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周时期的馒头,300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这个地方的人食用

馒头的历史还要从一个人说起-公刘,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刘,“公”为尊称,姬刘创建了部落国家,是古代周部落的杰出首领,一说姬刘即为姬姓刘祖先,姬刘是不窋之孙,鞠之子,生子庆节,周文王的祖先,由北豳(今甘肃省庆城县、宁县)迁豳(陕西省旬邑县西南一带)。《诗·大雅》篇名。记述周祖先公刘率领族众迁豳(今陕西旬邑西),发展农耕的史事。

先周时期的馒头,300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这个地方的人食用

从外界进入旬邑县城所看到的第一个建筑就是这座公刘雕像,当地人都认为自己是他的后人,都以他为荣。他创立了第一个部落国家,他发明了我们夏天的最爱-窑洞,我们今天在餐坐上享用的猪肉,也归功于他将野猪的驯,这些大家都很熟悉。可是有一样,只能我们当地人才能独自享用-花子馍。

先周时期的馒头,300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这个地方的人食用

花子馍就是最早的馒头,是在周礼祭祀活动中用的礼馍,主要用于婚宴当中。由于它的形状就像两颗心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因而有心心相印、心心相连的寓意,现在的人给它起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心连心”。

先周时期的馒头,300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这个地方的人食用

花子馍的特点就是历史悠久,形状迷人,寓意深切,口感筋道,麦香浓郁。热吃配辣椒末,咸菜最为爽口。凉着吃更是一绝,闭上眼睛犹如来到成熟的麦田里。

先周时期的馒头,300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这个地方的人食用

这样好的花子馍为什么几千年来都不会被推广开来呢?这里面有地域原料要求在里面,花子馍用的小麦面粉大部分来自旬邑县北原种植的小麦,以产量极低的红小麦为最佳。

先周时期的馒头,300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这个地方的人食用

最主要的原因是制作工艺复杂且要求过高,能保证一笼像样的花子馍出锅必须经过发酵、滴面、揉面、看灰水、挽馍等工艺。发酵必须采用原始的生物发酵技术,酵面是上一次蒸馍预留好的,发酵的温度掌握很关键,温度低了面发不到位和温度高了面太旺都影响将来的口感。

先周时期的馒头,300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这个地方的人食用

滴面是将发酵好的面粉和干面粉按比例拌匀,达到软硬适度的可塑状态,同时适量加入用于中和酵面酸味的碱面。紧接着就是揉面,在旬邑有一句不成文的古话“打到的媳妇柔到的面”,话虽然不好听,但足以证明揉面这个环节对花子馍口感的筋道起了关键的作用,蒸一笼口感筋道的花子馍要将滴好的面团揉上上百次。

先周时期的馒头,300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这个地方的人食用

看灰水其实就是检查发好面的最后环节,我们这里还有一句话“自己都把馍蒸黄了还给人家看灰水”灰水看得好不好对花子馍的色泽起着决定性作用,蒸好的花子馍颜色发青还是发黄?还是雪白雪白的就看你的灰水看的如何。最后一道就是挽馍上锅了,将看好灰水的面挽成馒头的形状,弧面刷一层消融的猪油,拿两个面团油面相靠,杆成烧饼状,一分未四个三角,两只手分别捏住两个等角处,顺时针缠绕360度立即上锅,大火蒸30分钟,这个时候十米开外都能闻到浓郁的麦香味了。

先周时期的馒头,300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这个地方的人食用

还等什么?快去剁一碟辣椒末来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