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休假,中央為啥邀請這些“新貴賓”?

8月2日至7日,受黨中央、國務院邀請,56位專家齊集北戴河,過了一個特殊的假期。

自2001年以來,每年暑期,黨中央、國務院都會邀請一些專家學者到北戴河等地參加休假活動。休假期間,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會跟這些專家學者座談交流。因此,這些專家學者也被稱為“北戴河的新貴賓”。

8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北戴河看望慰問暑期休假的專家。

北戴河休假,中央為啥邀請這些“新貴賓”?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跟劉雲山一起慰問專家的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趙樂際,中組部常務副部長陳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中組部副部長尹蔚民,中組部副部長兼秘書長高選民等。

今年的北戴河休假活動,是2001年以來的第16批。參加休假活動的56位“北戴河新貴賓”有著鮮明的特點,他們是以國家“萬人計劃”專家為主體的國內各領域優秀人才代表。其中有享譽國內外的“大師”,有“70後”青年才俊,還有曾數次登上中南海講臺,給中央政治局講課的專家學者。

大師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劉雲山與專家學者合影留念時,兩位享譽國內外的“大師”坐在劉雲山的兩側,一位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國際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FieldsMedal)得主丘成桐;另一位是著名國醫名師晁恩祥。

北戴河休假,中央為啥邀請這些“新貴賓”?

劉雲山左右兩側分別為丘成桐和晁恩祥

丘成桐是典型的學霸:22歲博士畢業,25歲任副教授,27歲攻克世界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34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他同時擔任哈佛大學物理系和數學系教授,以其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學中弦理論的基本概念。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發現,這並不是丘成桐首次到北戴河過暑假。2000年8月5日,江澤民在北戴河會見了6位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其中包括丘成桐。

晁恩祥是北京中醫學院的首屆學生,畢業後在內蒙古中醫院工作了22年,期間多次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參與防治克山病和“老慢支”,1983年獲“少數民族地區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2003年非典期間,晁恩祥成為中醫第一位參加會診病例的專家,參與了“非典”防治方案的制訂,並榮獲“抗擊'非典'特殊貢獻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這樣評價晁恩祥:“他抗擊非典巧施妙手,展現中醫藥在急症方面的特色。”

晁恩祥也是全國首批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中央保健會診專家,2013年被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衛生局評為第二屆“首都國醫名師”。

將軍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參加北戴河休假活動的56位專家中至少有兩位將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少將金一南;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少將羅援。

北戴河休假,中央為啥邀請這些“新貴賓”?

前排右一為羅援

金一南、羅援都是革命後代。金一南的父親金如柏1930年在江西投身革命,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羅援的父親羅青長是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於2014年4月15日在北京逝世。

金一南、羅援還都是軍事專家,從事軍事戰略方面的研究。中國軍網的名家講壇欄目,劉亞洲上將和金一南、羅援等,都是該欄目中的名家。

金一南初中畢業、自學成才,但著作頗豐,自2009年以來出版了《苦難輝煌》、《浴血榮光》、《金一南講:世界大格局,中國有態度》、《心勝》、《心勝2》等多部作品。幾乎每一部作品都引起轟動,特別是《苦難輝煌》,發行了近200萬冊,金一南還因此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而且,習近平還曾向省部級官員推薦《苦難輝煌》。

羅援近年來多次發表有影響力的文章。

今年7月所謂的南海仲裁案結果公佈後,羅援連夜撰寫長文批駁,“充其量是激發了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發現,上述批駁南海仲裁案的文章之前,羅援兩年間至少20次談南海問題,強硬表態:“菲律賓是麻煩製造者,它製造了這麼一個麻煩,現在它全身而退,我覺得這不可能的。我們說搬起石頭要砸自己的腳,要讓它感到痛”。

同時,羅援也質問美國,“別聽美國人瞎吵吵什麼'軍事化',菲律賓等國早就在霸佔我們的島礁上修築了軍用機場跑道和軍事據點,美國怎麼不說他們'軍事化'?美國不遠萬里,把他們的航空母艦、戰略轟炸機、導彈驅逐艦都派到南海,這叫不叫'軍事化'?美國可以在遠隔萬里的夏威夷建立軍事設施,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在南海諸島建立自衛性設施?”

“中南海講師”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參加北戴河休假活動的兩位將軍金一南、羅援,都曾登上中南海講壇,給中央政治局領導“講課”。

2005年8月26日,十六屆中央政治局第24次集體學習,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江英、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羅援介紹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回顧與思考”。

2009年7月24日,第十七屆中央政治局的第15次集體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金一南教授、國防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姜魯鳴教授,闡述了“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問題”。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發現,今年到北戴河參加休假活動的56位專家學者中,曾經登上中南海講壇的至少還有兩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沈壯海。

北戴河休假,中央為啥邀請這些“新貴賓”?

後排左一為沈壯海

2010年,房寧就曾與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一起給中央政治局講解“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研究”。

高培勇在接受採訪時說,這個課題準備了3年,早在2007年,社科院就接到了這個課題的研究任務,經反覆調研、開座談會,甚至去信訪局瞭解工作,十幾次修改之後方才定稿。

2013年4月19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房寧再次登上中南海講壇,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卜憲群研究員一起,講解“我國曆史上的反腐倡廉”。

2014年12月30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沈壯海和全國宣傳幹部學院黃志堅教授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講解。

沈壯海也是一名“70後”,生於1971年,他主要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教育部社會科學重大攻關招標項目等課題多項,2013年5月出版了學術專著《文化軟實力及其價值之軸》。

此外,8月5日跟劉雲山一起慰問專家的官員中,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兼秘書長高選民也曾登上中南海講壇。

6月28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進行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任中組部秘書長高選民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並談了意見和建議。

其後不長時間,高選民出任中組部副部長併兼任秘書長。

青年才俊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參加北戴河休假活動的56位專家中還有多名“70後”青年才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周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總體部總設計師孫澤洲都是1970年生人;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和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陳海生則是1977年生人,現年才39歲。

上述四名青年才俊,各有所長。

周琪在國際首次利用體細胞成功克隆大鼠,並率先開展靈長類克隆研究,最早獲得猴體細胞克隆囊胚。其研究成果曾入選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的年度醫學十大突破。

孫澤洲被稱為航天少帥,他是“嫦娥一號”衛星副總設計師、探月工程二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

顏寧被稱為“最美女教授”,是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北戴河休假,中央為啥邀請這些“新貴賓”?

二排左為顏寧

顏寧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生物系,後赴美留學,用7年時間拿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後學位,之後回到清華大學任教。她曾回憶說,“我從讀博士開始,就堅持每天只睡6個小時,當時確實是很辛苦。你做夢的時候想到的是實驗,你與別人談話的內容也是關於實驗的,幾乎要到了著魔的地步了。不過,我相信成功是要靠勤奮打拼出來的。”

16歲上大學,20歲上研究生,25歲博士畢業,27歲副研。陳海生也有一串最年輕記錄,最年輕的“百人計劃”入選者、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等等。他是科技部863項目首席專家,已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不過,接受採訪時他表示自己是一個很平凡的人,“我從來都是正常學習、正常畢業的,從來沒有跳級過,從來沒有破格過,從來沒有保送過,也從來沒有提前畢業過。一路走來,看似比較年輕,但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的,是再正常再平凡不過的。”

院士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上述“70後”青年才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周琪還有一個重要頭銜——中國科學院院士。

參加北戴河休假活動的56位專家中,兩院院士至少有8位:除了周琪,還有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忠範,中科院院士、西安交大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何雅玲,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于吉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化集團副總經理馬永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黃璐琦,中科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韓傑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華明等。

其中,劉忠範、何雅玲、于吉紅都是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

馬永生從事地質勘探多年,2009年48歲時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去年12月由中國石化總地質師,轉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石化高級副總裁。據報道,他曾九年奔走,找到了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海相氣田——普光氣田,將中國海相碳酸岩鹽油氣勘探提升至世界水平。

黃璐琦也是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他還是“分子生藥學”的提出者。“分子生藥學”是一個在中藥鑑別和生產方面極具價值的新學科,在這個新學科,黃璐琦堅持研究了17年。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報記者王姝 實習生何強 校對:郭利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