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我們結束了“金三角”的行程,乘車從阿格拉回到了新德里,入住酒店後,天色己經很晚了。一天的參觀和趕路使團友們都感到非常疲倦,早早休息,明天清晨還要趕到機場飛往瓦拉納西。

酒店底層有店鋪和超市,大家沒精神也沒功夫逛了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第二天清晨,我們退房後帶上早餐,上車趕往機場。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在新德里甘地國際機場準備登機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我是頭次見到機場的貨物拖車使用拖拉機的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這裡坐擺渡登機使用的都是“之”字斜坡式舷梯,無障礙,上下走著也不累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本想給印度空姐拍張照,可人家…… ✋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經過1小時20分鐘的空中飛行,上午10點到達了瓦拉納西機場。我們先去酒店用午餐,下午參觀鹿野苑,傍晚到老城區的石級碼頭去觀看恆河夜祭。

酒店門前~合掌致意的服務員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朝聖的僧人們在酒店集體“學習”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在印度北方邦的東南部,坐落在恆河中游的左岸,距離新德里780公里。這座城市以前叫“貝拿勒斯”,是英文名Benares的音譯名,印度獨立後,在全國更改殖民地時代名稱的潮流下,1957年改成了現在的名稱,它是取自流經該城兩條小河~瓦拉納河和阿西河的合成。

瓦拉納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曾是古代迦屍國的首都,早在公元前4~公元6世紀,這裡己成為印度的學術和宗教中心,繁榮至今。這座印度最古老的城市,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印度教徒心中的聖城,被譽為“印度之光”。大多數印度教徒終生懷有四大樂事~敬溼婆神、飲恆河水、結交聖人以及去瓦拉納西居住,其中有三個都要在瓦拉納西實現。由於鹿野苑的緣故,這裡也是佛家弟子嚮往的聖地。

印度的“母親河”~ 恆河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鹿野苑

鹿野苑位於瓦拉納西市郊東北10公里處,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也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初次傳教之地。傳說釋迦牟尼的前世迦葉佛居住於此,並有野鹿經常出沒,故而得名。我國晉代高僧法顯、唐代高僧玄奘當年歷經千辛萬苦,最終要到的極樂西天去取經指的就是這裡。所以鹿野苑對於佛教信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聖地。

鹿野苑佛教遺址公園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公元前5世紀,釋迦摩尼在菩提迦耶悟道成佛之後,來到了鹿野苑,遇見了曾一起苦行的五位修行者,釋迦摩尼向他們講述了自己悟出的真理,五位修行者領悟後,隨即出家,成為五比丘僧。隨著佛教僧侶隊伍逐漸擴大,釋迦摩尼便派遣他們去各地弘法。之後,佛教傳播到整個世界,滲透到無數人的心中,鹿野苑成為了重要的佛教中心。

鹿野精舍遺址。這處遺址在鹿野苑內,是當初釋迦摩尼成立了僧侶團隊後傳道的地方。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答枚克佛塔是鹿野苑遺址園區內最高的建築,是鹿野苑的象徵。佛塔始建於阿育王時代,在笈多王朝期間又加以增修。佛塔總高度為39米,底層直徑28.4米,是一座雙層圓筒造型磚石結構的佛塔。據說此塔為彌勒佛受記之處。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佛塔中一部分己經被破壞,但整體外觀保存得很完整,塔身上還能看到雕刻著許多古老而精美的圖案。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每天有許多修行者繞塔朝拜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鹿野苑內這棵最大的菩提樹是在19世紀從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樹上折枝移植過來的✂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佛教發源於印度,曾一度成為印度的主流文化。在孔雀王朝時期,當時的阿育王大力推行佛教,實行了佛教保護政策,並將佛教思想運用於統治理念中,使佛教得到空前發展。在笈多王朝時期,又大興土木,建造了許多佛教建築,使佛教達到了頂峰。唐朝高僧玄奘於7世紀來到這裡,見證了鹿野苑當時的盛況。

在大菩提樹下,朝聖的人們在聆聽法師講述佛法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公元450年~750年間,印度教興起,逐步取代了佛教。公元11世紀,穆斯林人入侵併統治了印度,對佛教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到了12世紀時,佛教在印度慢慢地消失了,鹿野苑也逐漸荒廢,被世人遺忘。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19世紀末期,隨著印度國復興佛教運動的興起,考古發現了大量佛教遺存。荒蕪了千年之久的鹿野苑遺蹟,也終於重現天日。在園中出土的阿育王石柱的四面獅子石雕像,也成為印度獨立後的國徽圖案。

鹿野苑遺址周邊的佛像和廟宇 (團友拍攝)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五比丘迎佛塔,又稱喬堪祇塔,位於鹿野苑遺址公園西南約1公里處。這裡就是傳說中的五比丘迎接釋迦摩尼的地方,也是釋迦摩尼初傳法輪的紀念地。這處遺址的建築是笈多王朝時期留下來的,在16世紀莫臥兒王朝時期又在頂端增蓋了座八角亭。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體驗三輪車

瓦拉納西也有老城區和新市區之分。老城區沿恆河左岸而建,街道狹窄,交通相對落後,雖說這裡也有公交車和出租車,但人們出行還是願意選擇三輪車。因此滿大街的三輪車形成了這座城市一道獨特景觀。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這裡的三輪車分為兩種,機動三輪車和人力三輪車。人力三輪車據說大多數都是用自行車改裝而成的,結構簡單,行駛靈活,是三輪車大軍中的"主力軍″。

傍晚的行程計劃是觀看恆河夜祭,旅行社特意安排大家體驗一下當地人力三輪車。從我們住宿的Clarks酒店,到老城區的石級碼頭約6公里路程。出發前,導遊小順告訴大家要記住車伕的模樣,返回時還要坐同一輛車。全團15人在酒店門口分別乘坐8輛人力三輪車,隊伍出發啦

第3張圖中的印度小夥子是我們的導遊小順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這裡三輪車的舒適性較差,後座又小又窄又高,兩人同乘有些擁擠,還感覺車的重心偏上,剛坐時緊扶邊緣,生怕掉下去 但坐了一會兒,也就適應了

我們乘坐這輛三輪的車伕,身材不高,體型偏瘦,歲數己不太年輕了。一路上用他那細細的雙腿用力的蹬著車,有時遇到小坡,他還得下來推著走……這種景象就在眼前總會讓人心裡覺得有點不忍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聽說在瓦拉納西乘坐人力三輪車還可以拼車。當地人為減少出行開支,有時會找人一起合乘,其方法是不能攔截空車,而是攔截載有1人的車,假如順路,就可以上車,費用平攤後會便宜些。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沿途街道上到處掛著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印度總理莫迪的合影像,聽說前不久他訪印時曾來過這裡。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歷史悠久的古城沒見到什麼古蹟,一路上看到的是混亂不堪的街道和兩旁似乎快要倒塌的建築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老城中心地帶禁止大型車輛通行,但道路仍然擁擠。這時人力三輪車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車伕們各顯神功,見空就闖,有縫就鑽,各種鈴鐺聲,機動車的喇叭聲此起彼伏,形成了氣勢磅礴的馬路躁聲交響曲。

雖然這裡道路熙熙攘攘亂哄哄的,神奇的是,交通擠而不塞,一路下來沒見到一起因爭道搶行而發生爭吵的,就是有點碰撞刮蹭,相互看一下,各走各的。使俺真實體驗了一把這座聖城裡混亂中的秩序與和諧。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其實有時候道路不暢通,與印度“神牛″有很大關係。在印度,牛被印度教徒視為最神聖的動物,享有特別優越的地位。牛在大街和鬧市上悠閒的散步,是印度特有的一大景觀,牛若臥在道路中央打盹,行人和車輛只能繞著走啦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下了三輪車後,還要步行10分鐘才能到石級碼頭。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恆河夜祭

在老城區的達沙什瓦梅德石級碼頭上,每天傍晚都會有一場隆重的恆河夜祭儀式。據說它的正式名稱叫普伽儀式,是印度教徒感恩於溼婆神和恆河給予的全部恩惠,從千百年前就開始了這種儀式。這是對恆河的祈禱,也是人與神溝通的儀式。如今到“聖城”看“夜祭”己成為觀光客不容錯過的一項活動。

黃昏時分,來自印度各地的印度教徒和世界各地的遊客從四面八方集聚到這裡,在神壇的四周找好位置,等待這場聖河邊古老祭祀儀式開始。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恆河在印度教義中被認為是最神聖的河,看作是女神的化身。傳說,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經常氾濫成災。為了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溼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長髮,讓洶湧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使恆河兩岸人們得以安居樂業。從此,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溼婆神和洗聖水澡也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信徒們帶著真摯的篤信,等待聆聽夜祭中神的教渝。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在神壇對面的恆河沿岸,停滿了觀看夜祭儀式的船隻,還有些人在恆河中進行沐浴。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我們坐在河邊小船的頂棚上遠觀。晚上8點,悠揚的祭祀歌聲從擴音器中傳出,夜祭儀式開始了。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七位氣質英俊的祭司登場列隊,他們身著白色祭司服飾,隨著音樂和著誦經師一邊吟唱一邊拍掌,教徒們也一起和應著,神情莊嚴而肅穆。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據介紹,夜祭儀式上的祭司位置只屬於婆羅門的高貴種姓,這是印度種姓制度遺留3千多年的獨特傳統。也就是說在印度宗教中祭司位置是世襲和專屬的,只有婆羅門姓的人才會吟唱這種古印度語的祭文。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恆河夜祭有著一套完整的儀式程序。在印度教傳統音樂和鼓聲的伴奏下,祭司們面對著恆河,在各自的神壇前列成一排,依次拿起點燃的香、海螺、銅鈴、法燈、孔雀毛扇和牛尾佛塵等法器,分別朝著四個方向,整齊劃一的隨著音樂而舞動,還要向恆河拋灑聖水和花辨進行祭拜。整個過程需要一小時。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祭司們手舉冒著煙霧的香爐,分別向四個方向揮舞。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現場的人們一邊虔誠的聆聽觀看,一邊用手機記錄著這一神聖時刻。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傳承了千年的聖火在寶塔法燈上被點燃了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當夜祭儀式進行到高潮時,現場的人們都會起立,隨著祭司們的吟唱和鼓樂的節奏,揮舞著雙臂,面朝恆河高聲讚頌,場面恢宏而震撼!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在整個觀看過程中,我們雖然聽不懂他們吟唱的內容,但能夠感受到這是印度教徒獻給聖河母親的最高敬畏情懷。尤其是現場在鼓樂聲中,炫目的燭火和繚繞的煙霧以及祭司的吟唱,使恆河更增添了神秘氣氛,置身其中,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時光猶如回到千百年前……。(下面祭司的圖片來自網絡)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暮色中的“恆河聖城”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第二天清晨,團友們再次來到石級碼頭,坐船看日出,漂放河燈祈福。我因身體欠佳未能前往,只好藉助團友和網絡的圖片了

恆河的早晨(圖片來自網絡)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團友們坐木舟在恆河上漂放河燈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恆河岸邊的石級碼頭 (網絡圖片)

走進印度-神遊瓦拉納西

下午,我們離開了這座讓人終生難忘的城市~瓦拉納西,乘坐印度國內航班飛往西印度的海濱城市孟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