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平:石家莊,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家莊,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張輝平

十九世紀末,在華北平原西南部,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南岸,有一個小村莊,這個小村莊名叫石家莊村。據考證,這個村莊形成的時間是明朝。清光緒《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東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十九世紀末,這個小村莊佔地0.1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00多人。

石家莊的北面就是滹沱河。在遠古時代的三十萬年前,石家莊一帶的先民就在滹沱河沿岸漁獵,生活。考古學家在石家莊市平山縣的沕沕水,發現了3萬年前舊石器人類遺址;經進一步的研究,又發現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石家莊一帶的先民在這裡完成了從打製石器到磨製石器的歷史過程。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他們具備了從山洞走向平原生活的條件,便在滹沱河沿岸建了立定居點。在距今約7000年,這一帶的先民們已熟練掌握了燒製陶器的技術,走進了吃熟食的時代。

在滹沱河南岸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其珍貴的文物證明了石家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作用。

據考古學家的證據,4000多年前,石家莊一帶,有先商文化遺址,證明平山、鹿泉、元氏一帶,就是商民族祖先契及其兒子昭明的聚居地。這是“先商文明從這裡走來”的證據。上世紀70年代,考古隊發現的藁城臺西商代遺址,證明是商代王畿內的一個都邑,距今有3400多年的歷史。

張輝平:石家莊,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石家莊成為現代城市的崛起,始於19世紀末。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慈禧太后採納張之洞的建議,修建盧(盧溝橋)漢(漢口)鐵路。山西巡撫胡聘之趁機又奏請修築正太鐵路(正定到太原的鐵路。正定原名“真定”,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後,因避其名諱胤禛,改“真定”為“正定”)得到批准。為避免在滹沱河上建造大橋耗費資財,將正太鐵路與盧漢鐵路的交會點選在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所以當時正太鐵路又稱“柳太鐵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盧漢鐵路改稱京漢鐵路。第二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石家莊村太小,所以,以七里外的大鎮振頭村作為站名。

1925年,直隸省興起市自治制,石家莊商務會呈請獲鹿縣,也要求建“石家市”(將“石家莊”改為“石家市”)。但因石家莊村人口不足1萬,於是就把休門(休:當地人讀qiu音)村、慄村合併在內,後來以石家莊、休門兩村名各取一個字,建成“石門市”。雖然名字成為“石門市”,後因人口和城市規模諸多原因,沒能設市,依舊為縣管鎮的規格建制。但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人口從農村大量的湧入,石門逐漸成為重要的物流轉運中心,慢慢替代了獲鹿縣“旱碼頭”的物流中心地位而成為交通樞紐和城市崛起的先導。

因修京漢鐵路和正太鐵路而形成了石門,所以以後的人們說石家莊是“火車拉來的城市”。

正太、京漢鐵路通車後,振頭、石家莊兩個車站並存,把石門市區自然分成東西兩部分,很多過往的車輛、行人,必須穿過京漢鐵路,給石門東西方向的交通帶來極大的不便,經常發生火車軋死或撞傷人畜的事故。鐵路員工和各界代表聯名上書正太鐵路局的法國總辦,要求撥款建橋,法國總辦卻一直置之不理。正太鐵路工人對此非常氣憤,經部分工人倡議,全鐵路線的華、法(國)員工2500人,每人捐獻一日工資,籌齊了建橋經費。唐山人趙蘭承包了建橋工程,從1907年春季開始施工,不到一年時間,便建成了跨越正太鐵路的大橋。從此,火車從橋下通過,行人從橋上跨越,方便了過往行人和車輛。該橋因採用大塊方石砌成,故名“大石橋”。當時的市民為鐵路工人慷慨無私精神所感動,編歌謠誇讚道:“大石橋,大石橋,工人血汗來建造,一塊青石一份情,青石哪有情義高。”到現在,石家莊市俗稱的橋東、橋西即以此橋為界。大石橋經歷和見證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是石家莊市一座重要的歷史紀念建築,已被列為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軍佔領了石門,後來又將其建成一個軍事、交通基地,扶植偽政權。侵華日軍為擴大資源掠奪,將石太鐵路改建為標準軌,又修築了石門至德州鐵路。從此,石太鐵路與京漢鐵路、石德鐵路並軌運行,石門的交通地位進一步提高。

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軍盤踞在石門。解放石門是我晉察冀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指示在華北地區進行的一次重要戰役。早在1947年初,國民黨在石門就不斷加強防禦工事。我軍為了孤立石門之敵,進而攻打石門,進行了一系列戰前的準備工作,於4月8日至4月12日,解放了正定、欒城,掃除了石門外圍敵人近百處碉堡。9月8日,石門守敵乘我軍在大清河北作戰之機,又一度佔領我正定、欒城,被我冀中區獨立八旅及十一分區部隊和民兵擊退,並攻克了石家莊以東的村莊及元氏以東的董堡、叩村等敵人臨時據點數十處。再次光復欒城。11月6日拉開解放石門戰幕,經過激烈決戰、巷戰,我軍全殲敵九十四團及偽軍李春國部2200餘人。接著,我軍在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援下,摧毀了敵石門外圍堅固的工事,攻克了石門,全殲敵第三軍的三十二師和其他偽軍2萬餘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門後,朱德總司令在西柏坡創作了一首古體詩作《攻克石門》:

石門封鎖太行山,勇士掀開指顧間。

盡滅全師收重鎮,不教胡馬返秦關。

攻堅戰術開新面,久困人民動笑顏。

我黨英雄真輩出,從茲不慮鬢毛斑。

飽經滄桑的石門終於在1947年11月12日回到人民的懷抱,迎來了新生。石門,成為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建立起的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自此,石門市遂更名為“石家莊市”。從石家莊解放到1968年石家莊市成為河北省省會,她的紡織工業、醫藥工業和機械製造工業成為石家莊市的支柱產業。

在距石家莊西90公里的太行山腳下,有一個我們熟悉的著名小山村——西柏坡。這個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水土肥美,她三面環山,一面臨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交通方便,易守難攻。1948年黨中央、毛主席移駐西柏坡,在這裡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並在1949年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西柏坡被人們稱為“新中國從這裡走來”。從此,西柏坡成了石家莊一幀紅色的名片,也成了人們接受紅色教育、傳承革命傳統的紅色基地。

張輝平:石家莊,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石家莊市所管轄的區縣,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積澱深厚。

在距石家莊市區東南,沿308國道驅車35公里,有一座著名石橋——趙州橋,它是一座世界上現存年代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橋。它建造工藝獨特,在世界橋樑史上首創“敞肩拱”結構形式,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趙州橋始建於隋代,由匠師李春設計建造,後由宋哲宗趙煦賜名“安濟橋”,並以之為正名。1961年3月4日,安濟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石家莊市區北面,和石家莊市區隔滹沱河相望的正定,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城內有一著名寺院——隆興寺。隆興寺,別名大佛寺,位於正定縣城東門裡街,公元586年(隋文帝開皇六年)建成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朝改為龍興寺,清朝改為隆興寺,是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正定乒乓球訓練基地,是在一所少年乒乓球體校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1978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為省重點體校,1992年張燮林帶領國家乒乓球隊來此,為備戰25屆奧運會進行封閉式訓練,從此開始稱為“河北正定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1995年中國乒乓球協會命名“基地”為“中國乒協正定國際培訓中心”。二十多年來,“基地”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乒乓球世界冠軍。

榮國府,是正定縣城又一著名景點,1986年,為配合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拍攝,由正定縣人民政府投資350多萬元興建而成的以明末清初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築群。

石家莊市的欒城區,2014年撤縣設區,它是唐代武則天時期宰相蘇味道的祖籍。《舊唐書•蘇味道傳》中記載“蘇味道,趙州欒城人”。宋代大文豪蘇軾、蘇轍是蘇味道的第十一代世孫,蘇轍曾著有詩文集《欒城集》。蘇味道墓在欒城區的蘇邱村,現保存完好。

在石家莊市區西部的太行山裡還有大量的旅遊名勝。如石家莊市區西南80多公里的嶂石巖和石家莊市區西部的蒼巖山、清涼山、天桂山、駝梁、五嶽寨等等,或以風景優美著稱,或以夏天避暑、秋季賞紅葉為特色而成為旅遊勝地。

每座城市都有的她的母親河。和北京的永定河,上海的黃浦江,廣州的珠江,天津的海河等等城市一樣,石家莊市有她的母親河——滹沱河。雖然滹沱河流域面積不大,只是子牙河的一個支流,但它滋養了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石家莊一帶的先民。到現在還對石家莊市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發揮著巨大作用。曾幾何時,滹沱河河灘黃沙滾滾,河床裸露,植被被破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政府在太行山麓滹沱河上修築了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承擔起對石家莊市進行調水和防洪排澇的作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石家莊市政府和沿滹沱河的縣市對滹沱河進行了徹底整治,經過5年的整治,滹沱河溼地建成,沿岸綠樹成蔭,河中水草豐茂,昔日的滾滾沙塵源變成石家莊市美麗的“後花園”。

1992年石家莊正定機場開始奠基,1995年正式通航,從此石家莊有了她的國際機場。

現在,東西南北的高鐵及京港澳高速、青銀高速、太行山高速、朔黃高速在石家莊市或穿市而過,或擦邊而過。便利的交通使石家莊市成了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

千年滄桑,百年鉅變。石家莊這個由火車拉來的城市,演變成為一個具有11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尤其是解放以來她的巨大進步,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的結果,體現了石家莊人民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奮鬥及艱苦的努力。

張輝平:石家莊,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作者簡介: 張輝平, 微信名 “天街小雨” , 石家莊市欒城區人,退休教師,石家莊市作協會員。平時喜歡用筆記錄生活,歌頌生活中的正能量,抨擊生活中的假醜惡。散文《洨河岸邊話滄桑》被收入“石家莊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散文薈萃《太行禮讚》”一書。有短詩文發在《老人世界》《燕趙詩詞》《散文風》等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