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女孩的人生旋轉木馬

十三歲女孩的人生旋轉木馬

Hi,各位溪粉大家好!

從去年上半年開始,我就有陸續邀約一些夥伴寫下自己的故事,在這裡與各位分享。


到現在為止,溪言嬉語公眾號已經發了四、五個除我以外的故事了,有的來自我的約稿,還有的是投稿。


這些故事和故事裡的人,對我來說都很特別、很棒,故事裡的許多見識與想法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和啟發。


如果您也願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請點擊公眾號菜單裡“關於小溪”一欄中的“歡迎投稿”部分。我們期待您的到來。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自己故事的人是Willow,她出生在上海,定居在澳大利亞,現在在美國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讀書。


我是去年認識Willow的,起初她想做我的陪跑員,可是因為距離的問題,這個小小的願望至今未能實現。


但我們一直保持聯繫,我發覺在Willow身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而且我也在她那裡悄悄學到了很多知識。


為了這篇故事,Willow專門錄了一首她彈奏的曲子送給大家,接下來就讓我們聽著這首曲子,走進Willow的故事。



十三歲女孩的人生旋轉木馬

19世紀的美國詩人朗費羅曾說過:“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詩是人類共同的安慰和喜悅。” 而對於我,音樂已不僅僅是孤單時的陪伴、彷徨時的慰藉、情緒低落時的鼓舞。音樂超越這一切,在我生命中佔據的位置遠勝過言詞可形容的範疇。


它有時帶領我穿過寂寥惆悵的夜晚,更協助我暢快地抒發歡欣鼓舞的時刻。可以說音樂已深深融入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與此同時,那流淌或跳動的音符饋贈於我的珍貴含義也絕非物質可取代。


十三歲女孩的人生旋轉木馬

圖為七個少男少女站在海邊,天空中有跳躍的音符


我叫Willow, 13歲,目前就讀於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大學預科。


我出生在上海,3歲時隨父母和姐姐移居澳大利亞。或許是從小生活在一個文化多元的環境下,我無形中形成了較強的適應能力:對於身邊不同的事物更容易接納,但有時也難免因其難以琢磨並存在的複雜性而產生困惑。


可無論環境如何變遷,抑或是友誼中經歷的迷茫與傷害,都會在音樂的撫慰下漸漸被奇妙地治癒。獨自一人時,鋼琴和麥克風便成了我忠實的夥伴。我可以暫時躲開世界的嘈雜喧囂,盡情享受指尖跳躍於黑白琴鍵之間的愉悅,或以歌唱來宣洩內心的波瀾。


9歲那年曾因一次外出下海游泳親眼目睹一位好朋友奮力與海浪搏鬥,最終被捲走的場景,我至今都無法平息。由於當時自己是最後一個在場的人,面對那悲慘的一幕,內心充滿了難以言表的恐懼,也因著自己的弱小與無力去救小夥伴而感到莫大的痛苦和罪咎感。


那次不尋常的遭遇在我9歲的心中刻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陷入了自責的深淵,無法從那段陰影裡走出來。噩夢幾乎每晚都來造訪。儘管有來自父母的無止盡的安慰,甚至那位小夥伴的家人也一再向我肯定,說不是我的錯,試圖讓我好受些,可最終帶我逐漸脫離幽暗泥沼的仍是音樂。


將近一年的時間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界封閉起我的心。那段日子,我發覺自己喪失了社交和表達的能力。出門碰到同齡的夥伴或瞭解那場悲劇的家長時,我都會有意避開他們的目光。倒不是害怕對方向我投來過異樣的眼神,而是害怕從中讀出某些我抗拒的東西。


十三歲女孩的人生旋轉木馬

圖為一個人站在孤島上默默地淋著雨


父母曾對我的精神狀況感到萬分憂慮,生怕我這樣下去會瀕臨崩潰。過了不久,父母終究帶我去看了心理醫生。那是我第一次能保持語氣平穩並完整地給另一個人講述失去好友的全過程。我也不清楚自己哪來的勇氣,第一次真正面對那次痛苦的經歷,能夠做到不帶任何自我譴責地描述自己一直以來內心的恐懼與掙扎。


和心理醫生會面之後,儘管我仍有段時間不願同外界來往,但相比於之前迷惘消沉的狀態要強許多。一年中我與他人的交流只限於家人,而大多時候我則把自己關在房間,打開音箱,無限地播放各種音樂。透過某些歌詞,我慢慢了解到他人的故事。


記得那段時期最常聽的便是徐佳瑩的《失落沙洲》。副歌唱道:“我不是一定要你回來,只是當又一個人看海。回頭才發現你不在,留下我迂迴的徘徊。”這首歌原是表達和戀人分開後內心感到的落寞與糾結等複雜的情緒,對於我則有另一層含義。


每當這段極具畫面感的歌詞映入我腦海,那次海邊所發生的一切便全都歷歷在目。我也逐漸意識到,原來很多不知如何用言語表達的情感全在音樂裡找到了各自最佳的位置。


漸漸地,我在家人持久的耐心引導和音樂的療愈中一步步走出了陰影,也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微笑與愛的能力。如今我雖偶爾在回憶起那次經歷時依舊感到心底隱隱作痛,但如若沒有音樂相伴,我真無法想象今天的我會是什麼樣子,又當如何重拾面對生活的勇氣?


以上的故事雖有些沉重,但我想它最能證明音樂帶給人的無窮力量,更重要的是音樂成為劃破我黑暗日子裡的那束光。


十三歲女孩的人生旋轉木馬

圖為少女抬頭看向照亮黑夜的耀眼的流星

為了讓讀者能對我有一個透徹的瞭解,我想回到起點,從頭開始講述我與音樂的故事。


聽父母說,我從一歲起就對音樂表現得很敏感。只要一聽到音樂,尤其古典樂,我便會放下手裡的玩具,全神貫注地聆聽。每當我心情煩躁,哭鬧不止的時候,古典樂便成了安撫我情緒的最佳選擇。聽到傷感的音樂會流淚,當然聽到節奏歡快的樂曲我也會用肢體配合著打節拍,好不歡欣愉悅!


後來大一些,我開始跟著歌曲哼唱。不論是在家還是公共場合,只要音樂一響起,我就會不自覺地唱起來,跟著比動作。媽媽常說那時的我並不渴求得到太多關注,經常獨自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就已經很開心滿足了。


印象最深的是我人生中聽的第一場音樂會。氣勢輝煌的交響樂給小小的我帶來極大的震撼。音樂會過後,我向父母描述透過磅礴的樂曲中我聽到和看到的畫面,那時的我並未意識到音樂的奇妙之一在於把聽眾引入另一個世界,從中可以無限拓展一個人的想象力,最終編織成一段故事。


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了鋼琴學習的旅程,那年我4歲。


十三歲女孩的人生旋轉木馬

動圖為彈鋼琴的手部特寫


兩年後,我遇到了我的聲樂啟蒙老師。他對我的教導遠超出歌唱的領域,而是在許多方面帶給了我很大影響。例如,待人處事的智慧,如何面對讚許或質疑的聲音等。在這一切之上,老師總以身作則,稱他為我的“人生導師”毫不為過。我至今都非常感激老師教誨我的很多寶貴的功課。


6歲以前只是單純愛唱,並不理解歌詞中的含義。跟老師專業學聲樂之後,我開始去體會歌曲中的情感,也試著揣摩其中所傳達的訊息。


我就是這樣一步步在音樂的世界裡探索、成長。


曾多次被問及今後的理想時,我的答案由起初模糊的“鋼琴老師”,逐漸成為如今清晰的“鋼琴演奏家/教師”。隨著時光流逝,我對鋼琴的熱愛也越發增長。如同愛書之人對閱讀的如飢似渴,我時常會在鋼琴的國度裡一呆就是一整天,忘記時間和周遭的一切,猛然回過神來只剩我與音符為伴。


10歲那年,在一次少兒鋼琴大賽結束之後,一位評委導師和我父母談了很長時間。後來我才得知那位導師其實是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教職人員。對方提出願意為我寫推薦信給茱莉亞,讓我接受更加專業和系統化的訓練,可前提是我本人有此意願。


在這之前,我從未想過進音樂學校學習,總認為那是遙不可及的幻想,可曾料到機遇竟在我10歲的生命中從天而降。或許這會是我通往音樂夢想的階梯!


在與父母討論並經過自己一段時間的思考過後,我們答應了那位志願寫推薦信的教職人員。再後來通過一系列面試,包括視聽視奏等相關考核之後,我在年底被茱莉亞音樂學院正式錄取。


音樂學校並非如我之前所想那樣,每天在音樂的薰陶下輕鬆愉快地度過,等真正入學後我才深切體會到校園日程的繁忙。


十三歲女孩的人生旋轉木馬

動圖為戴耳機的短髮女孩在書桌前認真學習


由於我的年齡,我申請的是大學預科,這是專為招收7-18歲學生而設立的學科。我學習的是古典鋼琴。每天除專業課,比如樂理、古典樂鑑賞、集體或一對一鋼琴課之外,其餘的課程都與必不可少的文化課相關。茱莉亞對學生的訓練相當嚴格,僅會唱歌跳舞是遠遠不夠的。


從專業領域的層面,教師著重使一個有天賦的學生成為對藝術充滿感情並能打動觀眾的藝術家。與此同時,學校也十分注重博學,即學科的交叉:學音樂的也要學一些形體和表演,學戲劇的也要學一點聲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同樣看重對文化和知識的積累。學生需閱讀大量的名著,學歷史心理等課程,加深文化底蘊。


平時在練鋼琴、聲樂、投入課業的時間之餘,我也有機會參與一些志願者活動,去到當地盲校做義工。大多時候我會被派到盲校小學部的體育課去做老師的助手,經常由開始的幫忙轉為和視障的弟弟妹妹們玩在一起。


而有時則碰上盲校舉辦的運動會,酷愛跑步的我便成了視障小夥伴的陪跑員。一開始我非常驚訝於他們對我的信任。看似一個簡單把手放在對方手心裡的動作,於我而言這並不容易。能夠被他人信任,哪怕只是把手交給我帶著跑,已是莫大的喜悅了。

十三歲女孩的人生旋轉木馬

動圖為黑色背景中,兩隻手緊緊相握


記得初次被矇住雙眼,要求朝著60米開外的教練的拍手聲徑直跑去的時候,我顯得戰戰兢兢、猶豫不決。再三確認不會因路面坑窪而扭傷腳之後,我活像只驚慌失措的小鹿那樣閃電般衝向聲音傳來的方位。那次體驗雖令我過後半晌才從心驚膽戰的狀態中恢復過來,但也是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視障人群生活的一小部分。


不管是與視障朋友間的相處還是去到盲校做志願者,這些寶貴的經歷都在我成長過程中建立和培養了我的愛心、細心、以及耐心。我相信這些是每個人都應學習並具備的品質。


在收穫更多視障朋友的同時,我也得以透過多維度瞭解他們生活的點滴,更清楚該怎樣幫助他們。我希望藉助自己的一點力量給予他人愛和溫暖,照亮這個世界被忽視的角落。


多年來,我從不認為我的故事有什麼特別,也未覺得自己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包括家庭和環境都是理所應當的。反之,我為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與事獻上感恩。正是這些零零碎碎的事物還有一顆顆充滿愛的心,塑造了今天這樣的一個我。


盼望正在閱讀的您也能找尋到生命的光,並把愛與希望帶給有需要的靈魂,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精彩有意義的人生。


———— The End ————



一個故事,點亮一個火花,燃起一個希望,

在平凡的歲月裡記錄每一次值得珍藏的記憶。


文字 | Willow 鋼琴演奏 | Willow 排版 | 彎彎 圖片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