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風俗談丨春節特刊

恭賀新春

現在的春節,實為過去的元旦,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

隋杜臺卿在《五燭寶典》載:“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正月初一也稱“三元”,即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也稱“四始”,即歲之始、時之始、日之始、月之始。還稱“三朝”,即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

正月初一的習俗很多與除夕相同,如大排家宴,燃放鞭炮等。但也有一些特別之處。


《雍正行樂圖》十二月月令軸之正月,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正月初一風俗談丨春節特刊

拜年

正月初一過大年,早起後第一件事便是拜年。

除夕之夜,一般都要熬夜,但大年初一一定不能睡懶覺,因為還要拜年。即使你不去給別人拜年,別人也可能來給你拜年。

拜年,親戚朋友是一定要拜的,街坊鄰居也要一一拜到。

這些年來,人們住樓房的多了起來,人與人的關係似乎疏遠了許多,鄰居之間,出來進去見了面,連個招呼也不打,形同陌路。所幸,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現在很多地方春節拜年,不分認識與否,只要門開著,進門便拜。一些平素緊關的門,這時也不關了。正是通過拜年,鄰里關係改善了許多。

飲酒

元旦飲酒的歷史由來已久。

漢朝時元旦飲椒柏酒。據東漢崔寔《月令》載:“正月一日,是謂正日,潔祀祖禰,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大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柏酒於家長。”又“元日進椒柏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輕能走。柏是仙藥。” 由此看來,椒柏酒的主要功效,仍在於養生。

後又有屠蘇酒。王安石《元日》即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之句。但何為屠蘇,卻眾說不一。《四時纂要》雲,“屠蘇,孫思邈庵名。”唐韓鄂《歲華紀麗》載,屠蘇乃草菴之名。昔有人居草菴之中,每歲除夕,遺里閭(即鄉間)藥一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召閤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識其名,但曰“屠蘇”而已。此外,又有說,屠蘇是藥草名。

現在,春節一家老小,歡聚一堂,酒自然是不可少的,想喝什麼酒,就喝什麼酒。至於王安石老先生所說的屠蘇酒到底為何物,就不管那麼多了。

按我國習俗,喝酒必年長者為先。但元旦飲酒,則年少者為先。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晉海西(今連雲港灌南縣)令問議郎董勳曰:“正月飲酒,先小者,何也?”勳曰:“小者得歲,故先賀之。老者失歲,故後也。”

服桃湯

《荊楚歲時記》載:“元日,服桃湯,進敷於散。蓋桃者,五行之精,壓邪氣,治白鬼。” 桃湯,指用桃木煮成的液汁。今天大約沒有人去傻傻的喝所謂的桃木湯了,但桃湯是否真有養生的功能,恐怕還不好一口否定。

貼雞畫於門上

《易通卦驗》載,正旦五更,人整衣冠於家,庭中爆竹,貼畫雞子於戶上。

正月初一是雞日。《北史·魏收傳》引燻勳答問禮俗說:“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正月初一為何為雞日呢?《太平御覽》載:“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雞,七日作人。”這就是說,上帝在創造人以前,需要創造能夠滿足人的基本需求的條件,於是第一天造雞思晨,第二天造犬看門,第三、第四天造豬羊供食,第五、第六天造牛馬拉車,最後才造人。雞是上帝在創造世間萬物的時候最先造出的。因此,正月一日為雞日。

這與《聖經》記載的非常類似。《聖經》上說,上帝耶和華用六天時間創造了世界。第一天創造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創造空氣和天;第三天創造了地、海、山川、平原及花、草、樹木;第四天創造了佈滿天上的星辰,用來劃分季節和年,夜晚是休息的時間,就讓寧靜的月亮給那些穿越沙漠的漂泊者指明方向,幫他們找到棲身之處;第五天上帝創造了魚、鳥等各種動物;第六天上帝創造了人;第七天上帝休息了。如果一切條件都不具備,上帝貿然把人造出來,人的生活就成了問題。看來東西方的文化還是有著相近之處的。

既然正月一日為雞日,貼雞畫於門戶之上,也就成為風俗了。《荊楚歲時記》載,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符其傍,百鬼畏之。

雞的作用本來是司晨,何以使百鬼畏之呢?人們常說,黃昏的狼,夜半的鬼。鬼的活動是在黑暗中進行的,鬼是怕見光明的,而雞鳴之後便是大白天下,因此百鬼畏雞。

因此可知,畫雞於門戶之上,使百鬼畏之,還是有一番道理的。

放生

元旦放生,起源於放鳩

《列子》載,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趙簡子,又名志父、趙孟。春秋末期晉國六卿大夫之一,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奠基人。),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另據晉·伏琛《三齊略記》載,滎陽有厄井,漢沛公(劉邦起兵於沛,稱沛公)避項羽追,逃於井中,有雙鳩集其上,人云,沛公逃入井。羽曰:“井有人,鳩不集”。其人遂不追,沛公遂免難。後漢世元日放鳩,蓋為此也。

元旦放生,體現了我國民間保護自然、愛護生命的優良傳統。唐白居易詩:“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盼母歸。”元旦日為春季首日,放生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放囚

元旦不僅要放生,還要放囚。

《北齊書》載,張華原為兗州刺史,獄有繫囚,謂之曰:“三元之始,念卿幽閉,今給假五日,足得展謁親親,期盡當還也。”囚果應期而至。這也體現了古代賢惠的官員對人情、親情和家庭的尊重。

懸羊磔雞

三國吳裴玄《裴氏新言》載,正朝(正月初一),縣官殺羊,懸其頭於門,又磔雞以副之。俗說,以壓厲氣。玄以問河南伏君,伏君曰:“是日也,土氣上升,草木萌動,羊齧百草,雞啄五穀,故殺之以助生氣。”此說把正月初一殺羊、殺雞的道理講清楚了,但與正月初一為雞日,雞日不得殺雞有矛盾。合理的解釋是地域不同風俗不同,時代不同風俗不同。

這一風俗,體現了人們對保護自然的重視。

浴五木湯至老鬚髮黑

《雜修養書》載,正月一日,取五木煮作湯以浴,令人至老鬚髮黑。

五木有幾種解釋。一說為五香,即檀香、沉香、雞舌香、藿香、薰陸香;一說為道家以青木香為五木;還有一說是指柳樹枝、桃樹枝、榆樹枝、桑樹枝、女貞樹枝。

現在,白頭的人很多,有的四十幾歲便白了頭。這些人不妨試試上述的驗方。

食五辛以闢厲氣

西晉周處《風土記》載,月正元日,五燻錬形(注:五辛所以發五臟氣)。五辛即大蒜、小蒜(小蒜,百合科植物,又名山蒜、野蒜、夏蒜、葷菜等。)、韭菜、雲臺、胡荽是也。

《食醫心鏡》曰:“食五辛,以闢厲氣。”

《莊子》雲:“正月飲酒茹(指吃)蔥,以通五臟也。”

這個方子,至少無害,有興趣的,可以一試。

食膠牙餳

《荊楚歲時記》載,元日食膠牙餳,取膠固之意。膠牙餳即飴糖。傳統歲時食品。

餳即古糖字,是用麥芽或谷芽混同其他米類原料熬製而成的粘性軟糖。上文講,元旦食此糖,可以固齒。

正月初一風俗談丨春節特刊

版權聲明

文章為黎雲昆先生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如果有轉載需求,請聯繫作者。(請搜索微信公眾號:黎雲昆,原創不易,歡迎轉發,先謝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