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白手起家,古今中外,我只服朱元璋

如果攤開中國的史書,一頁一頁地翻找,你會驚訝地發現,朱元璋竟然是中國有史以來成就最高的農民。

在白手起家這條道上,沒有人比朱元璋的起家的資本更低,也沒有人比朱元璋的成就更高。

對於這樣一個真正的從一無所有到應有盡有的人物,覆盤一下他崛起的經歷,尋找一下他成功的秘訣,對於任何一個渴求有所成就的普通人來說,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論白手起家,古今中外,我只服朱元璋


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自己一個人思考未來、人生沒有多大的意思,不如去學習,學習那些成功的人,學習吸收前人總結的有效經驗,這才是正道。

話不多說,有請朱重八同學上臺。

朱元璋的早期經歷

1328年10月21日,下午兩點左右。

朱重八出世了。

不要說神龍現世、仙氣環繞這些高級異象,就連神光照耀、日月如懷這些景象也沒有看到半點。

朱重八出生時,老朱家全家都十分淡定,甚至朱重八出生引起的動靜,還沒有家裡的小豬仔出世來的轟動。

朱五四一看又是帶把的,先是露出笑顏,緊接著又愁得不行,家裡又多了一張吃飯的嘴。

酒席辦不辦的無所謂,這年頭誰家還沒有七八個孩子,先掰著手指頭把名字取了才是正事,添丁進口,大小也算是為國家發展指標做出了貢獻。

起名字很簡單,十個指頭完全夠用了。

朱五四哥哥朱五一有4個兒子,分別叫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五。

朱五四自己有三個兒子,分別叫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現在又多了一個兒子,叫朱重八。

老朱家過得苦啊,一大家十幾口人,能娶上媳婦的屈指可數。

朱元璋的大哥娶了媳婦,但二哥和三哥都沒錢娶媳婦,無奈做了上門女婿,兩個姐姐也早早嫁人了。

論白手起家,古今中外,我只服朱元璋


朱五四原本想把朱重八送到寺廟裡當個和尚,但孩子他娘心疼小兒子,不答應,也就不了了之了。

朱重八10歲的時候,他家的土地被當地的地主兼併了,一家老小沒了活路,就跑到隔壁鐘離縣租地種田,但因為這裡的土地實在太貧瘠了,全家辛苦一年,也混不到個肚圓,無奈之下,朱五四又帶著全家搬家,這次來到了太平鄉孤莊村,給一個叫劉德的地主種地。

朱重八也是半大小夥子了,專門負責給劉地主家放牛。

劉地主也是個周扒皮似的人物,朱重八給他家放牛,他卻不管飯,用一句“貓無晚飯,狗無中飯,小放牛的沒早飯”就把朱重八打發了。

有次放牛的時候,朱重八跟幾個餓得兩眼發青的小夥伴一起討論,從哪能弄點吃的的,有的說去抓魚,但河水都快乾了,又從哪抓魚呢?

有的說去抓兔子,但大家都餓得不行,又哪來的力氣去追兔子呢?

餓得不行的朱重八是一個狠人,話不多說,立馬就拿繩子將一頭小牛犢的四條腿捆了起來,湯和、徐達、周德興這幾個人,也不廢話,幾個人都來幫忙,把小犢子殺了烤了吃的。

等大家都吃飽喝足了,才反應過來,咋就把劉地主家的牛殺了,只顧吃去了,誰都沒想後果,這下回過味來,大家都害怕的不行。

朱重八想了想,好漢做事好漢當。

主動承擔下了責任,還出口安慰其他的夥伴,說是他出的主意,他來負責,讓他們都放心回家。

要不怎麼說說,這幾個人日後都願意跟著朱元璋幹呢,有擔當的人走到哪裡都有追隨者,通過這件事,這群小夥伴都信服朱重八。

其實朱重八也沒有啥辦法,但他鬼精鬼精的,把牛尾巴放到一個石縫裡,告訴劉地主小牛犢鑽到地裡了。

誰要真信,誰就是二傻子。

劉德雖然摳,卻不傻,他將朱重八狠狠打了一頓,然後將他掃地出門。

而朱重八的工作也丟了。

亂世該往何處去?

工作丟了後,朱重八就幫自己的父母幹些農活,一轉眼就幾年就過去了。

朱重八十六歲的時候,天下大亂,1344年春季,蝗災、旱災、瘟疫接踵而來,僅僅半個月的時間,朱重八的父親、大哥、大侄、母親都死了。

真是慘不忍睹。

朱重八的二哥日子過不下去也回家了,這哥倆看著親人的屍體,恐怕也沒有多少眼淚可以哭了。

人到了這個時候,除了知道做事,也沒有什麼大悲大喜了。

在劉繼祖的幫助下,朱重八和二哥將家人埋下後,給劉繼祖磕了幾個頭就算答謝了。

隨後兄弟倆商議了一下,與其在一起等死,不如分道揚鑣,各尋活路,兄弟二人就這樣分開了。

而朱重八也只剩下了他自己,天地蒼茫一片,不知該往何處去。

這個時候的朱重八,真是什麼都沒有了,家沒有了,父母沒了,親人也沒了,抬頭望去,世間紛紛擾擾,好像跟自己也沒有多大關係了。

唯一能讓朱重八感到一絲存在感的恐怕就剩下一直折磨著他的、無法撫平的飢餓感了。

命不該絕的朱重八,在最苦難的時候,遇到了一對姓汪的好心夫婦,在他們的多次搭救下,朱重八才沒有被餓死。

後來,也是這位叫汪氏的婦人,幫助朱重八說情,才讓朱重八在皇覺寺安頓下來。

論白手起家,古今中外,我只服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前半生,他遇到了兩位貴人,一位是幫助他解決父母親人安葬問題的劉繼祖,另一位是在朱元璋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幫了朱元璋一把的汪氏老母。

朱元璋當皇帝后,依然記得舊情,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封劉繼祖妻子為侯夫人,有明一朝,保劉家世代富貴。

嘉獎汪氏一族,追封汪家始祖汪鋼薇“忠護協貺侯”,始祖母汪餘氏“德賢夫人”,併為其建廟修祠,賜廟號“餘地堂”,取“做人留有餘地,助人不分貴賤”之義。

終結朱元璋的前半生,只能用慘字來形容,這期間,朱元璋最大的追求不過是能有一間遮風避雨的屋子,能吃上一碗香噴噴的米飯。

在此之前的朱元璋,比大多數的普通人都要不如,他沒有見識,沒有學歷,沒有知識,沒有親人,也沒有人教導,沒有朋友,孤苦伶仃,遊蕩世間,就如孤魂野鬼一般。

皇覺寺:傳奇的開始

朱元璋到了皇覺寺後,日子其實也非常苦。

每天早早就要起床,要劈柴、挑水、還要掃地,一堆活等著朱元璋,時常還會受到僧侶的打罵。

但起碼朱元璋有了落腳之地,每天依然吃不飽,但不用擔心哪天就餓死了,也不用擔心成了野狗的大餐。

這段時間是朱元璋的蟄伏期,十七八歲的年齡,就已經經歷了生死,也目睹了親人父母的去世,這些痛苦的經歷,讓朱元璋早早就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

每個夜晚,在想念自己父母親人之餘,朱元璋想的最多就是自己的未來在哪,以後該何去何從。

但光想沒有什麼用,每天晚上都是大思想家,早上起來又繼續做重複的事,這樣的思考對於自己的成長無半點用處。

我一直堅信,人要想突破自己的侷限性,要想獲得超越現在的成就,就必須打破自己舊的觀點,從思想上改變自己,才是真正的改變,要做自己從前從未想過的事,想自己從未想過的事,才能取得超越自己的成就。

人很難從內部靠自己的力量打破自己的舊觀點,大多數人都要經歷一些變故,藉助外部的力量,才能打破自己的舊觀點舊思想,光打破還不行,還需要走出去,去嘗試不同的生活和工作。

用一句時髦的話就是,人要敢於走出舒適圈。

這個時期的朱元璋,還沒有能力靠自己的能量走出舒適圈,而這個時期的皇覺寺對於朱元璋來說,就是舒適圈。

在皇覺寺廟待了半年多後,寺廟也養活不起這麼多僧人了,主持開始打發僧人下山乞食,生活將朱元璋推出了舒適圈。

命運從來沒有公平一說,生活也是。

朱元璋是個可伶蟲,寺裡的管事指定給朱元璋的乞討範圍都是窮鄉僻壤。

真沒想到,飯都吃不上了,還要搞暗箱操作。

論白手起家,古今中外,我只服朱元璋


但這個時候朱元璋並不敢違背管事的話,對於普通人來說,再輕的稻草也是救命稻草,再小的希望也是希望,如果順從寺廟的安排,以後還有希望重回寺廟,如果得罪了寺廟,說不定連這個以後的希望也將破滅。

這就是社會底層人士的可伶可悲之處,不是不想逃離,而是無處可逃。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這句話的核心思想就是吸收海量信息,填充自己空空的腦袋。

當你看的多了,知道的多了,懂的多了,瞭解的多了,思考多了。自然而然你就明白自己缺什麼,接下來需要幹什麼,哪條路才是正確的路。

朱元璋收集信息和知識的方式就是行萬里路,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皇覺寺。


人和人是不同的,經過前半生痛苦的經歷,朱元璋成長了很多,他對各種信息和知識都很敏感,他開始有意識的主動汲取知識,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

這一路,他看了各種不同的風土人情,增長了見識,看到了社會的變化,要飯的本職又讓他鍛鍊了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也鍛鍊了他看人眼光。

最主要的是,正是這三年的充實,讓朱元璋的腦袋不空了,增加了很多知識,對各種事情也有了較為成熟的思考。

在我的認知裡,普通人要想變得不普通,唯有不斷的收集各類信息,不斷的汲取知識,不斷的豐富自己,只有量變才能形成質變,頓悟之說,都是大學者的自謙。

總之。

這個時期的朱元璋,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從社會大學畢業了。

明確自己的志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無大志,必無成就。人無遠見,安身不牢。人無胸懷,必為小人。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光收集信息,學習各類知識還不夠,還要擁有遠大的志向。

朱元璋回到皇覺寺後,並沒有想著要幹一番大事,那個時候的朱元璋,最大的願望依然是能在舒適圈待著。

但他兒時的好友湯和寫信給朱元璋,讓他去參加郭子興的義軍,一起造反,好兄弟一輩子。

朱元璋也很猶豫,好不容易在寺廟立穩了腳跟,有了安穩的生活,這個時候卻讓他拋棄所有,重新創業, 而且這個事業還有可能被殺頭,腦子只要正常點,都不會幹。

朱元璋自然也不願意幹,權衡利弊是人的本性。

但寺廟裡有人得知朱元璋和叛軍有關係,要揭發他,這一下就給朱元璋逼到了絕路,這下不得不去投奔湯和了。

朱元璋到了郭子興的部隊後,由於守衛不認識朱元璋,而且在大家都憂心惶惶的時候,這個長相怪異的人,卻反其道而行,要加入起義軍,一看就不是正常人,反常即為妖。

守衛認定朱元璋是探子,要把他砍了,好歹還能換點軍功。

但朱元璋也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都快被人殺了,他既不求饒也不呼喊,十分淡定。

這一下反而給守衛鎮住了,守衛先慫了,不敢輕易殺了朱元璋,就進去通報了一聲,這才讓朱元璋度過了第一關。

郭嘉評價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想法很多,但缺少重點,策略很多,但缺乏決斷。

很多人都有這個缺點,做事情總是瞻前顧後,猶猶豫豫,當斷不斷,決定的事卻反覆推翻,這樣的人,也將毫無成就。

朱元璋就要果斷的多,自從決定加入義軍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沒有想過走回頭路,所以守衛要殺他時,他才能這麼淡定。

朱元璋加入義軍後,從不敷衍了事,也不貪生怕死,逢戰必先,十分拼命。

既然決定要幹一件事,那就把這件事認認真真幹好。

當一個人明晰了自己的內心,明晰了方向,明晰了目標,堅定了信念,那他就會特別有自信,做事情也會很有條理。

這樣的朱元璋越混越好,逐漸成了郭子興最看重的謀臣武將,為了拉攏朱元璋,郭子興還將自己的乾兒女馬氏(馬皇后)嫁給了朱元璋。

論白手起家,古今中外,我只服朱元璋


但在跟隨郭子興打仗的過程中,朱元璋慢慢發現,聚集在濠州城的這些軍閥們,都是沒有什麼大志向的人,為了一個小小的濠州城就斗的你死我活,實在沒有什麼前途可言。

有了獨立想法的朱元璋,為了爭取一些話語權。1353年6月左右,朱元璋單槍匹馬回到老家,招兵買馬,徐達、周德興這些兒時的夥伴都應徵而來,加入朱元璋的部隊。

當時朱元璋一共募集了700多人,帶著這些人朱元璋又回到了濠州城準備幹大事,結果朱元璋發現郭子興這些人半年沒出濠州城,毫無鬥志,對這些人徹底失望的朱元璋終於堅定了要單幹的決心。

這一年冬天,朱元璋只挑了24名骨幹,離開了濠州城,開始了他的征程。

也是這一年,朱元璋完成了自我突破,從幼稚變得成熟,從弱小變得強大,從猶豫到堅定。

這一年他25歲,他不再叫朱重八。

他是朱元璋。


---------------------


(二)原創 | 論白手起家,古今中外,我只服朱元璋

(三)攻佔和州後,朱元璋為了樹立威信,用了個土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