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寫作業到底誰該負責?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學習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其中的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作業。

現在小學裡的一堂課時長是40分鐘,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學生對於新知的感悟能有幾分,作業的鞏固與反饋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直接關係到其成績的高低。

學生不寫作業到底誰該負責?


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抱怨過作業太多太難,幻想著某一天作業本突然消失了。看過一個段子,“老師問學生,你的作業為什麼沒交,學生回答說昨天小偷來家裡把我做完的作業給擦掉了。”

因為沒做作業,我們聽過了各種各樣的理由,“筆袋沒帶回家,家裡停電了,昨天生病了……”

我沒有做作業是因為:

◆ 一架從猴國來的飛機降落在我家的院子裡,我被綁架了。

◆ 那些小精靈們藏起了我所有的鉛筆。

◆ 有幾個犯人從附近的監獄逃出來,躲在我的房間裡不願意走。

◆ 我家的柴火用光了,我只好獻出作業本來取暖。

◆ 姐姐的兔子“咔嚓咔嚓”啃壞了我的鉛筆和作業本。

◆ 龍捲風捲走了我所有的書。

……

老師,為什麼您不相信這一切?

其中的可信度有多少,

大家可以自行體會。


班裡面三十幾個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各異。超前完成的給予表揚,按時完成的予以肯定,未完成的嚴厲批評。今天上午,班裡有五位同學沒有完成作業,師傅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及時進行了教育。

學生不做作業,

到底誰該負責?

一、學生

學生是作業的“受眾者”。“上課沒聽懂、作業太難、忘記做了……”都可能成為他們的藉口,其實這些都可以歸結為態度不夠認真,他們在心裡並沒有把作業當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對待。

遊戲、動畫片的位置都可能被排在了作業之前,學習固然沒有遊戲那般來得輕鬆愉快,甚至有些令人疲憊,但是我們為何還要這麼用功學習。龍應臺給兒子寫的信中有一段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二、老師

老師是作業的“生產者”和“監督者”,有責任關注作業的每一個動態。作業就像是一面鏡子,及時將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給老師。

現在我們班批改作業至少要經歷兩輪,批改——訂正——再批改,確保學生沒有錯誤遺留,老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即使是這樣,還會有學生抱著“僥倖”的心理不按時完成作業。

“有一就會有二,有二就會有三”,老師一定不能小看這個問題。

老師嚴厲了家長應該配合,才不會助長孩子不做作業理所當然的氣焰。而不是視而不見,等成績一落千丈,反而到頭來說老師不負責任。

三、家長

家長扮演的是最重要的角色。現在的孩子可機靈了,很多時候孩子都是看家長眼色的,你嚴厲孩子就不敢不認真對待,家長自己先無所謂的話,孩子就連講臺都敢踩了。

家長是作業的“合作者”。學生的在校時間和老師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更多的時候還需要家長的支持與合作。

班裡有個孩子,因為媽媽答應他如果按時完成作業就獎勵他吃包子,小男孩那天碰著我就問數學題(平時都是我催著他)。

不要等到孩子考砸了再來關心他的學習,學習一直是過程大於結果的。對於孩子平時的作業家長也要予以重視,對於不做作業的行為則要嚴厲批評。


0.99的365次方是0.03

1.01的365次方是37.8

這是數學裡的網紅公式

每天進步一點點

或是偷懶一點點

之間相去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