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成了孩子討厭的“怪獸家長”

一件小事

表姐:女兒四年級,某裝修行業巨頭地區代理商會計

弟弟:女兒三歲,某北京知名公司銷售

我:女兒六歲,一個略顯可愛的30+歲的中年

今年春節在老家聊天,弟弟首先對我開炮

弟弟:“你給甜甜報那麼多的班,孩子不累啊”

我:“大家都這樣,你不報就落後啊”

姐姐:“小弟啊,你孩子還小,你不懂!”

弟弟:“反正我想好了,我家小茉以後不這樣,想玩就玩”

我:“幾年前,我也這麼想的!”

姐姐笑而不語……

另一件小事

昨天下班到家,女兒舞蹈課結束也回到家了!

“爸爸,我要吃炒餅,你給我留著呢麼?”

“留著呢,趕快吃,吃完寫作業”扭頭問媽媽“今天作業有什麼?”

再回頭,女兒的臉垮下來了!

似乎空氣都凝固了!

第三件小事

下圖,是媽媽給女兒準備的每天的課程表,事無鉅細全囊括,但是真正能夠執行下來的只有學習,只有學習,只有學習!

我也成了孩子討厭的“怪獸家長”

那麼,

問題來了

諸位看官家長

你們,是不是也這樣呢?

如果是,

那麼恭喜,

我們都是“怪獸家長”

1

作為家長的我們,是不是希望孩子幸福呢?

答案是理所當然!

那麼,孩子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呢?

多麼簡單的問題,似乎有點觸痛當今教育纖細的神經。因為,你看,本來應該給孩子幸福生活的父母們,有的變成“狼”,有的變成“虎”,更有甚者變成了“怪獸”

“怪獸家長”這個稱呼最早起源於日本的一部電視劇,是學校指以自我為中心、不講理的監護人;一次次對學校提出無理要求、妨礙正常學校管理的家長。

有家長要求老師一大早就要到家中接學生上學;

有家長要求老師留意天氣預報,通知學生第二天是否需要帶雨具上學;

有父母不滿學校年報上自己孩子照片太少,要求重新編排加印;

甚至有家長因為自己孩子腿傷不能上學要求所有班級停課,知道自己的孩子能正常上學

……

看看,多麼可怕!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怪物家長”呢?

2

歸根到底:一切對於孩子的喜愛都落在了孩子的成績上面!

來想一想,

過年過節的時候,親戚見面的第一件事是不是問孩子成績

朋友聚會的時候,大家是不是都在討論孩子的興趣班,獲得了什麼獎項

甚至,夫妻之間下班的第一句話是不是今天孩子在學校到底學了什麼。如果孩子當天的小測驗出現了差錯,夫妻之間的氣氛也會詭異起來?

太多了,太多了……

你可能會問,我們都生活中這個社會,大家都這樣,我又有什麼辦法呢?不隨波逐流,我的孩子就會“先甜後苦”。那麼我寧肯讓他“先苦後甜”。

3

最近看了一本書,出自香港《壹週刊》前副總編屈穎妍,書的名字叫《怪獸家長》。

自從有了孩子,屈穎妍就辭掉香港《壹週刊》副總編的職務,當了全職媽媽。她怎麼也沒想到,對付3個孩子,比辦好一本雜誌要難得多。

在這本書裡,

她寫到自己不會笑了,

寫到自己變成了“怪獸家長”

寫到很多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有空閒

寫到為了進入名校,家長集體作假

寫到當今最難教的,是家長,不是學生

……

在這本書裡,她寫到了“怪獸家長”的幾個特徵

看重分數、看重成就

無數興趣班

以讀名校為目標

喜歡比較,缺少鼓勵

只埋頭照顧子女,失去自我

很有控制慾,子女毫無隱私

過分保護子女

是的,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尤其是看著女兒那幾張被她自己也津津樂道的獎狀--成績的、全勤的、跆拳道的、跳舞的……唯獨缺少了一個“本月空閒時間最長獎”!

4

我知道,“先苦後甜”也好,“怪獸家長”也好,體現的就一點:教育焦慮。這大概是世界的通病!

得病的是家長,受苦的是孩子!

作為家長,應該站在更加高遠的地方去看待孩子的教育,做一個計劃,猜想當你的孩子到18歲成年的時候,你希望他身上具備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我認真的想過這個問題。當我把所有我希望女兒能夠做到的事情寫成一張密密麻麻的列表的時候,我感到十分害怕,於是對著那張表進行了一次大手術,刪減到最後,我覺得下面三點足矣:

我希望我的女兒有能養活自己的專業技能,可以很好的獨立生活;

我希望我的女兒能有一點點自己獨特的愛好,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我希望我的女兒有獨立思考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有邏輯的挑戰生活;

5

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看到這裡,也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對我上面寫到的三點嗤之以鼻,更不知道你們會不會給自己的朋友看,但是衷心的祝願天下所有小孩都能開心,希望天下所有家長都不在焦慮!

END

以上。2018年3月1日夜,甜甜圈的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