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更快乐、更自由的成长?"鱼缸法则"告诉我们要放纵

如何让孩子更快乐、更自由的成长?

美美的妈妈是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在美美才三岁的时候,美美妈就开始着手培养她的绘画兴趣。

"美美,今天我们来画房子吧。"美美妈拿着水彩笔和美美一齐坐在书桌边,开始一笔一划地知道美美画漂亮的房子。房子虽然画好了,可是美美并不觉得开心,而是扔下了画笔跑去看书去了。这时候,美美妈就觉得是不是女儿不喜欢这个爱好,索性也就没有逼迫她再继续画下去。

可有天下班回到家后的妈妈突然发现客厅的桌子上放着好几张涂满了五颜六色水彩笔的画,有画在彩虹上的小房子,也有长着翅膀的小阁楼。美美妈才反应过来,之前美美表现得闷闷不乐并不是因为她不喜欢画画,而是因为自己在旁边的指指点点限制了她的想象力。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希望孩子把画画好,我们总是在他们的画上强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希望孩子做的决定与自己相符,我们总是打着为他好的旗号,自己擅作主张帮他们决定;有的父母甚至因为孩子调皮,就强行把他们关在家里不给出去玩的机会。

或许在我们的权威之下,孩子画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也绝对听从我们的安排,不再吵吵闹闹。我们就开始欣喜若狂的认为,孩子在慢慢变得优秀、听话。

在自己的安排之下,孩子在我们的预想之下安全长大成人了。我们开始放手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一些事情的时候,这时就会发现,孩子变得非常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是好。很多父母这时就会怪罪孩子——没有主见。

可到底是孩子没有主见?还是我们扼杀了他们的主见呢?

如何让孩子更快乐、更自由的成长?

第一、陪伴孩子自由成长过程中的"鱼缸法则"

金文在他的著作《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高情商父母必学的心理学》中提到这样的一个理论:对于孩子的教育,事实也是这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要想使孩子长得更快、更大,就一定要给他活动的自由,而不要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鱼缸"。

这就是他所说的"鱼缸法则"。那什么是鱼缸法则呢?

鱼缸里有十几条产自热带的杂交鱼,它们长约3寸,脊背一片红色,头尤其大,非常漂亮。两年过去了,小鱼们依旧在鱼缸里很畅快地游着,"个头"依旧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原来的三寸长。

后来鱼缸被砸坏了,人们把这些小小的杂交鱼放到了院子里的喷水泉中去,暂时养着。

两个月后,新的鱼缸被抬了回来。大家开始到喷水泉中去,想把那十几条鱼捞起来。然而,令大家非常惊讶的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那些鱼竟然都由三寸长疯长到了1尺。

对于鱼的忽然长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水太好了,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可能鱼吃了某种矿物质,促进了自身的发育。但无论如何,都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喷泉要比鱼缸大得多!

如何让孩子更快乐、更自由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干涉程度过高,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注,要么导致孩子到成年以后都还不能"断奶",事事依赖父母;要么使孩子产生反感、叛逆的心态,他们渴望人格和心灵独立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所以,随着孩子的慢慢成长,为人父母的我们应该多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想象力。每个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自由思考的习惯,给予孩子一个真正自由的空间。

第二、哪些方面我们需要全权交给孩子独自进行?

◎不再做"陪读"家庭

据一项权威统计显示,中国大概有30%家庭存在着陪读现象,城市中的家庭,还要远远大于这个比例。为了孩子的未来,很多家长宁愿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里一门心思带孩子,送孩子上学放学,等孩子回家后还要辅导孩子的功课,陪读的现象早就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李晓晴在《读懂孩子心理》一书中就有提到:"督促孩子学习这一点,本属正常,但是过度的保护却容易适得其反。陪读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能力缺失,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想到父母为他们保驾护航,逐渐地产生依赖心理,根本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我们要明白,学习是孩子们的事。我们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抱有一定的期待,可是如果认为时时刻刻陪在他们身边进行学习辅导就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诚然,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我们在旁边的辅导,开始变得不愿意动脑,一有什么问题就马上让我们想出答案;还会因为我们的过分帮忙,让孩子感受不到"知识点盲区"的挫败感,这对孩子今后要承受的学习压力,也是不利的。

如何让孩子更快乐、更自由的成长?

总之,如果我们爱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习上有所建树。就不应当成为他们的"全职保姆",而要当孩子们的"引导者",帮助他们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不要帮孩子"做决定"

"帮孩子理所应当做所有的决定",是我碰到的家长中最普遍见到的一个问题。比如诺诺的妈妈,就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有些过分"强势"了。

诺诺是一个很乖巧可爱的小朋友,每天他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他告诉我,除了课间休息的时候可以稍微和同学们玩玩,他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每天放学回家,诺诺妈就要求诺诺回自己的房间做作业,不可以看电视,不许跟别的小朋友玩。等诺诺把作业做完后,妈妈还让诺诺做课外练习,或者练钢琴。即便这样,到了周末,诺诺妈干脆给诺诺报了三门兴趣班,生怕孩子没有利用好一分一秒。

可渐渐地,诺诺开始学会了发呆,也很不想按照妈妈说的去做了。他和我说,这样过的一点都不开心,心里虽然有很多抱怨,却不敢告诉妈妈。

其实,像诺诺这样的情况属于普遍现象,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完全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一股脑地为他们准备好,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充实紧凑。

如何让孩子更快乐、更自由的成长?

孩子需要自己去实践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去执行大人的命令。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我们去决定了,不给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那么将来孩子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也会变得茫然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金文在《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中就有说到,要把孩子"有保护地放养":在关键时期及时伸出援手,向孩子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同时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只有把决定的自由还给孩子,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引导者,得到信任和尊重的孩子才会因此更加尊重和爱我们。

◎孩子该做的事,坚决不插手

相信很多家长们都知道,在《小学生遵守法则》中有这么一条规则: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那么,到底什么是孩子的事情?孩子能做什么事情呢?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只有学习一件事,而孩子能做的也只有学习。显然,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理查德·泰普勒在《极简父母法则》中提出:“孩子要学习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也意味着孩子要从错误决策所造成的后果中吸取教训。”

我们要明白一点,孩子必须要在他们出门上学后拥有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自己做决定、交朋友、自己谋生,还要能自己铺床,自己坐火车等等。这是孩子的人生,如果我们现在因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用他做,等孩子到了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年龄时,他们就要历经一番痛苦了。

第三、在培养孩子心灵自由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多和孩子做"一致性沟通"

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但我发现,很多父母总是忘记自己也曾是小孩子,在解读孩子的行为时,习惯了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理解。觉得孩子这么做是不对的,那样做是不一样的。

其实,孩子有孩子的一套表达爱的方式,我们想要真正地了解孩子,就要和孩子多做"一致性"沟通。

如何让孩子更快乐、更自由的成长?

比如,我的一位家长经常和我抱怨说,他总是尝试着和孩子多沟通,可孩子总对他爱理不理的,这是为什么呢?以下,就是这位家长和孩子的对话:

  • "今天在学校上课有没有睡觉?"
  • "没有,爸爸。"
  • "没有?老师都告诉我了。"
  • "真的没有。"
  • "好吧。那你作业完成没有?"
  • "做完了。"
  • "真的假的?拿来我检查检查。"

从爸爸的问话中,我们发现这位家长很喜欢用负向的引导和孩子沟通,这也是一种否定性的沟通方法,孩子肯定不喜欢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我们应该要换一种积极的方式,问孩子一些正向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唤醒孩子快乐的记忆。比如:"宝贝,你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和爸爸分享一下。""今天都上了哪门科目的课,你最喜欢老师讲的哪些内容啊?"

◎尊重孩子的任何想法

当孩子的想法不被尊重的时候,他们是很痛苦的。一方面,孩子希望能受到尊重;另一方面,他知道父母所为自己做的决定都是为自己好。所以,孩子的想法在受到忽视的时候,他们不容易说出口,但内心却非常的痛苦。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定不要老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决定就一定比孩子的成熟。孩子和我们一样,都拥有着独立的人格和成熟的内心。

假设孩子的想法真的是不够可靠的,那我们应当耐心地向他们分析事情的各个角度,引导他们去思考,而不是听到孩子不可靠的想法就马上否定。

如何让孩子更快乐、更自由的成长?

◎放下自己固执的控制

现在在网络上总流行着一些词,比如"妈宝男""乖乖女"。意思就是: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在遇到任何问题时,第一时间都是想到自己的父母,"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是他们的口头禅。

这些孩子甚至结婚、做父母后,才发现自己的问题。因为一直以来,他们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去活着,这时候,他们可能会和一位自己并不喜欢的人成家,他们被迫委屈自己,讨好别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去爱自己的孩子。

所以,不要总是试图要把孩子控制在自己规定的范围内,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他们身上。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其实这件事并没有很困难,只要把束缚去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心理滋养,孩子自然就会自我独立成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