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假期期間

一個熱門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秋收看出了閱兵的感覺”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瞅瞅

這整齊劃一的大型農機秋收航拍圖

把網友們都震驚了

沒想到農機整齊劃一的收割

還可以看出閱兵的感覺

並且

強迫症表示十分舒適!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全國人民歡慶國慶、中秋雙節時

黑龍江北大荒恰逢秋收

視頻中的場景是

北大荒集團下屬的尖山、鶴山農場

全面開鐮大型農機設備列隊收割

場面那是相當壯觀~

戳視頻↑一起感受搶秋收的壯觀場景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尖山農場農機科科長徐立龍表示

受颱風天氣影響

不少農作物出現倒伏現象

“我們通過多種技術改裝

為搶收倒伏玉米

做好積極的機械準備”

據悉,截止到10月1日

尖山農場已搶收倒伏玉米24000畝地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黑龍江農墾九三管理局統計

2020年

整個北大荒集團種植4330萬畝糧食作物

將努力保障總產407億斤以上!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其實,

今天咱們能看到如此威武雄壯的

農機裝備“閱兵”,還得從62年前

新中國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說起

62年前珍貴視頻!揭秘新中國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

1958年7月20日,位於洛陽的第一拖拉機制造廠門口,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開出廠門。洛陽萬人空巷,人們載歌載舞,慶祝中國結束不能製造拖拉機的歷史。東方紅拖拉機出廠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國,讓它成為當時當之無愧的“網紅”。

1959年的珍貴影像——《第一拖拉機制造廠》

在那段激情歲月裡,東方紅拖拉機完成全國60%以上機耕地的作業,“東方紅”成為中國農民心目中農業機械化的象徵。

讓我們一起回顧,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往昔……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當初36名老八路脫下軍裝、換上工裝,意氣風發的樣子,我們這些後輩無緣親眼見到,但他們留下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卻讓我們成為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富三代’。

說這段話的人叫楊帆,中國一拖配件倉儲的負責人。

2003年大學畢業後,本來準備和同學一起開赴“北上廣”的他,在父親反覆鼓動下,最終選擇到中國一拖應聘,並且一干就是十多年。

不過,要說起讓楊帆真正穩下心神、紮根這裡的“初心”,還要從爺爺說起,從他小時候常聽爺爺講起的故事說起。

楊帆的爺爺楊一川,是一位老革命,早年參加八路軍,打擊日寇侵略,解放戰爭勝利前夕隨大軍南下,在河南南陽轉入地方建設。

楊一川告訴孩子們,參與籌建新中國第一座拖拉機制造廠的第一批人中,有剛剛告別戰場不久的36名老八路,他們中有的還未卸下腰上的“盒子炮”,就帶著一身硝煙味,匆匆趕往洛陽。

1953年,後來的農機部部長,當時任南陽地委書記的楊立功,奉命帶領一批幹部,前往洛陽籌備建設第一拖拉機制造廠。29歲的楊一川就是其中一員,當時他的職務是南陽地委地直機關黨委書記。

來到洛陽後,楊一川任一拖首任團委書記,參與了建設新中國第一座拖拉機制造廠的全過程。

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當年連拖拉機都沒見過的人們,在一片荒野上,用短短不到3年時間,硬生生建起一座“十里紅拖城”。

那是一個艱苦創業的年代。設備簡陋、原料不足、生活短缺……當時的建設者沒有住房,挖的窯洞不夠住,就天當被子地當床,有時候一覺醒來,竟發現不知何時掉進了墓坑。

當時一位一拖工人包含深情的寫下這樣一首詩:

揮鐵錘,熱汗流,

我為祖國造鐵牛。

三山五嶽抬頭看,

黃河長江喊加油。

……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一拖職工全力以赴保生產

195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按計劃,第一拖拉機制造廠要在1958年底生產出第一臺拖拉機。為趕工期,長達半年多時間裡,所有工人每天吃住全在廠房裡,從早上8點開始工作,一直到次日凌晨1點。

在這種沖天的幹勁下,一個個“第一”開始呈現出來。

6月20日,鑄鐵車間沖天爐煉出第一爐鐵水。

7月8日,生產出第一臺燃油泵。

7月13日,生產出第一臺柴油發動機。

在那個“沒有專門設備,但有萬能工人”的艱苦歲月,楊一川和他的夥伴們,終於迎來了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臺拖拉機。

7月20日,新中國第一臺“東方紅”54型履帶式拖拉機,隆隆駛出廠大門,接受人民群眾的歡呼與慶祝。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1958年7月20日,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開出廠門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開到農村

這一天,也成為楊一川經常向孩子們講述的日子,這臺披紅掛綵的拖拉機,則是故事的主角。

“那是一個大晴天……”每每回憶起那天的情形,楊老都會滿懷深情地對家人說,“一拖是共和國的長子,拖拉機是我們的孩子!”

後來隨著工作調動,楊一川去了外地,但離休後,他又回到洛陽。

1996年冬天,已經病重的楊一川,仍執意讓兒子用輪椅推著自己,來到一拖開工典禮的奠基石前,輕輕撫摸著石碑,喃喃地說著:“我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多好的名字呀……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東方紅農耕博物館展品:毛澤東主席批示

東方紅農耕博物館的展櫃中,陳列著一張毛澤東主席的親筆批示,批示上寫道:拖拉機型號、名稱不可用洋字。各種拖拉機的樣式和性能一定要適合我國的氣候和地形;並且一定要是綜合利用的;其成本要儘可能降低。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安順宗回憶父親安道平為“東方紅拖拉機”起名的故事

這份批示的背後,有段有趣的故事,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叫安道平。一拖退休幹部安順宗,對父親的這段故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1958年初,在熱火朝天趕工程進度的同時,一拖專門組織工程師編寫了一本名為《D·T·54拖拉機》的產品說明書,用於介紹該拖拉機各部件的性能、用途及駕駛、修理和維護保養等知識。

巧的是,這本書剛出版不久,一拖就接到毛澤東主席的重要指示:“拖拉機型號、名稱不可用洋字。”於是,一拖便開始發動全體職工給拖拉機起名字。與此同時,中央有關部委,洛陽市有關單位也都被髮動起來,大家紛紛為新中國自己生產的拖拉機取名。

首先是一機部汽車工業管理局提名“鐵牛”,經過討論後,一拖職工對該名稱不甚滿意。

其後洛陽市又給出了“龍門”“白馬”等極具地方特色的名稱,因為洛陽有著名的文物古蹟“龍門石窟”和“白馬寺”。“白馬”的名字提出後,一拖衝壓車間的幾位工人還曾專門設計了一個“白馬”銘牌。這個銘牌中的白馬頭朝左側,四蹄奮力飛奔。但是,“白馬”“龍門”等名字,也不是洛陽獨有的,一拖職工覺得代表不了一拖。

在接下來的有一天,時任一拖廠辦副主任的安道平,去和洛陽市有關負責人商談拖拉機名字的事情,正在他無果而返時,聽到廠區內有人高唱陝北民歌《東方紅》:東方紅,太陽昇……

東方紅!多好的名字呀,既歌頌共產黨,又歌頌新中國。於是,這個日後在中國商標史上最為特別的名稱,馬上獲得一拖所有職工的認可,很快也得到了一機部的批准。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農民熱烈歡迎東方紅拖拉機

從此,“東方紅”三個醒目的大紅字便出現在所有一拖製造的拖拉機車頭上。一拖生產的54型履帶式拖拉機終於取了一個響亮的、也是令人驕傲的中國名字。

援建一拖的蘇聯總專家列布科夫得知這個名字後,激動地回信說:“東方紅,多好的名字呀,中國農民就要開著中國自己製造的拖拉機,去迎接太陽了。”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東方紅農耕博物館展品:第一代東方紅54履帶拖拉機

她把拖拉機開上人民幣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以梁軍駕駛拖拉機為原型的人民幣

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壹元人民幣女拖拉機手原型,今年已經90歲的梁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講述了自己和東方紅拖拉機的不解之緣。

1948年,國家從蘇聯進口拖拉機,並在北安開辦拖拉機手訓練班,梁軍第一個報名,並最終經過嚴格的考核,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

1950年,梁軍帶領新中國第一支女子拖拉機隊開始墾荒。當時她開的拖拉機,有日本的、英國的、法國的,還有蘇聯的、德國的,以至於她經常打趣說:“天天開‘聯合國’,什麼時候能開上中國自己製造的拖拉機啊?”

1959年11月,第一拖拉機廠剛剛投產,就向北大荒運送了第一批13臺東方紅拖拉機。

時隔六十年,梁軍對當年的事情仍歷歷在目:“當時黑龍江省政府領導找到我,希望中國第一個女拖拉機手開第一臺中國製造的拖拉機,我一聽說拖拉機的牌子是‘東方紅’,打心眼裡感到親切,忍不住想象著它的樣子。”

在專門舉行的歡迎儀式上,梁軍駕駛著東方紅拖拉機開在最前面,媒體記者定格了那個瞬間,照片隨即紅遍中國。

談到當時的感受,梁軍說:“當時只有一個想法,有了東方紅拖拉機,再不用開‘聯合國’了。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梁軍第一次駕駛東方紅拖拉機

從那時起,梁軍就和中國一拖結下不解之緣。1962年春天,她曾專程訪問中國一拖,“親眼看到熟悉的發動機、後橋等零件從生產線上下來,上面有吊車,下面跑著小汽車,廠區那麼大,走不到頭,跟我50年代去蘇聯看過的汽車廠差不多,別提多高興、多自豪了。”

之後,梁軍曾多次到一拖參觀,1995年,她還到洛陽為第100萬臺東方紅拖拉機下線剪綵。2005年,梁軍被聘為“一拖榮譽職工”,從那以後,梁軍介紹自己時都會自豪地說:“我是一拖的榮譽職工,是一拖人。”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1995年10月1日,梁軍駕駛第100萬臺東方紅拖拉機

又閱兵了?不,這是北大荒秋收

梁軍身穿一拖工作服和東方紅拖拉機合影

2013年“五一”勞動節前夕,習近平主席與全國勞模同慶“五一”節,共話中國夢。梁軍告訴習近平主席,她是中國一拖的榮譽職工,中國一拖的拖拉機現在很先進,不改名、不改姓,還叫“東方紅”。她還說,如果再選擇一次人生,她還會做一名拖拉機手,為祖國耕耘、拓荒。

短短60多年時間,隨著中國一拖的不斷轉型升級,中國也從一個連人民溫飽都不能解決的落後農業國,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農機制造和農機使用的第一大國。這背後,正是無數一拖人對“初心”的堅守和對“使命”的踐行。

從上世紀50年代的東方紅履帶拖拉機,到上世紀80年代的東方紅小四輪,再到本世紀初的東方紅大輪拖,再到如今的東方紅動力換擋拖拉機、無級變速拖拉機、智能拖拉機,東方紅拖拉機始終引領中國農業機械化的技術發展,不斷推動中國農機行業的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