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別讓孩子的成長,夾在隔代教育的兩難之間

現代家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年輕人忙於事業,跟老人住在一起,家庭裡的後勤工作和照顧孩子的工作,都落在了老人這裡。

但由於兩代人思想的隔閡和思維方式不同而引發矛盾的,也不佔少數,尤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是引發家庭矛盾的終極問題。

網上有位奶奶的求助貼,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孫子出生後,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奶奶來扶養,現在奶奶看到媽媽帶孩子就感到生氣,認為媽媽帶孩子的方式不對,希望尋求一些方式,不讓媽媽帶孩子。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別讓孩子的成長,夾在隔代教育的兩難之間

大部分網友對奶奶的想法進行了批判:帶孩子是父母的事,也是父母最大的責任,怎麼會有強權的奶奶要奪去母親的天職?

隔代教育會引起矛盾升級而爆發家庭戰爭,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隔代教育陷入困境?

一 隔代教育的衝突造成的影響

1兩代人受教育程度不同,觀點和角度引發矛盾,讓孩子行為不統一。

老一輩人的思想相對保守,遵循傳統思想,與年輕人的理念上有很大偏差,自己年輕時扶養子女,難免對子女照顧不周,由於虧欠心理,老人往往更容易寵愛孩子,甚至是寵溺,孩子有問題不能及時糾正,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性情發展。

如果年輕人教育理念和老人完全不同,互相干涉和不統一意見,會造成孩子的行為表現不統一,孩子會依據成人對自己態度不同,判斷出自己應該有怎樣的行為表現。有好多媽媽反饋:孩子跟我們在一起很守規矩,但是一到老人身邊就像變了一個人。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別讓孩子的成長,夾在隔代教育的兩難之間

2 婆媳矛盾,孩子夾在中間造成心理壓力。

婆媳矛盾是千古話題,在育兒觀點上出現了問題,是最難調和的矛盾。

如果雙方都固執己見,不肯讓步,孩子敏感的情緒也會感受到矛盾和衝突,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

同學小英結婚後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公婆總因為她不管孩子而和她吵架。

如果她管了,又說她管的方式不對,對她的管教方式橫加指責和評判,小英的丈夫不作為,維護父母,又不主動站出來管孩子,小英實在忍受不了每天在壓抑的家庭環境裡生活,選擇了離婚。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別讓孩子的成長,夾在隔代教育的兩難之間


孩子變得敏感、自卑,總認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離異。

二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不帶孩子就是最大的“瀆職”。

1 隔代教育之所以產生很大的矛盾,問題在於父母是否親自帶孩子。


有一部分家長,自己還沒有成長起來,生活的基本問題還要靠父母,承擔不起家庭的責任,吃喝拉撒還要靠父母照顧,更別說養育孩子,既耗費體力又耗費精力。

如果父母都忙於工作,照顧孩子的責任自然就落在老人身上。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帶孩子麻煩,孩子前幾年也不懂事,完全不想親自帶孩子。我們就是要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一個凡事還依靠父母的成年人,內心仍是一個巨嬰,怎麼能培養有責任感,思想獨立的下一代呢?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別讓孩子的成長,夾在隔代教育的兩難之間

2 培養孩子,是家長必須承擔的責任。

有的家長會說:忙,生活壓力大,必須得趁年輕趕快賺錢……但也有很多家長既照顧家庭、養育孩子,又兼顧事業。

曾做過歌手成名的陳美齡,因扶養孩子,放棄瞭如日中天的歌手事業,在美國一邊攻讀博士學位一邊帶孩子,不但給孩子做了好榜樣,還用自己的教育方式,把三個孩子送進了斯坦福大學。

孩子成長路上領路人是父母,如果有老人在身邊,也只是輔助生活,把所有養育和教育的責任都推給老人,是父母最大的“瀆職”。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別讓孩子的成長,夾在隔代教育的兩難之間

3只有親自帶孩子,才不會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重要的時期。

孩子的成長每個階段都有新的發現和問題,有時候家長忽略了一個點,可能為後期埋下“伏筆”。

幼兒時期沒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沒取得孩子的信任和依賴,加劇了青春期親子關係的疏離。

三 把握隔代教育的原則,處理好家庭關係,才能讓家庭和諧。

1 彼此分擔家庭責任,不要讓老人獨自承擔養孩子的義務。

老年人體力和精力有限,長期照顧孩子的壓力大,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也難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的老人教育思想水平差,安全意識差,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引發了很多安全問題,由缺乏教育和關心導致的心理問題。

2 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爭取統一方向。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和環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很難達成完全一致的思想,但要做到基本觀點統一。老人儘量放手放權,越庖代俎的做法,只能讓父母失掉養育孩子的能力。

老人採取高控和強權阻隔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適得其反,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別讓孩子的成長,夾在隔代教育的兩難之間

3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良好的教育需要一個和諧的環境,父母對老人的尊重、孝敬、關心,是孩子學習效仿的榜樣。

反之,父母對老人的漠視和對立,會讓孩子習得壞的處理家庭矛盾方式,也不利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教育專家尹建莉強調: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推出去,這種教養方式對兒童的損害不會立即呈現,但孩子不會白白做出犧牲和讓步,任何不良的成長過程都會在他生命中留下痕跡,成為日後影響他生命質量的病灶,同時也給整個家庭帶來好多麻煩。

所有的家長都有一個美好的出發點,健康和睦的家庭,讓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下成長,才是孩子人生最大的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