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它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可以說沒有文景之治,漢武帝可能就沒辦法征伐匈奴了。

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由於秦末農民戰爭和四年楚漢之爭,社會動盪不安,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致使西漢初年社會經濟非常貧困。漢文帝漢景帝吸取秦滅的教訓,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措施,減輕農民的徭役和勞役等負擔,著力於恢復農業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注重發展農業生產。

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在政治上實行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在漢帝國建立之初,利用民眾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為與民休養生息,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統治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文景時期,繼續推行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各項政治措施實際上都圍繞著無為而治的思想展開,並適當補益損革,使得漢朝國力逐步恢復。文景二帝還十分重視有識之士,聽取和採納他們有利朝廷的建議。文景時代比較寬和的政治空氣,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

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在軍事上,對內維護統一,在七國之亂平定之後,漢景帝將各諸侯王國的權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諸侯國的官吏數量,諸侯王不再有行政權和司法特權,經過七國之亂,諸侯王的割據問題得以徹底解決。對外與匈奴和親安定邊疆,有匈奴發動戰爭也只是防守而不主動出擊以避免加重百姓的負擔,使恢復不久的正常的經濟生活再次受到破壞。

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在經濟上,與民休息,減輕雜稅,鼓勵生產,厲行節約,抵制豪強。在實行政治軍事的一系列措施後,使當時社會經濟獲得顯著的發展,封建統治秩序也日臻鞏固。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還通過各種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人民開荒。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漢文帝生活還十分的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后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裡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這也為後面的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堅實基礎,可以說沒有文景之治,漢武帝征伐匈奴可能要向後推遲或者說是根本就無力征伐。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