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歲月的盡頭也有晴空,生活都是從羊腸小道走向遠方

灰暗歲月的盡頭也有晴空,生活都是從羊腸小道走向遠方

很久了,沒有靜下心來好好的讀一本書,餘華先生之作品很久前就聽朋友說過,當下無人能及。於是網上購得了餘先生一系列小說,當然友建議看餘華先生之作品,先看《活著》,再看《在細雨中呼喊》而後《兄弟》再之《許三觀賣血記》。看了《活著》之後,《在細雨中呼喊》看了一半,然《兄弟》一書,花了兩個下午的時間看完了。

不得不承認,餘華先生的小說,賺足了我的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文字與人影都是那樣的朦朦朧朧。我想,我早就過了而立之年,早就過了那想象的年齡,現實已經將我磨礪成堅強,普通的東西不能讓我心動,諸如誰告訴我某某認識的人逝去了,也是一聲“哦”,表示知道了繼續去忙自己的事,而全然不會去哀悼一下,去想象他曾經的生平和他經歷的困苦或歡樂。

然而一本本小說中主人公的命運,擊中了心底最柔弱的那根弦,即便這個人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他只是一個與我一樣的普通人,但他身上所經歷的種種苦難,在冷峻的敘事之中,彷彿看到一條生命如同螻蟻一般,逝去的那一刻,圍觀的人群也隨之散去,幾天之後,便沒人在記起他的名字,圍觀者又去尋找下一個熱點,能帶給話題的生命。

灰暗歲月的盡頭也有晴空,生活都是從羊腸小道走向遠方

《兄弟》一書,分為上下兩部分,而整部書的內容,微縮了普通人真實的一生,粗俗的談吐、滿嘴的骯髒之語、缺乏立場的圍觀和起鬨,以及在那瘋狂年代之下被淹沒的人性。小說情節的轉承和起伏總是牽動人心,人物命運跌宕起伏,用極其冷靜的筆法敘說著普通人為了生存歷經生活的悲與苦。

而其實這樣的人生就發生在我們的周圍,我們自己的身上。掩卷長思,回想曾經走過的歲月,文中一個個普通人的命運,又何嘗不是周遭之人的命運和人生呢?這樣的故事時時發生在普通人群的身上,但,又有誰去直視去同情去表露自己內心深處的善意和關懷?我們總是對周遭的事漠不關心,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呢?而當不幸臨自己身上的時候,已經喪失了最後呼吼求救的權利。

為了苟活,最基本的人性和道德都可以完全拋棄,可以對他人的困苦抱著視而不見的心態,只願自己能夠置身於事外;但往往總是事願於違,那個曾經被漠視被冷落之人的境遇,主角卻換成了自己。

《兄弟》一書的故事發展與脈落,沒有用道德家的指數去衡量誰是誰非,故事把這種道德的評判最終交給了閱讀者。

其實故事的本身,又何嘗不是在警醒世人,不要對這世間的不公抱無所謂的態度,而是重在參與與發聲呢?

灰暗歲月的盡頭也有晴空,生活都是從羊腸小道走向遠方

可以這麼說,餘華先生的小說,是我這麼多年來,讓我內心最受震撼的心靈讀本,從平淡的故事中折射出人性的本身,也從過去的歲月中讀懂苦難,讀懂最真實的人性。

小說之中一個個微小人物的生活境遇和他們的語言以及心態的表露,又何嘗不是今天我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影子呢?小說沒有大起大落的人生境遇,只是大多數人會遇到的真實生活場景,看似波瀾不驚的故事場脈落,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也沒有啟迪人生的哲語和心靈雞湯,而是在冷靜的訴說讓人看懂人生的悲歡離合、生活的沉浮與榮耀、以及卑微人性的苟活與生命的韌性。

《兄弟》的上集,開篇就認識了李光頭,一個在15歲時偷看女人屁股的小流氓,一個被引以為笑話的傳奇人物,他秉承了其父的優良傳統,這個傳統就是偷看女人如廁時的屁股而離名於小城;也許,讀者的感官在開篇就給李光頭下了一個定義,一個無所事事,好惹事生非的小混混而已,而全然不會想到他的未來會有什麼變化,也就是出息。因為故事的脈落髮展,他是在周圍人群的鄙夷與鄙視中成長,誰也未曾想到,在後來他主宰了這個城市的GDP發展。

當李光頭偷看女人如廁,從他母親李蘭的失望與絕望之中,看到了李光頭童年時的兄弟宋鋼以及他的繼父宋平凡,一個幼年喪父一個幼年喪母,卻成為了最親的兄弟;也許,當宋平凡與李蘭結為夫妻,才明白本書書名《兄弟》之意,本書的主要主人公是李光頭和宋鋼,著重的筆劃也將書寫他們的際遇。

如果不是瘋狂年代的開始,那麼李光頭與宋鋼他們會有燦爛的童年,會繼續經歷小學、初中、高中的過程,然而在那瘋狂的歲月中,成分論主宰了許多人的命運,也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成為他們的苦難史。

也許說到成分論,前一陣子看到網上盛傳的一份錄取通知書,因為學生在成分一欄中填寫的是地主,結果學校回覆,該學生為黑五類家庭成員,拒絕錄取。當然該錄取通知書的真偽還有待證實。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那個癲狂年代思潮的迴流,讓人驚悚而不安。

宋平凡的遭遇,正是成分論的最大受害者,也是那個苦難年代因成分受到株連而致死的一個代表。從他的身上看到當時情況之下,波及的人群以及家庭成員的命運,慘絕人寰!

灰暗歲月的盡頭也有晴空,生活都是從羊腸小道走向遠方

《兄弟》的下半部分,至少應合了想象中的那種發展和判斷,李光頭還是那樣的刁兒啷噹,宋鋼還是那麼誠實木訥,但兩個人相逢時,小時的那種天真和童趣還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但兩個人不同的性格,決定了兩個人不同的生命際遇。李光頭那種天塌下來也不當一回事、餓了就吃、吃了就睡、睡醒再吃的性格成就了他富甲一方的事實,他把生活給予的各種磨難看成是人生的必經之路,看成是生活的磨礪。沒什麼的,應該是李光頭面對生活的認識。

而宋鋼不同,宋鋼把自己生活中的得失,看成是體現價值的一種方式。因而生活過得沉重而不開心。即便林紅對李光頭的示愛無動與衷甚至痛恨,但對宋鋼卻展開了愛的胸懷。

即使林紅成為了宋鋼的女人,李光頭也只是乾嚎幾聲之後,去完成他的生活中必須完成的事。李光頭總是把生活中的不幸看成是生活對他的考驗,也許童年的不幸和受人的冷落與欺負,看成是生活給予的禮物,他都笑著去面對接納,大不了來一句“去你媽的!”表達因為生活對他的不公的不滿,但隨後又去走著他要走的那條路。

至少,李光頭在最為落魄的時間裡,體會到兄弟存在的意義,他可以堂而皇之的向宋鋼索要支撐肚子的伙食,他對這位兄弟從不設防。

李光頭總是那麼粗鄙不堪,面對宋鋼,總是顯得那麼理所當然,因為對他而言,宋鋼是他這個世上唯一剩下的親人,兄弟。

但是,令李光頭想不到的在於,宋鋼為了林紅,最後與他一刀兩斷。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在於宋鋼的誠實與倔強,成為他生活的絆腳石。

李光頭對生活總是無所畏懼,也是無所無謂,諸如自己任命自己成為福利院的廠長,最後不辭而別獨自創業,說動並取得童鐵匠、小關剪刀、餘拔牙、王冰棍、張裁縫的投資遠赴上海,最後空手而回。面對生活的窘境,他又一廂情願的回到福利願當廠長。

他總是對生活抱一種遊戲人生的態度,對磨難看成是生活給予的考驗。

他在縣政府大門前的靜坐,成就了他一生的成就,成為垃圾大王。初始,他食不裹腹,用著宋鋼的伙食勉強度日,最後斷糧之後,他沒有流淚,這是生活的必然。

李光頭本身就是經商的天才,在他15歲偷看林紅的屁股並藉此為資本,賺到了五十六碗三鮮面是他商人本質的最初萌芽,也為他日後成為小城的首富打下伏筆。

粗鄙不堪的李光頭,也有他良善的一面,暗中救濟宋鋼,讓餘拔牙和王冰棍入股,買下福利院讓15名殘疾人士生活有所依。

但最不可原諒的在於,對林紅,從未放棄過他的幻想,最後林紅成為他的胯下之物,把兄弟的嫂子拉上床,實則是人性卑劣的一面。而李光頭與林紅的苟合,成為宋鋼臥軌的最大因素。

而宋鋼的倔強與傲氣,實則就是他生活不如意的根源,他把成敗看得過於沉重,成為他生命中一個無法打開的心結,也正應合了那一句,死要面子活受罪。

從宋鋼與小關剪刀賺大錢的遠走高飛與李光頭收拾破爛到富甲一方,實則是應合了餘華先生的那句,生活都是從窄門開始,才有遠方與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