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常年援助非洲,取得非洲人民好感,引發西方酸葡萄心理

整個非洲大陸共5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但是非洲在國際舞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有人說非洲受到“資源詛咒”,一直以來由於各種原因,非洲的印象就是貧困、飢餓、戰亂、疾病、衝突等,這些問題成了制約非洲發展的老大難問題。

中國常年援助非洲,取得非洲人民好感,引發西方酸葡萄心理

非洲的發展不僅僅是非洲的問題,也是多邊世界中重要國家履行國際義務的重要議題。所以多年來,無論是為了自身利益考量還是為了履行國際義務,多個國家都在為非洲提供各種發展援助,比如減免債務、免除關稅、無償援建、提供技術支持等。

而中國是援助非洲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中國對外援助近50%的資金流向非洲。尤其是21世紀以來,中國國力日漸強盛,中非合作論壇已成常態,從2009年開始中國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貿易總額成倍增長。

在貿易增長的同時,中國對非洲的援助一直沒有落下,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改善了非洲社會一些落後狀況,為非洲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很大,國際社會、非洲國家和人民普遍對中國有好感和讚譽。

中國常年援助非洲,取得非洲人民好感,引發西方酸葡萄心理

但是與此同時,各種誤解和問難接踵而至。比如:中國援助非洲不附加條件,不干涉內政,卻被一些西方國家和媒體指責為不合國際協調精神,助長腐敗;非洲國家普遍缺乏資金償還能力,中國援非採取平等互利的“安哥拉模式”,被一些西方國家和媒體指責為“掠奪能源”、“破壞環境”;中國加大援助力度改善非洲民生,被一些西方國家和媒體指責為助長受援國的依賴心理,不利於受援國的發展與進步;中國採取“援助+投資”的模式促進非洲基建,被一些西方國家和媒體指責為“經濟侵略”、“重商主義”。

總之,中國怎麼做都不對,總能找到指責你的地方。

在中國對非援助的對象國中,坦桑尼亞是最具代表性的。

坦桑尼亞曾經是德國、英國的殖民地,國民生產總值和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在低位徘徊,是全球嚴重依賴外援的國家之一。中國與坦桑尼亞友誼深厚,坦桑尼亞建國總統尼雷爾先後13次訪問中國,中國也一直支持坦桑尼亞的民族獨立事業。進入21世紀,中坦交往更加密切,中國已經成為坦桑尼亞第一大貿易伙伴,也是坦桑尼亞最大的投資來源國。

中國常年援助非洲,取得非洲人民好感,引發西方酸葡萄心理

坦桑尼亞獨立後,中國就開始對坦桑尼亞進行援助。1965-1969年中國的對非援助就達到2億美元,主要流向以坦桑尼亞為核心的幾個國家,坦贊鐵路、友誼紡織廠、姆巴拉利農場和馬宏達糖廠是當時知名的幾個援助項目。

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後來經過調整,整體上有所收縮,但對坦桑尼亞的援助一直沒有停止,1998年援建的基畏那煤礦至今仍是坦桑尼亞唯一具備開採規模的煤礦。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騰飛,對坦桑尼亞的援助也迅速增長,通過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優惠貸款等多種形式援助坦桑尼亞。查林茲供水項目、國家體育館、天然氣管道項目、國家骨幹光纖網項目、巴加莫約港口等就是其中重要的援建項目。

中國常年援助非洲,取得非洲人民好感,引發西方酸葡萄心理

坦桑尼亞也一直是中國在非洲地區的最大受援國。從中國在坦桑尼亞的援助項目可清楚地看到中國對非援助的發展階段,其中有中國對非援助模式的特點,也包含了中國對非援助成功的經驗。

最後要堅信非洲國家的發展必須依賴自身經濟結構調整,中國援助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因此中國援助不附加條件,不干涉內政,秉持友好協商原則,無論項目大小,莫不如此。所以中國援助才能獲得非洲國家的歡迎。

說明:本文只為分享知識,部分素材圖片來源於網絡,未找到出處,如侵權請聯繫處理,致謝!

轉載:如需轉載本文,請在文章開頭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