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測財務報表?

這是估值系列讀書筆記第三部,新讀者們請先看前置的幾篇文章:

最簡單易懂的股票估值入門文章》:林北的估值系列讀書筆記第一篇,我讀方新俠的《估值的方法》的讀書筆記,這本書非常淺顯地講了股票估值的幾種方法,但實話說,缺乏實操性。沒辦法,簡單易懂和乾貨通常成反比。

對上一篇股票估值科普文章的補充》:林北的估值系列讀書筆記第二篇,但只是做了幾個補充。

實操乾貨:如何用Wind對一家公司進行估值》:不是讀書筆記,而是我的一次實操,但實踐後才發現有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財務報表預測到底怎麼預測?尤其資產負債表,你怎麼知道明年公司固定資產要增加多少?

所以這次帶來了第三篇讀書筆記,約翰·S·提亞的《估值建模:設計、構建及應用的完整指南》,著重談一談“如何預測財務報表”。

還是那句話,林北無心考評估師證書,我只是個安靜的投資人。我的所有讀書筆記還是建立在我們可以直接使用Wind軟件的基礎上。我希望我這一系列文章鑽研完後,我,或者讀者,都能掌握一套比較靠譜的估值方法。歡迎關注“林北的投資筆記”,持續關注我在估值方面的研究。

利潤表的預測

我在實操的時候,覺得利潤表的預測是最簡單的,因為幾乎所有指標都和營業收入掛鉤,而營業收入還是比較容易預測的。

在《估值建模》裡,作者對利潤表的預測,直接假設毛利率保持穩定,當然,我們不能教條地來,要參考晨星資本的“護城河”假設,看毛利率是一個穩定或者下降的趨勢。但不管怎麼樣,從營業收入到毛利潤,都是很好預測的。

再接下來是期間費用,作者一樣假設期間費用率保持不變,也就是各類費用和營業額保持一樣的比例就行了。就這樣一直到EBITDA,比率都是一致的:

如何預測財務報表?

比如作者給到的案例,EBITDA率都假設是27%。

因為作者是老外,和國內的會計報表格式不太一樣,在國內,折舊和攤銷是包含進了期間費用裡的,作者另外預測了折舊和攤銷。

折舊有兩種預測方法,要麼假設它也和營業額掛鉤,也是佔營業額的一個固定比例,這就簡單了,不需要額外算,包含在期間費用裡一起算掉就行了。第二種方法,則是假設今年的折舊和去年的固定資產或淨資產保持一定的比例,此時我們就要在預測出資產負債表後,才能把折舊算出來。

攤銷其實本質上和折舊是一回事,但作者在預測攤銷的時候,居然是直接填數字!對,每一年的數字都一樣,估計他是假設無形資產不增加,然後每年都均攤掉了,但我個人認為,跟折舊一樣設定為和營業額(或無形資產、淨資產)有一個固定比例會好些。

如何預測財務報表?

上圖中的Depreciation即折舊,作者設定的算法是,優先以營業額為錨來預測折舊,沒有的話就以上一年的淨資產為錨。下面的Amortization of intangibles即無形資產攤銷,作者每年都填了個4,也就是假設每年攤銷都一個數。

這樣就算出了EBIT,這個EBIT率每年只差了個0.1%,所以問題不是太大。

利潤表再往下的科目也都比較簡單,這裡就不贅述了。基本上,利潤表上的科目都和營業額掛鉤,預測的難度不大。難在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的預測

(1)基本的預測方法

流動資產較為好預測,因為這些科目主要也是和營業收入相關,比如存貨、應收賬款等,也可以設定為營業額的一個比例。

因為作者是個老外,使用的會計準則和我們不太一樣。原書有一科目是ST投資,查了一下應該是短期(Short-term)的意思,類似於國內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之類。這一類的預測方法是計算過去幾年的增長率,假設未來會保持一個平均的增長率。

流動負債方面,原理一樣,只要是和經營相關的,都假設為和營業額保持一個比例。流動負債大部分是各種應付、預收,都是這樣預測的。

至於短期借款,公司是假設未來不增不減,一直留著。比如前3年,短期借款分別為100萬、150萬、200萬。到明年起,作者就假設一直藉著這200萬,借了還,還了再借。

但是對長期借款的假設則不一樣,作者也把長期借款和營業額掛上了鉤,意味著公司生意越來越大,需要的借款也同步增長。

(2)固定資產的預測

在《實操乾貨:如何用Wind對一家公司進行估值》一文中,林北對這一塊是頗為頭疼的。作者預測固定資產的原理基本如下。

如何預測財務報表?

每年的固定資產,都等於:上一年固定資產+資本支出(CAPEX)-折舊。

所以,關鍵在於計算資本支出(CAPEX)。在作者的書裡,前幾年的CAPEX都靠自己填,其實這個是算得出來的,上面不是說了:

今年的固定資產=去年的固定資產+資本支出-折舊

所以,通過這個公式,就可以算出過往幾年的資本支出,然後,同樣是假設資本支出和營業額保持一定的比例,這樣就能預測出未來幾年的資本支出。通過上面的公式,未來幾年的固定資產也就預測出來了。

但是作者在預測無形資產的時候,倒更為簡單:

如何預測財務報表?

如圖,前3年是真實的歷史數據,最後一年的無形資產是58,但作者直接假設後面再也沒有無形資產,只有攤銷(每年4),往後越攤越薄。這樣是否合理,就看讀者自己的判斷了,正常來說,一家公司的無形資產不可能後面再也沒有增加。

(3)現金的預測

現金方面的預測,是假設公司的現金分成了兩塊:經營現金和超額現金。經營現金,也就是公司日常經營需要用到的錢,佔了現金的絕大部分,然後假設經營現金和營業額保持一個比例,而超額現金,則是用以配平資產負債表的科目。超額現金其實可以通過第三張表——現金流量表計算出來,但其實無需那麼麻煩:我們知道資產負債表最終一定是要配平的,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如果預測出來的資產負債表無法配平,那差額多少,直接填在超額現金裡就行了,反之,就在負債裡,設置一個叫“循環貸款”的科目,把差額填在這裡,照樣能把資產負債表配平。

這個做法的原理是:假設“經營現金”是公司日常經營所需的資源,但是在經營過程中,公司要麼產生現金,要麼吃掉現金。如果預測出來的資產負債表沒有配平,就是因為,要麼公司經營得好,產生了多餘的錢,這時候就先加到“超額現金”科目,至於接下來公司要拿這錢怎麼花,還是就這麼存銀行,那是另一回事了。反之,如果公司經營得不好,還把經營現金墊進去,那肯定要從別處借錢來補這個窟窿,也就是填在“循環貸款”這個科目裡。

在實務中,我們可以看看資產負債表兩側的差額到底是多少,直接填在超額現金或者循環貸款裡,而不需要費心去推導,因為即便拉出一張現金流量表來推導一番,算出來的結果必定是一樣的。

其他一些會計科目的預測建議

營業額: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指標,如前面所述,許多指標都假設和營業額保持一個固定比例。對營業額的預測要基於對產業、國勢的理解。

毛利率:前面假設毛利率保持一致,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一家沒有護城河的公司,毛利率會受到侵蝕,一直到沒有超額利潤為止,即ROIC=WACC。

利息支出:通常和市場利息率相近,但是大公司往往會拿到優惠利率。

非經常性科目:除非確定能持續,否則就假設這些在未來不會發生。

短期投資:如果有,就假設數值不變。

其他資產:一般就是做個區分,如果是經營性資產,就和營業收入掛鉤,保持一定比例;如果是投資性資產,就假設它以一定的速率增長。

其他負債:一般等同於最近一期年報。

應付稅金、應付股利:都是假設它們佔了當期稅金、當期股利一定的比例。

預測期:選個10年為宜,中國的教材《估值建模》也主張設立8-12年預測期。

最後談談估值

林北有一點懵的就是,書上的大咖們總是說,現金流貼現模型是靈魂,是核心,是最靠譜的,應以現金流模型為尊,相對估值法為輔。但在實際工作中,我總聽身邊同行說現金流貼現模型好扯淡,比如貼現率的選擇充滿了主觀性,更可怕的是貼現率對現值的影響又大。包括本文的主題——財報預測,也充滿了不靠譜的假設。你連明天中午吃什麼都不知道,還預測10年後?

孰是孰非,還得靠實踐。接下來我有的是機會對各種資產進行估值,如果不涉及敏感信息的話也會發出來分享,所以歡迎各位繼續關注我的專欄“林北的投資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