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專家談】落實“四個堅持”原則要求 守護網絡家園清朗安全

  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於9月14日至20日在全國範圍內統一開展。作為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網安周始終植根人民立場、呼應人民需求、順應人民期待,立足於提升億萬網民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知識技能,致力於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開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宣傳和知識普及工作,為推動網信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對網絡安全作出“四個堅持”的重要指示,強調要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總書記的指示為我們做好網安周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網信事業發展關乎國家前途、社會安全和民眾利益。發展網信事業,必須牢牢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堅持”的重要指示貫穿於網信工作的全過程、各領域,落實到網安周各項工作中,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守護網絡空間安全和精神家園清朗。

  守護網絡家園清朗安全,必須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網信事業要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網絡安全為人民,要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特別是在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內外部風險挑戰交織的情況下,更要發揮“互聯網+”在經濟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的重要推動作用,大力開展網絡扶貧、數字扶貧等專項行動,切實改善民生、補齊短板弱項,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在網絡發展過程中的獲得感、幸福感。網絡安全靠人民,要發揮好企業、科研院校、專家智庫等作用,健全完善社會協同和全民參與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匯聚起全社會、各領域維護國家網絡安全的澎湃力量,築牢網絡安全防護長城。

  守護網絡家園清朗安全,必須堅持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近些年,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向經濟社會相關領域、傳統行業跨界的趨勢明顯、融合加速。“互聯網+”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推動“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交通”等新業態新應用加速發展,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供了新動能、加速器。隨著產業融合進程的不斷深入,萬物互聯的泛在接入、高效傳輸、海量異構信息處理和設備智能控制,以及由此引發的安全問題,對產業融合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轉變發展理念,在推動“互聯網+”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強化網絡安全教育,提高全民的網絡安全素養,提高企業的網絡安全技術能力,同步推進技術進步、產業融合,妥善處理好網絡安全與產業融合發展關係。

  守護網絡家園清朗安全,必須堅持促進發展和依法管理相統一。依法治網是網信工作的重要原則,也是健全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推進網絡強國戰略部署,出臺了一系列網絡安全戰略綱要、發展規劃、指導意見,制定出臺了以《網絡安全法》為代表的網信領域法律法規,基本確立了依法管網治網的“四梁八柱”。同時,隨著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快速發展,以大數據、衛星互聯網、區塊鏈、5G為代表的網絡新技術加速應用,給依法管網帶來許多新問題、新挑戰,迫切需要我們順應新技術新應用發展趨勢,加快出臺《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維護網絡空間安全清朗,比科學立法更重的是加強網信領域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法律的尊嚴在於執行。要依法加強對網絡運行主體和網民行為的監管,推動網信領域各項法律法規落地落實、生根發芽,真正為推動互聯網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守護網絡家園清朗安全,必須堅持安全可控與開放創新並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保互聯網可管可控,使我們的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建設網絡強國,安全是前提,可控是保障。沒有安全的網絡發展和技術創新,好比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卻危機四伏。維護國家網絡安全,一方面,需要依法依規加強網絡綜合治理,提高網絡空間意識形態風險防範化解和網絡空間安全抵禦能力,重點實施網絡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攻堅戰略,千方百計扭轉“卡脖子”技術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另一方面,需要順應信息領域技術創新發展趨勢,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深化科技研發投入產出和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矢志不移堅持自主創新,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加快構築支撐高端引領的先發優勢,為加快推動網絡強國、科技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作者:葛自發 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副研究員

審核:陳志偉

校對:陳舞陽 陳金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