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汉子 15年不离不弃病妻 上海儿子 5年假戏真做尽孝

“请帮我把这个包裹准时送到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天宁镇,谢谢!”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世博园区公安一队副大队长姜经纬利用午休时间抽空去了次邮局,将一大包新买的玩具和冬季御寒装备打包寄往了远隔1374公里的第二个“家”。

“我爱人每逢说起在上海当警察的‘儿子’,都很幸福快乐,病情也渐渐地好转了,感谢公安局有如此优秀有爱的好干警!”吕梁市农民夏占海将这段慷慨激昂的文字写进感谢信中,他把信寄到了上海市公安局。

以上两个镜头出现在2017年底。上海浦东,山西交城,相隔千里;上海民警,交城农民,风马牛不相及。夏占海和姜经纬,这两个本毫无关联的两个人,却因为同样一种“无私的爱”,写就了属于他们的“正能量”故事。一个是15年不离不弃瘫痪妻子的“吕梁汉子”,一个是5年假戏真做的“上海儿子”,数年间这两个人成为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新民晚报》《上海法制报》等几十家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人物。而把这两个人“牵”到一起的正是三晋都市报。

本报揭开老夏“寻子”心愿

2013年9月25日,本报记者因“弘扬真善美一周一楷模”公益报道来到交城县采访。在采访结束后,交城县新闻办的任红生一再跟记者说,交城还有个夏占海,照顾瘫痪妻子十多年,为妻子量身打造的康复器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他的事迹特别感人,请记者一定要去看看。于是,9月27日,本报记者来到交城县城北关街巷子深处夏占海的家,了解到了这个吕梁汉子的感人故事。

2003年,一起煤气中毒事故让夏占海痛失长子,妻子梁巧英成了植物人昏迷不醒。这个坚强的男人没有被命运击倒,整整八十天,夏占海衣不解带照顾妻子。终于,妻子的眼睛睁开了,但双眼没一点光彩,四肢几乎没有感觉,智力严重受损,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此后的数千个日日夜夜,夏占海抱着妻子从吃喝拉撒到学步走路,输液、针灸、按摩,整整15年没有间断。随着妻子一天天好起来,另一件事却让夏占海越来越发愁:特别怕妻子问起儿子的事,因为他一直瞒着儿子去世的消息。

2010年夏的一天,夏占海偶然在上海电视台的节目中,看到上海世博会上浦东新区的一名民警特别像自己的大儿子梁宇。画面只持续了15秒左右,但却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在和本报记者一起吃午饭时,夏占海终于说出了多年压在心里的话:“有个事我跟谁都没说过,三年前我在电视上见过一个跟我大儿子长得非常相像的人,我只记得他是上海浦东新区的民警,但是叫什么,单位在哪里都不知道。这么多年一直想去找找,但是老婆拖着走不开。”

2013年9月30日,本报推出标题为《我想找到那个和我儿子相像的人》的报道。

本报牵线“母子”异地团圆

报道一刊发就引发了读者良好的反馈,也有很多网站和媒体转载。但记者的心里一直沉甸甸的,因为夏占海的心愿没有落实。于是,过了国庆节,本报开始主动联系上海的各家媒体,希望能够帮助到夏占海。有的媒体比较热情,让记者将事迹和电话填写到他们的网站,答应试一试;有的媒体却不等记者说完就明显不耐烦,干脆让记者打另外的电话(实则是空号)。大家都在明确或者婉转地告诉记者:仅凭一张模糊的照片根本不太可能找到这个人。无奈之下,记者只好再托上海那边的警官朋友寻找,但是如大海捞针,杳无音讯……

就在本报记者四处张罗着为夏占海找寻“儿子”的时候,2013年国庆后的一天,夏占海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得到了意外惊喜。原来浙江卫视品牌栏目《中国梦想秀》的导演看到了本报报道之后,希望能够帮他圆梦。节目组将夏占海大儿子的照片发给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时,也没想到会那么快在浦东7000多民警中找到“他”。

姜经纬曾在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政治处工作过一段时间。电视台求助时,分局政治处的一位女同志正好借调到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当她看到夏家大儿子的照片,马上觉得要找的人可能就是姜经纬。

姜经纬的照片被发给浙江卫视。经过比对,大家都认为两人相似度非常高。于是向姜经纬征求意见。姜经纬了解了夏家的故事后,被承受中年丧子苦难,十年照顾瘫痪妻子的夏占海深深打动。看着资料中夏占海获得过的“道德模范称号”等荣誉,他打心眼里钦佩这个坚强的男人,决定前往浙江“认亲”。

夏占海收到浙江卫视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本报记者。2013年10月29日,“阔别”十年,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梁巧英与姜经纬“母子”重逢,姜经纬十分自然地抱住“母亲”,“母子”二人相拥落泪,这一幕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而这短短三分钟的“美丽的谎言”,也让姜经纬与这个陌生的家庭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本报持续关注夏家幸福

从杭州圆梦回来,夏占海第一时间致电本报,感谢本报帮了他那么大的忙,还说过几天他参加节目拍的照片就会寄回来,请记者务必要去分享他的喜悦。记者和报社的领导员工都为夏占海找到“儿子”异常开心,并希望将这一消息告知所有关心夏占海一家的爱心读者。

2013年11月6日,本报记者当即赶赴交城,然而《中国梦想秀》节目还未播出,本报只好暂缓报道。没想到的是,11月15日,夏占海亲自来到报社,因为找不到记者的电话,他只好凭着记忆中的地址找来报社。他告诉记者节目在当晚就会播出,并拿出了从杭州邮寄回来的照片分享喜悦。送别夏占海的路上,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山西日报社新闻大楼,“你们帮了我大忙了,有了你们的报道,《中国梦想秀》才找到了我,帮我圆了梦,我必须懂得感恩。”一直送他上了出租车,看着车子远去,他蹒跚佝偻的身影却始终徘徊在记者脑海里。

2013年11月18日本报《上海民警圆了交城夏占海的寻子梦》的报道再现了这段真挚的“母子”之情。 2014年春节,姜经纬在上海给“爸爸妈妈”精心挑选了礼物寄来。给梁巧英的礼物是一件中式立领带图案的羊毛衫,老夏给老伴穿上,老伴打心里欢喜。在以后的时间里,这个心中有大爱的“儿子”姜经纬成了夏家的一员,春夏秋冬,逢年过节,他都会购置物品从遥远的上海寄到交城,使夏占海夫妇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温暖。2016年5月,姜经纬还把“父母”接到上海,带他们游览自己工作的世博园区,推着轮椅带二老看了滨江的美景。每次和“儿子”通话,夏占海都既高兴又感动,更感到过意不去。但姜经纬总是告诉他:“我们会一直好好相处下去,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可我们真的有缘。”

夏占海和本报的“缘”也一直在持续着,2016年12月本报报道《“好人”老夏和“儿子”重逢上海滩》,既分享了老夏的幸福,也关注着他的烦恼:从2003年至今,64岁的老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力不从心,老伴的病情虽然稳定,但是仍然需要老夏的全方位照顾;小儿子夫妻俩在外打工,两个孙子需要老夏照看;老夏的“占海”小旅馆设备简陋,入住的客人寥寥;老两口每个月800多元的低保是唯一的经济来源,而他和老伴的药钱就要花费过半;当初的外债,还有20多万元没有还,这始终是压在老夏心头的重石。本报记者倾听老夏的苦衷,也积极想办法为他排忧解难。

“我最感谢《三晋都市报》,是你们给了我精神鼓励和支持,使我充满了生活的勇气。您看,儿子又给我发微信了,可惦记我们了……”夏占海,这位坚强的吕梁汉子每每这样和本报记者聊天时,眼里总是湿润的。

三晋都市报 记者 贾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