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家長:可別上天了!

對於“熊孩子”這種“全宇宙最可怕的生物”,江湖上從來就不缺少他們的傳說——

浙江義烏6歲男孩在電梯裡撒尿導致電梯故障,繼而引發其從高層墜落,顱腦損傷;

湖北8歲男孩用爺爺的手機玩遊戲充值鑽石,將爺爺養老用的近5萬塊錢全部積蓄花得只剩下1000塊;

家住8樓的10歲男孩嫌施工太吵妨礙自己看動畫片,用小刀割斷了樓外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

再比如下面:

“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家長:可別上天了!

對於以上實力坑爹坑媽坑自己的“熊孩子”,鈞媽是又氣又嘆息!一邊想著“這要是鈞寶,我一定胖揍一頓!”,一邊自我發問“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人之初,性本善啊!沒有孩子生來就是闖禍大王,都是後天養成的。


“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家長:可別上天了!

孩子每一次不經意的“惡作劇”都代表了父母的放縱與“不作為”;父母的每一次袒護和默認都助長了孩子的“熊”


惡作劇總會付出代價,而那些代價往往是巨大的,是沒辦法用金錢、時間和胖揍解決的。父母的縱容不代表他人會原諒,你不管教孩子,總有人會替你管教,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可能很多家長就會問了:


孩子歲數小,真的很調皮,我也不想當個“熊家長”,可是出門在外,有時候真的不受控制啊!應該如何管教呢?

“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家長:可別上天了!

搞清楚孩子“熊”的動機

鈞媽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機靈可愛的,很多時候他們的“熊”行為只是為了引起父母或者他人的注意,找找存在感和關注度。或者是想要傳達某些父母經常會忽略的想法


所以孩子一旦“發作了”,父母先不要一味責罵胖揍,先冷靜下來搞清楚孩子做出這種行為真正動機再進行教育,效果會更好哦!平時工作比較忙碌的父母可以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關注孩子,並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很愛他,如果自己有什麼需求和想法可以直接告訴爸爸媽媽哦!

“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家長:可別上天了!

立規矩要趁早!

孩子不懂事不聽話,多半是家長沒有立好規矩。寶寶3歲左右就可以開始立規矩了哦!在生活中適時地傳達這樣的信息:


▍出門在外,遵守出行規則和禮儀,有需求好好說,不吵鬧,不騷擾其他人;

▍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隨便亂動,玩具得到主人同意以後才可以玩,並且要愛護;

▍不能高空拋物,隨便亂扔垃圾亂尿尿等等。

“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家長:可別上天了!


總之需要讓小朋友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場合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能夠知曉是非,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心裡有一個大致的衡量體系。

不能放任孩子的小錯誤不管

孩子犯了嚴重的錯誤往往不是突然而然的,一定之前有犯錯小錯,家長忽視沒管,才會演變成大禍,大禍一旦發生,再想要回頭,往往為時已晚。


小惡到大惡,只有一步之遙,從熊孩子到殺人犯,也只有一線之隔。真的不能忽視孩子不經意間犯的每一個錯!

在英國曾有一段時間摩拜單車被惡意人為損壞,在被目擊者拍到一群孩子“作案”視頻後,一位媽媽很快認出了自家兒子的身影,很快帶著自己的“熊孩子”到警察局表示“自首”。


對此熊孩子家長可能要說了:孩子去警察局留了案底怎麼辦?有必要這麼小題大做嗎?而那位“大義滅親”的媽媽說了這樣一句話:

Actions have to have consequences.(所作所為必須承擔後果)

做錯事就要懲罰,但懲罰不是最終目的

孩子都會犯錯,犯錯就該有懲罰,無需置疑。

1、冷處理,讓孩子自己體驗後果

比如在公眾場合,孩子開始撒潑了,如果不影響他人,就不要管他,不要讓孩子覺得“只要自己一鬧,媽媽爸爸就會妥協,自己的目的就會達成。”如果影響了他人,抱起來帶走,領到不影響他人的地方,繼續冷處理,等孩子鬧夠了為止。因為你越哄,孩子會越來勁。

冷處理是為了讓孩子知道:這種撒潑的手段,爸爸媽媽“不吃這一套”,沒有理由的哭鬧是不會有人哄你的,得自己承擔責任和後果。下一次,孩子自然會避免以這種方式贏得大人的妥協。

2、懲罰前先警告

這是為了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自己具體哪裡做錯了才會受到懲罰?

例如:

你再這樣胡鬧,我就要沒收你的玩具汽車了!

再不好好吃飯,下次餓了我也不會管你了!

下次再打隔壁小朋友,媽媽就不讓你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大家都不喜歡愛打人的小孩。

“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家長:可別上天了!

Ps:這種提出來的警告,一定得起作用才行,家長要言出必行!說好的懲罰,如果孩子犯了就應該執行,不然孩子不斷挑戰父母的權威,所有的懲罰便沒有了意義。

3、想辦法孩子彌補錯誤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都是無心之失。


比如玩耍的時候,不小心傷到了小朋友;找不到畫板,就在底板牆面上亂塗亂畫......在沒有釀成大禍之前,想辦法幫孩子彌補錯誤,不要隨意誇大孩子的錯誤,讓孩子覺得自己“犯了天大的錯”從此做一切都小心翼翼,還心存愧疚。

父母要做的是客觀與冷靜,該道歉的道歉,該賠償的賠償,然後告訴孩子:你這樣不對。你知道這次犯錯的後果是什麼樣的嗎?爸爸媽媽這次幫你彌補了你犯的錯,是爸爸媽媽為你承擔了後果,以後你要自己承擔

。(不能衝上來就打罵孩子哦,這隻會讓孩子害怕,認為比起說實話,還是更喜歡謊言。)

4、懲罰過後,不要再翻舊賬

誰都反感“陳年往事”被人反覆拿出來說,孩子也不例外,更何況還是錯事。所以當我們懲罰了孩子以後,這件事也就翻篇了,不要再提起了哦!

“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家長:可別上天了!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

你犯了錯,但是也得到了懲罰,承擔了後果,爸爸媽媽依然愛你,相信你以後不會再犯,會變得更好。

“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家長:可別上天了!

鈞媽認為,懲罰是愛的一種手段,即便不夠討喜。懲罰一定要有度,才有了“愛”的意義。過度懲罰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畏懼甚至是怨恨心理,拉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

今天的文章真的很hin長啊,每次寫到這類文章就忍不住說很多~

給所有看到文章末尾的爸爸媽媽點贊!你們是有耐心的家長。孩子雖“熊”,但不是天生的,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才是影響孩子行為的關鍵。

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吧,才有更棒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