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前言,最近有部影片“八佰”走紅,這部電影我沒看,但這段歷史我知道,2018年我曾去參觀過四行倉庫紀念館,並寫了一篇文紀念。為了紀念淞滬會戰,為了這部電影,我特把這篇文略微修改,再發出來。以饗讀者,不忘歷史。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8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佈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半個上海公共租界實行武裝中立,分別劃為法、英、美、意4國軍隊的防區。蘇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築路地區屬於日軍防區,是日軍在上海的作戰基地。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誌兩國之間不宣而戰、但又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中國守軍在閘北,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戰火中的四行倉庫。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9月30日拂曉,日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攻,中國守備部隊陷於苦戰,傷亡慘重。10月26日晚,守衛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第2營400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連夜西撤。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孤軍奮戰,誓死不退,堅持戰鬥4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謝晉元,中校團副題字,餘一槍一彈決與倭寇周旋到底。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報刊報道孤軍抗敵消息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謝晉元與孤軍四連長合影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四行倉庫工事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11月5日,日軍一部從杭州灣登陸,迂迴守軍側後,合圍上海。守軍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區陷落。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上海,嚴重威脅到蔣介石的統治,國民黨政府被迫實行抗戰,從此,全國進入了抗日戰爭。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這場四行守衛戰,也是一場戰史上的空前絕後的奇觀,四行倉庫在蘇州河北邊,蘇州河以北已全部被日本人佔領,蘇州河南邊是英美租界,日本兵也不敢放肆,也不敢用重武器進攻,怕誤傷租界,旁邊還有座橋,叫新垃圾橋。(現在叫西藏路橋)那個給守軍送旗的童子軍可能就是從新垃圾橋偷偷過去的。在蘇州河南邊有成千上萬的百姓和外國人觀戰,每當日軍要進攻時,蘇州河對岸的“觀眾”,就舉起大黑板,告訴中國守軍敵軍的主攻方向,並大聲高唱(八百壯士之歌)。。。鼓舞孤軍。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奇觀,河的一面在作戰,另一面在觀戰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女童獻旗,八一三淞滬抗戰接近尾聲,四行倉庫所在的閘北區已全部被日軍佔領,到處懸掛日軍太陽旗,10月28日晚,女童子軍楊慧敏把一面國旗裹在身上,冒著生命危險,衝過火線,獻給八百壯士,表示全市人民的崇高敬意。29日清晨,“八百壯士”將國旗在倉庫大樓樓頂高高升起,隔河觀望的百姓無不拍手歡呼。不久,以《歌八百壯士》為題的歌曲也創作出來:“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同胞們起來,快快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童子軍楊惠敏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童子軍的帽子和徽章。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四行倉庫大樓上飄起了青天白日國旗。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倉庫守軍浴血奮戰。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日本兵偷襲倉庫。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現四行倉庫裡仍有中國守軍,立即發動進攻,受到四行孤軍的猛烈阻擊。28日凌晨,狡詐敵人趁著夜色發動偷襲,四十餘人偷偷溜到倉庫西北角牆下,攀爬到二樓窗口攻入倉庫內。守衛該處的兩名孤軍戰士配合默契。奮勇殺敵。關鍵時刻,謝晉元率敢死隊員趕到。並消滅進入倉庫的日軍。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10月28日黎明前,日軍偷偷接近四行倉庫牆下,妄圖用炸藥炸燬鐵門和牆壁,四行守軍發覺後立即投擲手榴彈和迫擊炮彈,狡猾的日軍用兩塊大鋼板掩護住頭頂和身體,繼續埋設炸藥。千鈞一髮之際,年僅21歲的敢死隊員陳樹生身捆數枚手榴彈,從五樓縱身躍下,拉開導火索,與敵人同歸於盡。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一位老先生寫的所見所聞經歷。一位戰士全身掛滿手榴彈從樓上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
謝晉元帶領中國軍的勇士們,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瘋狂攻擊,擊斃日軍數百人,直至到11月1日,謝晉元接到最高統帥部的撤退命令後,才率部退過蘇州河,一向瞧不起中國軍人的大英帝國軍人,在目睹了這場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四行保衛戰後,對中國軍人表示出了由衷的敬意與友好。英軍駐上海總司令史摩萊少將,親自來到蘇州河新垃圾橋邊,指揮英軍壓制日軍火力,掩護勇士們撤退。


謝晉元率部退出後,南京國民政府發令;所有參加四行倉庫守衛戰的官佐、士兵一律晉升一級。
謝晉元從中校團副上升為上校團長,並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這就是在“淞滬戰爭”中的最後一仗 ,也是打出了中國軍人壯烈、英勇奇蹟的一仗。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大公報發表社評,閘北孤軍奉命退出。版面其他內容看出國內還是平穩。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撤出四行倉庫的孤軍。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1937年10月31日凌晨,八百壯士奉命撤出四行倉庫,進入公共租界。當天上午被送入膠州路兵營(即後來的孤軍營)這是一張很珍貴的照片,是美聯社攝影記者海嵐。里昂獨家近距離所拍攝,填補了“八百壯士”撤離四行倉庫的攝影空白。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前往孤軍營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前往孤軍營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撤退時的牆洞。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進入租界,滯留膠州路兵營。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練習馬術的謝晉元將軍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膠州路孤軍營房,和謝晉元將軍的臥室。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將軍被叛兵刺殺身亡。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將軍率士兵們早操時,被日偽收買的四個叛兵刺殺身亡。年僅37歲。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謝晉元將軍遇刺位置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四行倉庫大樓裡的樓梯。。。走在樓梯上,心裡一動,有種別樣的感覺。遙想八十年前的那場戰爭。。。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1941年12月28日,日軍從租界手中接管孤軍營。將孤軍士兵分散各地做勞工。。。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抗戰勝利後,倖存的孤軍官兵從巴布亞新幾內亞回上海。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研究成果,八百壯士實際人數420餘人,湖北籍咸寧市佔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通城縣又佔200人以上。。。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的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的西北角,地址為光復路1號。它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創建於1931年,它原是四間銀行——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所以稱為“四行”。


從紀念館出來,看外圍,大樓現外圍三面裝修一新,為辦公用地。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我站的這裡為西藏路橋,就是當時的新垃圾橋。對面就是四行倉庫大樓。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這是當時的新垃圾橋。童子軍楊惠敏可能就是從這座橋偷偷過去送的那面國旗。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為紀念謝晉元將軍。倉庫前的這條馬路命名為晉元路。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西面的牆面還保留戰時留下的痕跡。。。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牆壁上彈痕累累,看起來很震撼,也讓我想起八十年前那場激烈的戰爭。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再說四行倉庫戰鬥—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本文的部分內容來自網絡資料和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展館資料,圖片部分為展館資料,其餘為編者本人照片,特聲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