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乘客拒戴口罩,致使飛機延誤1小時

記者|薛冰冰 實習記者|趙雨萌

近日,有網友視頻爆料稱,湖南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一架飛往昆明的東航客機上,一旅客拒戴口罩導致飛機延誤,隨後警方介入並調查處理。東航客服人員回應稱,該趟航班因旅客原因延誤,已在系統內標註為“臨時減客”。

航班管家信息顯示,該延誤航班號為MU7618,從長沙黃花飛往昆明長水,原計劃起飛時間是10月3日21時25分,實際起飛時間為23時24分,次日凌晨1時04分到達,共計延誤1小時34分。

東航乘客拒戴口罩,致使飛機延誤1小時

10月6日12時,界面新聞致電東航客服工作人員瞭解情況,對方表示不方便透露該事件的具體細節,但如果該旅客在航班預計起飛前45分鐘離開機艙,就不會造成延誤,若在預計起飛時間後突然下機,機場就需要根據現場情況,重新安排飛機的起飛和降落,這樣一來延誤不可避免。

這裡所說的預計起飛時間後突然下機艙,對應情況便稱之為“航班臨時減客”。關於“臨時減客”及相關處理程序,界面新聞記者聯繫採訪一名民航機長,他表示,一般情況下,旅客登機後,因為各種原因被航空公司(或機組)要求下飛機,或者自己要求下飛機,因為不清楚他/她登機後是否遺留了什麼物品在飛機上,所以會根據具體情況全面或者部分清艙,檢查客艙內是否有不明外來物。

在全面清艙程序中,機上旅客會被要求帶齊全部物品下飛機;部分清艙程序中,如確知旅客上飛機後的活動區域(登機後就在自己所在座位坐下沒有離開),只需在他所坐的位置前後進行檢查清艙,不用所有旅客離開飛機。

“無論採取哪種清艙程序,檢查客艙必然耗費一定的時間,原計劃起飛時刻很難趕上,所以要重新安排飛機的起飛和降落”,該機長告訴界面新聞。

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出行期間佩戴口罩已成為基本行為規範,尤其公交、地鐵、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上,由於人流密集且空間密閉,戴口罩更是必要之舉。

今年6月份,民航局就針對疫情防控發佈了《關於下發運輸航空公司、機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第五版)的官方文件,其中“旅客航空出行防控”部分明確規定,登機前要使用非接觸式體溫檢測設備對旅客進行體溫檢測;飛行中全程佩戴口罩,非必要情況下不摘口罩。“機上服務防控措施”則要求,起飛前和飛行中由客艙機組人員廣播機上衛生防控注意事項,內容至少包括“旅客航空出行措施”中第二項,即飛行中需全程佩戴口罩等。

9月22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針對“雙節”出遊做出《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旅行衛生重點提示》,對旅客出行提出了進一步的防疫要求:旅客旅行期間,應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勤洗手,密閉和人群密集處佩戴口罩;乘坐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時要遵守秩序和乘務人員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

航空公司是否有關於旅客乘機必須戴口罩的規定?界面新聞查詢了東方航空公司官網,並未找到相關疫情防控規定文件,東航官方app也沒有關於佩戴口罩的提醒。不過,上述客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機場內設有提示牌,內有說明包括旅客登機必須帶口罩等規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