才能把對孩子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性而異"呢?

教育孩子一視同仁?男孩女孩學習方式大不同,要“因性而異”

二、 如何進行"因性而異"的教育?

1、尊重孩子的個性特徵

一般而言,男生較為好動,女生較為恬靜,但反過來的現象其實也很常見——男孩內向靦腆,女孩活潑大方,其實在某些方面對他們自己來說也並非壞事,因為一些影響世界的名人小時候也這樣。面對孩子不同的個性特徵,父母應該大膽地讓他們做自己。要知道,孩子雖然出自父母,但卻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扯線玩偶。因此,見到孩子做出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行為,比如男孩玩布娃娃、女孩玩玩具刀劍等等,就對孩子表示諷刺或嫌棄,甚至強行阻止,都是不太明智的選擇。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多理解孩子的想法,讓他們得到足夠的關愛以及愉快的體驗,孩子才能夠健康成長。

2、正確培養性別意識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則新聞,說的是一戶擁有七個男孩的家庭裡,最小的弟弟長大以後居然去做了變性手術,成為了父母"夢寐以求"的"女兒"。記者採訪後才得知,這對父母一直想要女孩,但客觀條件又不允許,於是在老七誕生以後,全家人都把他當妹妹來伺候——給他穿裙子等女生的衣服,讓他玩布娃娃、過家家等女生的遊戲,就連平時的言行教育方面也要讓他像女生一樣矜持。久而久之,不僅他外在看來是不折不扣的"女生"範兒,而且在潛意識裡也認為自己就是"女生",因此有這種難以理解的舉動也就不奇怪了。

教育孩子一視同仁?男孩女孩學習方式大不同,要“因性而異”

其實,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培養他們形成"男女有別"的正確意識至關重要。孩子在3歲起,就開始對性別有了一定的自我認識了,在這時家長就應該抓住機會對其進行性別教育。那麼,具體來說又應該如何做呢?

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先從教他(她)正確辨認公共衛生間開始做起。

一定要告訴他(她),應該去哪一個衛生間才是正確的,以及怎樣辨認男女衛生間。家裡有兒子,就應該讓他成為一個小男子漢,年齡允許的話,就讓他自己負責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高效地完成。至於女兒,家長就要側重於其行為舉止方面的相關約束,告訴她女孩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甚至,如果一些二孩家庭裡面同時有兒子和女兒的話,到了一定年齡就一定要分房睡,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證兩個孩子之間的性別獨立性。

一些孩子們的祖輩出於不想浪費大孩子的衣服,會給孩子不分性別地穿衣服。但這很顯然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這一點孩子的父母應尤為注意。

3、對於男孩和女孩的區別教育

(1)不能對任何一方偏心(適用於有一雙兒女的家庭)

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切記不能因為男女有別而偏袒任何一方,"重男輕女"還是"重女輕男"都不允許出現。如何進行正確的性別區分教育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男女生之間的不同個性和特點,並對此分別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在孩子們心中,他們往往只關心自己能夠得到多少關愛,那麼如果父母對孩子給予的是同等的愛,那麼孩子之間就不太容易產生芥蒂,從而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孩子一視同仁?男孩女孩學習方式大不同,要“因性而異”

(2) 讓女孩得到適當的鍛鍊

一般的觀點都認為,女孩要"富養",而這個"富養"就是不能讓女兒寒酸,而是要多給她零花錢。其實,這是對"富養"的理解偏差,因為真正的"富養"是讓女兒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與智慧,而不是單純的豐富物質條件。

因此,不能因為女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較弱而嬌慣她們,而是應該多方面地培養她們的能力,鼓勵她們走向獨立和自強。

要知道,自信的女性是最美麗的,每一個女孩都應該懂得這個道理。

(3)不能忽略對兒子的關愛

儘管男孩子的教育一貫主張"窮養",但並不意味著相比女孩子一切關愛和教育都相對減少。其實,男孩子因為一些傳統觀念的束縛,比如"男兒有淚不輕彈"等等,心裡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負擔,而且由於他們較之女孩沒那麼善於表達,很多負面情緒更容易隨著他們的成長而積壓。因此,當男孩子們遭受挫折時,父母應該在必要的時候給予鼓勵和支持,甚至心靈的撫慰。雖然男孩心不夠細,但是他們也能夠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也正因如此他們在日後的成長道路上會變得越來越堅強,越來越獨立。

教育孩子一視同仁?男孩女孩學習方式大不同,要“因性而異”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對於父母來說,都是上天賜予他們的最好禮物。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讓自己的兒子或女兒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未來,並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保駕護航。相信各位通過正確的性別差異化教育,可以更好地平衡子女間的關係和親子關係,同時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他們不一樣的自己。

我是童心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