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新春佳节,本是亿万民众举家团圆或外出旅行的美好时节,也是旅游企业期盼已久且热火朝天的收获季节。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发于武汉,并在大寒时节,席卷全国,散至世界。当病毒危及人们生命之时,旅行的步伐不得不骤然停下,旅游业也随即迅速封冻,犹如高温之时极速冷却的淬火。

作为此次疫情中受挫最为严重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突遭冰封,自有痛楚、煎熬和担忧,却也展现出难得的担当、成熟和理性,而它的稳定、复苏和繁荣,则需要来自各方的共同努力。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一、此次疫情对旅游业影响甚大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此次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还有待于对疫情发展态势的科学研判和旅游研究机构的专业测算。粗略来看,不论是比照此前对春节和2020年全年旅游收入的预测数据,还是参考去年同期旅游业的实际收益,或者对比17年前“非典”给旅游业造成的历史损失,亦或是按照反事实原则进行有限外推式的建模测算,其冲击均相当之大。最近包括我们在内的不少机构都在组织问卷调查和在线座谈,从微观企业所反映的情况不难看出,行业面临的压力空前之大。仅就此次疫情的爆发时点、涉及地域、对三大市场的冲击而言,最终所造成的影响就可能会比“非典”更大。更何况,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体量倍增,所形成的市场需求和产出规模,所沉淀的投资存量和企业数量,所聚集的创业需求和从业人员,皆非从前可比。与此同时,旅游的产业构成和内外链条更为复杂,国际化程度更高,中国游客的足迹更广更分散。综合这些因素粗略估计,此次疫情给旅游业所带来的影响应当更为显著和复杂。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二、政府部门面临三项重点任务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从政府部门来看,疫情防控、托底救市和市场振兴应是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疫情防控。要坚决杜绝通过旅游活动、尤其是有组织的旅行活动扩散和传播疫情,妥善安排滞留游客,并积极调配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所在地区和社区的疫情防控。

随着有组织旅行的结束和疫情的持续,政府托底救市、促进产业稳定也成为重点工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如何支持受损行业企业。众所周知,旅游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且以服务人口流动为特征,盈利性存款少,储备资金不足。资金链、现金流、租金和人力成本等是旅游企业普遍面临的压力。为此,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普适性和针对性政策。例如: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2月1日,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2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指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困难行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指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四大类”;2月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就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制定了相关政策,并指出“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予以优先支持”;2月6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指出,2020年1月1日起,“免征航空公司应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同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出通知,对“全国所有已依法交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期限两年。苏州、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广东、河北、福建等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从加强金融支持、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运营成本、稳定职工队伍等方面缓解受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压力。我们或许仍可期待旅游专项基金、财政贴息贷款、缓缴或少缴政府资源补偿费等更多精准救市之策在全国或地方陆续出台。这些政策之间相互衔接,形成“工具箱”和组合拳,便可实现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对于疫情结束后的市场复苏,旅游主管部门也宜提早谋划。从三大市场来看,国内市场尤其是非疫区城市的周边游市场应是最早、最快、最易实现复苏的。对此既要有针对性的促进措施,也要做好市场秩序维护、健康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出境旅游的复苏取决于疫情结束后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公民入境管制措施的逐步放松。在这方面,要予以审慎、合理引导。入境旅游的重振则需要更大力度、更加持久的努力。从时间起点来看,目前疫情的走势尚不清晰,要特别关注清明小长假和“五一”劳动节两个节点,妥善处理好市场复苏与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三、行业协会宜强化引导、协调和服务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就行业协会而言,在疫情结束前后,做好积极引导、内外协调和公共服务非常必要。

作为介于政府、企业之间,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在疫情防控、行业自律和产业互助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近日来,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景区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分会、中国旅行社协会在线旅行服务商分会、中国旅游协会妇女旅游委员会等全国性行业协会,以及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地方旅游行业协会,纷纷通过公开信、倡议书等形式引导旅游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已出行游客监测和防护、滞留外地湖北游客的接待和安置、未出行游客的退费退票退订等工作,同时呼吁海外供应商给与中国游客退改优惠措施、号召酒店和民宿等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食宿服务等。除此之外,中国旅游协会等还通过搜集行业动态信息、推广旅游企业典型经验、提供法律司法指导等方式发挥积极作用。

不难预见,受此次疫情冲击,旅游行业在合同纠纷、人才流动、兼并收购、行业重组、游客投诉等方面将面临较大压力。为此,旅游行业协会可未雨绸缪,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在特殊时期,面向在岗、待岗、轮岗、歇业/半歇业等人员提供公益性或半公益培训,为旅游小微企业提供法律、财务和业务等方面咨询;二是就国内外资源商、供应商、平台商、渠道商和代理商之间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居中协调和行业引导,妥善解决退订所引发的各种纠纷;三是做好企业调研、数据搜集、损失评估、趋势预判等工作,从行业层面对可能出现的合同纠纷、人才流动、兼并收购、游客投诉等加以引导,维护行业平稳发展;四是针对旅游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加强与金融、保险、交通、零售等领域协会商会的沟通。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四、旅游企业于危机中历练成长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就旅游企业而言,疫情中的社会担当和从容理性已经得到了充分展现,部分企业也在着手疫情结束后的战略谋划。

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公告后,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骤停;各类景区、公园、博物馆、艺术馆等全部关闭;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投入大量人力处理游客行程调整和退团退费等事宜,客服人员夜以继日耐心服务;OTA等在铁路、航空等有关部门公布退订政策前后,出台并不断升级退订政策,同时启动“门店关怀计划”;航空公司运送湖北滞留客人回家,并免费承运救援物资;武汉数百家酒店自发组成联盟,为医务人员提供免费住宿;各地酒店根据当地有关部门部署,集中接待湖北游客;部分酒店、民宿等品牌连锁企业减收或免收加盟费和管理费;部分业主实施租金优惠减免政策;部分旅游企业推出保障基金、专项公益基金,支持医护人员;大量旅游企业捐献医用口罩、防护服,并向湖北疫情防控一线捐款;诸多旅游企业把疫情防控与社会责任、社区共建、精准扶贫紧密结合;部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和高管团队通过股票回购、减薪等方式与企业共克时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诸多出境社领队,化身“国际快递员”,在海外华人华侨等的帮助下,将一批批口罩和防护服送回国内。在此次危机中,旅游企业和从业者的社会担当格外引人注目。

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和难以预测的疫情走势,固然会有迷茫、观望乃至哀怨、悲观者,但更多的旅游企业则显示出从容、定力、理性和谋略。很多企业在保生存的前提下谋发展,提前谋划何时以及如何实现复苏,积极与上下游、合作方、相关方沟通,思考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的调整,在产品研发、利益调配、渠道维护、资产收购、重塑IP、业态调整等方面加快研究和部署。“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秉承逆向思维,在战略和战术层面提前谋划、系统部署,成为一些企业的普遍选择。在这个特殊时期,曾经呼唤多年的旅游企业转型升级也许正以特别的方式悄然推进。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五、媒体和学界须客观报道、科学引导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就媒体舆论而言,在新老媒介各领风骚、自媒体格外活跃的当下,有关此次疫情的各种政策措施、消息资讯、热点话题、人物事迹、行业判断、预测结果等皆有报道。不管是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等官方报纸,还是人民网、腾讯、网易等综合媒体的旅游频道,或者环球旅讯、劲旅网、新旅界等旅游媒体,均做出了积极努力。从舆论热点来看,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因退订可能引发的游客与旅行商之间、旅游批发商、渠道商和零售商之间、平台企业和资源供应商之间的投诉和纠纷。二是因对旅游行业和企业损失预判而可能引发的所谓“旅游脆弱论”等论调。在这方面,媒体应以科学的态度,根据《旅游法》等相关法律,对退订问题加以客观分析和公正报道。至于旅游产业危机下的形势研判,也要以专业机构的科学分析为依据,从而引导行业正确认识旅游产业发展特征和危机应对规律。

就旅游学界而言,科学研究是政府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这方面,不论机构还是个人,秉承严谨、求真、务实、理性的态度,深入思考,扎实研究,审慎发声,科学引导,都是极为必要的。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六、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宋瑞 |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尤其是在中国游客的旅行足迹和中国企业的商业存在已遍布全球的今天,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国际性和全球性。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强调,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国际旅行或贸易禁令。不过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对中国公民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入境管制措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近日发表的声明中指出,中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坚决,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时刻,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愿与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及旅游业团结一致。

实际上,不管是当前最为紧迫的疫情防控,还是疫情结束后的产业复苏,我们都需要赢得国际社会和世界同行的广泛理解。我们需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疫情防控进展和旅游产业动态,争取更多国家、机构、企业、民众对中国游客的理解、对中国旅游企业的支持和对中国旅游市场的信任。为此,建议旅游主管部门加强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等的沟通,同时进一步发挥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的作用,在国际上加强积极引导。

现代旅游业诞生一百多年里,先后经历过多次危机。作为一个以人的流动为基本特征的产业,旅游业高度依赖于外部环境,从而呈现出高度的敏感性。然而包括“非典”在内的诸多例证证明,旅游业尽管敏感,但并不脆弱。

正所谓淬火弥坚,春迟花繁。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经此一疫,犹如高温之时极速冷却的淬火,其刚性、硬度、韧性必将得到全面提升。我们也许会经历一个比过往稍显漫长的冬季,但春天必将到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迟来的春天里,旅游业会更加繁花似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