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與節流並重做好黃河“水”文章——寧夏水利廳廳長談黃河保護與開發

開源與節流並重做好黃河“水”文章——寧夏水利廳廳長談黃河保護與開發
開源與節流並重做好黃河“水”文章——寧夏水利廳廳長談黃河保護與開發

黃河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命脈。寧夏近90%的水資源來自黃河,60%的耕地用的是黃河水,78%的人口喝的是黃河水。黃河是如何造福寧夏的?寧夏又如何對待“母親河”,進行黃河保護與開發?記者近日就以上問題採訪了寧夏水利廳廳長白耀華。

堅持大保護 打造沿黃生態經濟帶

“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在沿黃河9省區中,寧夏是唯一全境屬於黃河流域的省份,可以說因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白耀華說,多年來,寧夏持之以恆建設完善防洪抗旱工程體系,開展國土綠化和防沙治沙工作,治理水土流失,全區入黃泥沙量從最高時的1億噸減少到了2000萬噸,為維護黃河健康安瀾貢獻了寧夏力量。

在堅持大保護的基礎上,寧夏著力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城融合、人水和諧的沿黃生態經濟帶,嚴格控制開發強度、提高開發水平。

白耀華說,寧夏沿黃生態經濟帶目前集中了全區66%的人口、80%的城鎮,創造了全區85%的經濟總量、94%的財政收入,生產了74%的糧食。沿黃溼地面積多年穩定在310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10年間提高了4.8個百分點,達到14.6%,實現了黃河保護、利用與生態、發展共贏。

開源與節流並重做好黃河“水”文章——寧夏水利廳廳長談黃河保護與開發開源與節流並重做好黃河“水”文章——寧夏水利廳廳長談黃河保護與開發
開源與節流並重做好黃河“水”文章——寧夏水利廳廳長談黃河保護與開發

強化汙染防治 確保母親河充滿生機

白耀華說,寧夏黨委和政府把治理黃河作為落實河湖長制和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總抓手”和“牛鼻子”,堅持岸上岸下齊抓、治標治本並舉,持續推進全區河湖水系長治久清、岸綠景美。

——紮實治理水環境。將全區443平方公里黃河水域劃入生態紅線範圍。開展“清河專項行動”,全面禁停黃河干流採砂活動,有效淨化黃河水環境。

——嚴密防範水汙染。開展黃河干支流、主要排水溝水汙染治理,加強城市黑臭水體、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整治,推動城市和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穩定達標排放,黃河寧夏段連續兩年出境斷面保持Ⅱ類水質,支流劣Ⅴ類水體清零,主要河湖水質明顯改善。

——嚴格保護水生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實施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加強溼地保護和生態補水;嚴格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控制,加強銀川、石嘴山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加大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努力做好“人水和諧”文章。

提高效益 科學實施重大水利工程

“我們深知,做好寧夏水資源文章,必須堅持開源和節流並重。”

白耀華說,工程建設是破解寧夏水資源緊缺的重要舉措。目前已完成黃河寧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建成標準化堤防416公里,防洪標準提升至20年至50年一遇;建成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110萬山區群眾喝上放心水;建成固海、鹽環定等四大揚水工程,中部乾旱帶脫貧攻堅水源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推進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引黃灌溉面積比新中國成立初增加了4倍多。

與此同時,寧夏始終把節水當成突破水資源瓶頸的關鍵一招。創建全國唯一省級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年引黃水量由89億立方米減少到65億立方米,年耗水量多年控制在國家分配指標內。以用水方式轉變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佈局優化,將節約出的水資源配置到脫貧攻堅主戰場和經濟發展主陣地,有效支撐全區經濟社會發展。

“寧夏人民享受到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偏愛,更要切實擔起‘天下黃河看寧夏’的使命。”白耀華說。(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靳赫)

內容來源:新華網

開源與節流並重做好黃河“水”文章——寧夏水利廳廳長談黃河保護與開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