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非議的最好處理方式,是讓自己變強

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曾說:“止謗莫如自脩。戰勝非議的唯一途徑就是戰勝自我。 ”

《增廣賢文》裡說:“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李笑來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裡也說:“非議這種東西,你見或者不見,你理或不理,你在意或者不在意,反正它就在那裡,不離不棄。”也是同樣的意思。非議大概原本就伴隨著社會的產生而存在,哪怕我們不是非議的製造者,我們也會是非議的承受者,因為太常見了,似乎多了就變得不痛不癢。

面對非議的最好處理方式,是讓自己變強


但我們心裡很清楚,不是已經練就了“銅皮鐵骨”,所以面對非議才能不痛不癢,而是有太多的無可奈何,除了假裝自己“不痛不癢”,我們沒有其他的處理方法。

李笑來說,他第一次面對關於自己的非議,是在青春期。當時的他對於別人的各種評價除了起應激反應——生理上不是流淚,而是嘔吐到暈外,根本無力反駁。別人的種種“背後捅刀”行為,讓他開始對世間百態產生懷疑,甚至覺得生不如死。

後來,在別人的指點下,他掌握了兩個面對非議的技巧:

1、你怕,他們也怕,只不過,你可以用各種方法讓他們絕對看不出來……

2、所謂的“超常的應急反應”其實是可以提前通過各種假想和預演提前反覆練習的……

運用這樣的小竅門,李笑來“翻身做主人”,從一個別人可以隨意欺辱的受害者,變成了驍勇善戰的勇士,用這兩個技巧反擊別有用心的人。

面對非議的最好處理方式,是讓自己變強


李笑來說:“如果你確信那非議是完全沒道理的,那麼一定是你某一處(哪怕你暫時想不出到底是哪一處)弱了,乃至於那些人竟然以為‘哪怕錯怪了你其實也無所謂……’然後藉此把你變成弱者”。按照非議者的邏輯,假如你真的因為非議而變得消沉、自卑,那就是你心理素質不好,這和別人有什麼關係?就好比開著車走在路上,突然前面的車沒打轉向燈搶道,你快速轉動方向盤往旁邊挪一點,結果撞到一旁的物體,你回過頭想找那輛車,發現人家早就無影無蹤了,此時,你除了責備自己不謹慎似乎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非議者就是這麼奇怪,他們的錯誤卻要你來買單,他們埋下的禍根卻要你來承擔,為什麼你沒法解釋?因為非議者自有一套邏輯,說理是說不通的,除非你某一刻突然頓悟,放棄說理,然後以彼之矛攻彼之盾,那才有可能勝利。可是,我們真的會這麼做嗎?有的人還會暗自生悶氣,然後告訴自己“算了”。

面對非議的最好處理方式,是讓自己變強


李笑來說,為什麼弱者會那麼容易對非議生氣?不是因為人微言輕,而是人微易怒——我們知道自己解決不了非議,但又咽不下氣,於是選擇了最無法解決問題的渠道。

面對非議,有且只有一個解決方法:讓自己變強。李笑來認為,非議這種東西沒法像在法院裡讓法官一錘定音,由法庭來調解、由法官來仲裁一樣,這些似是而非的言論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一方面,我們搭理了又顯得自己過於在意;另一方面,不搭理自己又難受。既然都是左右為難,那只有讓自己自己強大到讓別人無話可說這一解決方法了。

變強意味著我們清楚地感知到,別人的非議變得沒有那麼大的殺傷力,別人的非議也傳不到我們的耳朵裡。而哪怕偶有爭論,我們也能用自身的能力與權威讓他人信服。

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非議,試試李笑來說的兩個技巧、一個解決渠道,也許能幫上你。


面對非議的最好處理方式,是讓自己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