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文明

1.大大的提籃

提籃,提籃

好大的提籃

走向寬廣的郊外

去摘一籃子艾草

他們是從城裡來的孩子

但是,城市裡的孩子不知道

長在田野裡的艾草

被鄉下的孩子摘下來

拿到城裡去賣錢了

到了端午節,春天還是淺淺的

艾草也只長出些芽兒

一摘下來就會枯萎

一摘下來就會枯萎

提籃,提籃

好大的提籃

每一個孩子,都很高興

觀感:大自然,是城裡孩子渴望的“玩具”,而鄉下孩子整天置身其中,利用大自然的條件來換取物質保障。但無論是城裡孩子還是鄉下孩子,滿心都是對大自然的喜愛。

2.車輪和孩子

在鄉下的路上

車輪

像軋小石子一樣

把一朵紫羅蘭碾碎了

在都市的街上

孩子

像採一朵紫羅蘭一樣

把一塊小石子撿起來

觀感:在城市孩子眼中,大自然的一切彷彿都是珍貴的,即使毫不起眼的小石子,也會被城裡孩子珍惜著。紫羅蘭比石頭稀有、珍貴,可是在鄉下,它們被車輪隨意碾壓。在孩子的眼裡,大自然具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3.道別

媽媽,媽媽,請等一下

我真的很忙啊

馬廄裡的馬,雞窩裡的雞

還有它們的小孩子

我要向大家道個別

還想往山上走一趟

跟昨天剛認識的樵夫打個招呼

媽媽,媽媽,請等一下

還有忘記做的事呀

道邊的鵝掌草和蓼花

回到城裡就看不見了

這朵花、那朵花

不管認識不認識

都要記住它們的臉

媽媽,媽媽,請等一下

觀感:道別是因為懷念,鄉下的風景啊,成為城裡孩子心中多麼美好的記憶。

4.秋天的消息

大山給村莊的信說——

柿子紅了,栗子落了

斑鳩和白頭翁比賽唱歌

山裡像廟會一樣熱鬧

村莊給大山的信說——

燕子回到南方去了

柳樹的葉子落下來了

天氣涼了,有點兒寂寞

觀感:大山代表著大自然,村莊象徵著人類的文明。在這裡,大自然比文明的村莊要熱鬧一些,可是,究竟是蕭條的村莊寂寞,還是生活在村莊裡的人寂寞呢?

5.小鎮上的馬

山裡來的馬

站在酒肆的後邊

小鎮上來的馬

站在魚店的前邊

山裡來的馬

急急忙忙

卸下身上的貨物

就回到山裡去

小鎮上來的馬

可憐兮兮

馱了一身沉重的鹹魚

還要到更遠的小鎮去

小鎮上來的馬

還站在那裡

正被主人罵著、拽著

觀感:山裡的馬做完一件事後,就可以解放了;小鎮上的馬,做完一件事後還有一件,還要捱罵……同情小鎮上的馬。小鎮上的馬是奴役的工具,山裡的馬彷彿有自己自由的靈魂。

在金子美鈴的筆下,鄉村是美好的、自由的、快樂的。無論是小城鎮還是大都市,與鄉村相比,總是鄉村更有吸引力。

以前的鄉村,我們在河裡洗澡、釣龍蝦、漫山遍野地跑,還可以摘桑葚,那時的鄉村是快樂的。現在,只有過年才會回到鄉村看一眼,冬日裡的鄉村一片沉寂,一望無際的蕭條。爺爺家旁邊的一條小河,小時候還有大龍蝦,現在河水都是黑的,洗手都覺得髒。現在的鄉村變了,洋樓不斷地蓋起來,一些花啊,草啊我也無緣得見,但是我堅信,對於一個人的健康成長來說,大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課,只是這大自然或許已不是鄉村中的大自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