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時評 | 補齊“兩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短板


生態時評 | 補齊“兩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短板

  河北省承德市是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多年來,承德市委、市政府始終將“水源涵養、生態支撐”作為最大的責任,全面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堅決當好首都生態“護城河”。

  改善農村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立足“兩區”定位,承德市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特別是近年來,結合國家扶貧開發任務,生態環境部不斷加大對承德的幫扶力度,對口幫扶圍場縣、隆化縣脫貧攻堅,助力承德打贏農業農村汙染防治攻堅戰。承德市人民政府與生態環境部相關直屬科研單位簽訂“兩區”戰略合作協議,搭建“兩區”建設研究承德工作站。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農村垃圾汙水治理、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承德市農村環境整治總體情況

  承德市建立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以中心城市規劃為統領,高標準編制覆蓋縣、鄉鎮、村的全域規劃、重點片區和重點村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各類專項規劃統籌銜接。堅持尊重民意、分類指導、突出重點,下大力氣整治農村環境面貌“髒、亂、差”。

  在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管控方面,加強組織領導,根據《承德市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2019-2025年)》,《承德市農村汙水治理三年行動專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承德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項工作推進方案》落實省市年度治理管控任務,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

  試點率先示範帶動。生態環境部定點幫扶將圍場縣、隆化縣確定為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綜合試點縣,加大技術、資金和人員支持力度,探索適合承德高寒山區特點的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模式,指導兩縣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有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在兩縣選取7個貧困村,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態環保扶貧樣板,在生態環保和精準脫貧兩大攻堅戰場上打出“組合拳”。

  深入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因地制宜確定改廁模式,在一般地區採用雙甕式廁所改造模式;在城鎮近郊、鄉村旅遊村等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使用水衝式廁所,納入城鎮汙水管網體系;壩上地區、山區等高寒缺水地區建設經濟適用的衛生廁所。將廁具維修、糞汙清掏、糞汙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作為農村改廁工作後半程的重點任務,建立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長效管護機制。

  在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完善體系建設,提高設施治理能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建設,將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建設納入《承德市城鄉生活垃圾治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建立《2020年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及設備》臺賬。通過依託新建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納入新設施覆蓋一批;通過加快建設鄉村垃圾中轉站建設,延長覆蓋半徑納入現有處理終端一批;通過建設分散式無害化處理設施,分散處理一批,不斷擴大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範圍。

  強化長效機制,保障設施處理效果。持續推進專業化公司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效提升垃圾治理規範化水平,探索建立規範的監督檢查和考核管理制度。目前,全市專業化公司負責日常保潔的行政村達到2335個,佔村莊總數的95%。

  清理積存垃圾,推進分類試點。按照省統一部署,開展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整治專項行動,今年6月份集中排查發現的亂堆濫放和積存農村垃圾已全部清理。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對具備分類處理條件的行政村,採用農戶源頭首次分類+保潔員(收集點)二次分類的分類收集方法,對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毒有害物、可爛垃圾、不可回收物進行分類,同步完善分類收集設施;對不具備分類處理條件的行政村,以剔除建築垃圾、農業生產廢棄物為重點,開展源頭減量化試點。

  目前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承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展較為緩慢,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生態環境問題。

  村莊生活汙水處理覆蓋率低。目前,開展生活汙水治理的村莊308個,僅佔全域村莊總數的12.6%。承德山區面積大,村莊分散,長距離建設汙水收集管網工程費用成本高且收水效果差。一些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設計處理量與實際收水量差距較大,在設計汙水處理量時,缺乏對農村生活汙水產排規律的綜合考慮。自來水村莊普及率僅為32%,沒有自來水的村莊汙水產生量小,導致生活汙水治理設施建大用小。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與改廁工作銜接不足,生活汙水治理設施與糞汙治理設施分開運轉,治理脫節,糞汙資源化利用率低,存在生態環境汙染隱患。農村地區缺乏生活汙水處理收費機制,地方財

  政也無力保障運行費用,導致一些設施不能正常運行。

  與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務目標差距較大。省住建廳等15個部門印發的《河北省2019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冀建村〔2019〕9號)要求,到2019年底,各市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90%以上村莊實行城鄉一體化垃圾治理。但目前承德市實行城鄉一體化垃圾治理的村莊僅涵蓋2457個行政村中的1475個,佔比60%。特別是圍場縣等地地域廣闊,村莊分散,問題更加突出,一些村莊生活垃圾傾倒在周邊山溝裡,雨季極易沖刷到河流造成汙染。

  畜禽養殖資源化利用任務重、水平低。承德是畜牧業大市,養殖分散,廢棄物產生量大,規模養殖水平和糞汙處理設施裝備水平較低。資源化利用基礎薄弱,歷史欠賬多,實現糞汙資源化高質量利用難度大。尤其是部分規模養殖場生態消納設施不規範,配套消納設施不全,土地消納面積不足等,沒有真正達到生態消納的要求。規模以下養殖場(戶)點多面廣,糞汙缺乏有效處理,成為造成面源汙染的重要原因。

  部門尚未實現協調聯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資金渠道來源於國家和河北省不同的專項,項目分別由縣美麗鄉村辦、農業農村、住建、生態環境等不同部門組織實施。由於缺乏統籌規劃和相互銜接,各部門資金項目尚未形成合力。

  項目組織、技術力量薄弱。區縣相關部門能力有待提高,編制《年度農村環境整治實施方案》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滯後,導致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項目進展緩慢,預算執行率低。在農村生活汙水、垃圾治理技術方面,基層相關部門缺乏選擇實用管用技術的能力,近年已實施的農村汙水治理項目中,存在盲目建設集中式汙水管網、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單位投資過高等問題。

  加快補齊農村環境整治短板的對策措施

  造成上述問題的既有經濟欠發達、地域面積大、村民居住分散、投入成本高、治理難度大等客觀因素,也有技術支撐能力薄弱、探索和實踐不夠、村民參與內生動力不足等主觀原因。要完成精準脫貧和汙染防治兩大攻堅任務,必須下大力氣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加快補齊短板。

  編制完善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根據國家和河北省的總體部署,儘快編制印發縣區《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規劃》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規劃》,做好“十四五”農村生活汙水、垃圾治理的頂層設計和規劃。規劃應以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為原則,把握好整治力度、財力承受度、村民接受度的關係,不搞千村一面,不提超越發展階段的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問題,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和階段性工作任務;不照搬城市建設模式,區分不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分區域、分類型、分重點推進,實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承德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協調發展。

  增強擔當意識,加快推進工程項目建設。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摒棄明哲保身、得過且過、敷衍塞責、懶政怠政等消極行為。把握好國家和河北省扶持圍場、隆化等貧困地區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有利條件,積極謀劃工程項目,編制完善項目科研、年度實施方案等,做好重點鎮村汙水垃圾治理項目入儲備庫立項前期工作。地方政府要加強督導協調,用好用足國家、省級相關專項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進工程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交流經驗,宣傳推廣實用技術和治理模式。加強輿論宣傳和經驗交流,進一步增強各縣區各部門抓好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習借鑑其他省市經驗,加強本市各縣區之間經驗交流。總結推廣興隆縣的做法和經驗,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優化農村汙水、垃圾治理技術路線,選用適合北方山區寒冷地區農村分散式生活汙水、垃圾治理的實用管用技術。堅持建管結合,健全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激發市場活力,鼓勵引導科研單位和企業,研發推廣一批符合農村實際、簡單實用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技術、工藝和裝備。

  加強科技協作,提高技術支撐能力。針對基層項目組織、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開拓思路,創新合作方式,利用京津科技優勢和智力資源,搭建合作平臺,與中央部屬科研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協調環保、水利、住建、農業等技術專家團隊赴承德進行審核把關,指導、培訓承德市縣相關科研單位,提高生態環境重大投資項目謀劃能力和技術支撐能力。

  要真正補齊短板,必須協調聯動,狠抓落實。形成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市縣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督導、協調、調度、評估,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合力。從解決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環境“髒、亂、差”問題入手,先點後面、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創建示範村、建設整治村開始,以點串線,連線成片,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作者:何軍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掛職任承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姜靜 承德市生態環境局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